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应对路径的研究

2015-03-10封帆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8期

封帆

摘要: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日益受到企业的理解和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企业应采取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措施,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关键词:内部审计 现状 应对路径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入世以来我国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内部审计在获得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因此完善我国审计迫在眉睫。本文将结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完善思路。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国家审计制度恢复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国务院的要求下于1984年初建立起来,随着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在国家审计机关和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推动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在不断地摸索中得到迅速发展(刘涛,2008)。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体系、业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逐步强化。回顾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3年至1994年,为初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阶段。1989年12月5日审计署重新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一阶段,我国的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与政府审计的区别不大,在这个时期的内部审计更多的是代表国家的审计,由国家强制推行,为我国内部审计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法律以及组织人员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1994年至2002年,是内部审计立法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阶段。200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准则中规定,上市公司董事按照股东大会决议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把内部审计正式纳入了公司有效治理的框架中。这个阶段是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化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至今,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自2003年5月1日实行新规定,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我国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蓝图。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全面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阶段,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重点建设阶段,是全面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阶段。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大多按照第三次颁布的规定进行,可以说是它造就了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出现时间较晚,造成管理高层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并且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是出于外界的压力,如法律要求企业必须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等。正是由于在被迫的情况下设立的,企业内部审计大多只是形式问题。

(二)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独立性受到限制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使审计机构能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目前,西方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而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董事会的监控作用较为弱化,大多实行经理负责制。这使得内部审计部门为经营者服务,并只能在经理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导致隶属关系不清,权威性不强,工作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做出真实客观地评价,会给企业管理埋下巨大的隐患。

(三)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较为落后,审计手段没有实现电算化、信息化,审计手段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素质不高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也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由于审计方案考虑不够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详细等,加大了审计风险,制约了审计的取证,甚至会导致审计的失败。又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往往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很可能导致审计结论出错。

(四)内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审计、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而目前我国一直以来重视社会审计,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仍没有足够重视,这就导致了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审计意识薄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再加上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就使得这些人很难满足企业更新内部审计知识的需要,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五)内部审计法规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针对国家审计已颁布了《审计法》,而针对内部审计却只有审计署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虽然《审计法》中也有涉及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政策,并对内部审计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大都是原则性的规定,部分条款缺乏可操作性或内容不完善,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法规配套建设地位的差异,造成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可依,当内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循,甚至无所适从,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路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审计实践证明,搞好内部审计工作,领导的重视是前提。内部审计监督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才能真正发挥审计高层次监督职能作用,才能成为领导得力的参谋和助手。企业高层领导应从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领导应积极支持审计部门依法依规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为内部审计配置充分的人力、物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广大企业内审人员无后顾之忧。

(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增强审计独立性

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是要明确隶属关系,使内部审计机构从行政设置转变为单位根据自身需要主动设置,保持企业内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增强内审的权威性,这是解决内审工作现状的根本措施。针对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不同现状,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须平行或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模式时应适当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隶属于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审计委员会。因为内部审计直属董事会,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保证。

2.配备专职内审人员

在人员设置上,应单独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避免兼职审计人员因为分管工作任务较重,审计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推进审计信息化

当前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内审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的趋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化审计转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是在传统的对人审计基础上的附加,是对人和机的双重审计,这样在增加审计人员的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加强对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变革的同时,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手段将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机信息技术实施审计的方向转变,使审计手段更先进,审计效率更高。企业应引入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适应审计对象发展的需要,可以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会计台账、会计报表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审计模式变化和最新审计实践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五)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制度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完整是其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内部审计不可能顺利进行。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准则对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有近三十万,内部审计机构有近八万个,这样一个庞大的内部审计体系却没有一部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其漏洞可想而知。因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可根据我国国情,并可以借鉴国外(比如IIA内部审计职业规范框架)的方式,尽快促使内部审计部门完善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法规和制度,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作者单位: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