企业价值链会计的应用研究
2015-03-10赵艳
赵艳
摘要:价值链会计产生在二十世纪80年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行管理会计的不足,可为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做出贡献。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价值链会计应用研究的现状,并从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实时控制、业绩评价等方面对价值链应用研究进行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价值链会计应用较少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 价值链会计 应用
二十世纪末,企业管理模式逐渐引入价值链管理模式,价值链会计的话题就自然而然被引出。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的会计模式,系统的总结各种已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从而使价值链会计的相关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
一、企业价值链会计现有的应用研究方法
企业价值链会计现有的应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价值链分析法、作业增值法、平衡计分卡等。
(一)价值链分析法
价值链分析法是用于进行事前战略决策的方法,在应用时一般经历这样几个步骤:第一,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把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进行有序的分组。第二,分析动因。把各种生产经济活动和资源的分配、消耗联系起来,把生产经济活动和企业所要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第三,分析价值链会计中各生产经济活动与价值传递的相互关系。第四,分析竞争优势。以企业价值链会计为载体,对供应商、销售商和终端客户进行分析,与更广泛的产业联系起来,做出有利于价值生产的战略决策。
(二)作业增值法
作业增值法是用于事中成本控制的方法,强调的是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作业成本法着重计算作业的消耗资源以及产品消耗,形成作业链,而在作业链中的价值最终形成价值链。作业成本法强调的是作业,而不是产品。通过对作业成本的核算,算出产品的成本。这样的优势是分析和确认作业成本,评价作业活动的价值,以此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由于在价值链会计的应用环境下,必须把作业成本法改为在价值链观点下的方法即作业增值法。那是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基础上,核算出作业的投入成本和产出价值,从而核算出了作业增值。
(三)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用于事后业绩评价的方法,是全面评价一个企业经营活动业绩绩效的手段。在价值链理念下的会计评价体系中,平衡计分卡能把公司的战略计划和价值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四个角度,把传统财务会计评价体系中的缺陷给予补充,从而对企业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获得有效信息的反馈,对企业的目标进行调整。价值链会计分析法和作业增值法体现的是企业战略和成本信息,而市场信息、客户的满意程度等影响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则通过平衡计分卡来解决,这也是企业价值链会计应用研究的突破。
二、企业价值链会计应用研究的现状及评价
我国对企业价值链会计的应用研究主要是采取规范的方法,将价值链理念与传统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实时控制和业绩评价等研究领域相结合。
(一)基于企业价值链会计的成本管理应用还未普及
由于企业内部价值链、行业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还没建立建全,以及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所以,目前价值链会计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仍不广泛,大多数企业只是出于观望阶段,早期实行的企业也在实行的过程中发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盲目且毫无目标的减少成本不是很好的成本管理方法,而应当对企业发展进行长期的谋划,创建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所以只有转变了原先成本管理的传统观念,才能使价值链会计理论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得以顺利应用。
(二)基于企业价值链会计的预算管理具有优越性
一般而言,预算体系由预算组织构建、预算制定、预算执行与控制和预算评价这四个方面构成。不同于传统会计下的预算方法,价值链会计下的预算管理显得更为先进,其优越性集中体现在:第一,预算内容更加丰富;第二,预算目标更加多元化;第三,预算评价指标多样化。
(三)基于企业价值链会计的实时控制具有可行性
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国内的发展还有待提高。按照相关理论,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是通过信息技术环境对企业价值链从作业层、管理层、战略层三个层次实现对各环节的协调与控制。而传统会计控制理论和方法不再适应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需要,所以,在国内进行企业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企业价值链会计也让实时控制成为可能。
(四)基于企业价值链会计的业绩评价已成为一种趋势和需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和体系的确定,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和价值链管理方法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而价值链会计必定逐步建立,该理论下的业绩评价指标也必定会显现出其应用价值。因此,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构建基于企业价值链会计的业绩评价已成为一种趋势和需要。
三、企业价值链会计应用较少的原因
(一)理论上的价值创造与分配不切实际
价值链会计理论超越了传统会计的领域,在会计作用对象的研究上,是以企业自己为核心,向前延伸有一个很强的供应链体系,向后延伸有一个强大的客户管理体系,它所管理的范围是由多个企业所组成的价值链。在实现价值链会计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会引起企业价值的创造与分配问题,同时也是决定价值链会计理论需要继续研究的前提条件。
(二)企业内部施行价值链会计的要素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系统没有形成一条有序的“价值链”,因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企业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滞后。加上企业没有及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导致信息的不全面和不精确。另外,管理理念也比较落后,导致内部管理不善。
(三)高素质的员工比较少
价值链会计作为一个新的会计领域,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其开展主要依赖的是网络信息的传递,所以要求普通员工也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使用其相应的软件,并且能够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而各专业部门人员更要具有专业知识和合作精神,能够在面对大量复杂的信息时作出判断。另外,还必须拥有一大批不仅仅具备丰富的IT背景知识,而且又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原理的专业人才,这种亟需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相当缺乏。
(四)对价值链管理的重视不够
很多企业并没有把价值链思想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也没有利用价值链管理来确定自己的企业优势并发挥其竞争优势,只是固执地以产品价格作为最基本的竞争手段。而利用价格优势并不是一个优秀企业发展的长远之计,任何产品价格的优势在没有以全局的价值链管理为核心理念进行管理的基础上,优势会很快消失。
(五)价值链会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价值链会计是依托信息技术,逐步建立起来的会计信息系统。相对于传统会计的核算,它的风险性显得较大,其中系统故障和企业外部人员的恶意破坏造成的风险最大。同时,价值链会计中的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这是由于价值链会计相关者有资源共享的思想而提供价值信息造成的,应当引起重视。
四、企业实施价值链会计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以实施价值链会计。
(一)合法合规,优化业务流程,及时披露价值信息
企业施行价值链会计,首先应该掌握市场经济的规律,熟悉现行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基础上建立起信息时代的一种新控制观——会计实时控制。这种新的控制观是指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财务会计人员利用网络、数据库和会计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和三量(时间量、实物量、货币量)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分析,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环节干预企业经营业务,同时运用网络技术将有关的会计信息和其它的管理系统相互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
(二)转变、创新管理思想
价值链会计是这几年才兴起的,但其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在理论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果。在企业施行价值链会计的管理首先就要先转变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接受新的会计理念,利用现有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同时结合自身企业内部的各个特点,把企业价值管理作为核心理念,以可持续的稳定发展取代利润最大化,以公司市场竞争价值代替市场份额目标,采取信息时代下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战略,各节点企业要积极和别的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在合作之间建立利益共同分享、风险共同承担机制,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价值链会计管理框架。
(三)建立立体多维的价值链会计管理
价值链会计是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活动,价值链会计管理的框架是将会计管理这个理念放在内部价值链环境和外部价值链环境之中。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价值链会计的管理目标——为企业获得最大的价值增值服务,这一目标来实施管理而形成目标导向下的系统性管理框架,价值链会计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管理。在这一框架中,事前管理又分为价值链会计预测、价值链会计决策和价值链会计预算,它们三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预测是为了更好地决策,决策是为了更准确地预算,根据不同价值链的特点,无论是预测还是决策或者是预算,都要考虑到价值链上每个价值增值单元,从价值链的纵向与横向考虑,从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考虑。
(四)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奠定实施基础
在全球竞争环境激烈,同时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企业绩效评价的确定,是企业实施价值链会计、长远发展的必要前提。一套行之有效的业绩绩效评价体系就好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官,指导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积极迅速的调整自己,持续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和价值链管理方法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绩效评价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事后的绩效考核也应作为价值链会计的主要职能之一,它对价值链会计的施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好像一个人在完成一件事后,对自己所做的一种总结和分析。企业也应结合新的环境,构建基于价值链会计的绩效评价体系,这是会计在这个信息时代下发展的一种趋势。
(五)培育核心能力,更好地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价值链会计的总体目标是战略联盟中价值链集合上的整体价值增值,最终实现核心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在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意义上的价值活动才创造价值,而这些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核心能力的环节。企业要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保持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环节战略上的优势,对于这样的优势,企业应该应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它的核心能力,然后把战略环节紧密地控制在企业内部。对于其它创造价值增值较少或者没有的环节,可以通过服务外包手段来减少成本。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合理利用外部的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提高价值链会计的价值增值能力,最后赢得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正林,焦跃华.价值链会计视角下的成本、费用与价值关系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6):83-87.
[2]刘发明.价值链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知识经济,2010,(9):27-29.
[3]谭江伟,阮莉莉等.价值链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商业会计,2012,(3):19-21.
[4]唐鸿英.论价值链会计的建构与发展趋势[J].经济纵横,2009,(10):92-94.
[5]王绪增.企业价值链会计在绩效评价领域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0,(12):23-25.
[6]张林.平衡计分卡的五大认识误区[J].科学进步管理,2005,(8):44-46.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