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藏台湾记忆:馆藏数位化及加值应用

2015-03-10陈雪玉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2期

摘 要 论文以台湾图书馆推展台湾资料数位化的内容及加值应用经验提供各界参考。台湾图书馆拥有悠久的馆史与丰富的馆藏,2007年成立台湾学研究中心,以丰富的台湾资料典藏支援各界从事台湾学研究,为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及特藏资料利用的便利性,积极推动特藏资料数位化工程,典藏珍贵台湾记忆。另外,透过多元的应用及文化创意商品的研发,让馆藏更为贴近读者的生活,使资料发挥阅览参考以外的新价值,将珍贵的旧籍典藏注入新的元素,活化图书的生命力。

关键词 台湾资料 数位典藏 馆藏推广 加值应用商品

分类号 G252

1 概况

台湾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前身系“台湾总督府图书馆”,成立于1914年,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战后,历经改制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图书馆”“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1973年更名为“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2013年改制更名为“台湾图书馆”。

本馆于2004年底迁至新北市中和区现址,馆舍为地上7层、地下3层,楼地板面积逾6万平方米(图1),馆外823纪念公园亦有7公顷土地归属图书馆管理。馆内主要分为公共图书馆及台湾学研究中心两大区域,兼具公共图书馆与研究图书馆功能。公共图书馆部分:于1至4楼设有亲子资料中心、视障资料中心、期刊室、视听区、乐龄、多元文化与青少年阅览专区、自修室、市民教室、双和艺廊,以及国际会议厅、餐厅等齐备设施;台湾学研究中心部分:2007年成立,于5至6楼设有资料区、展览区及台湾图书医院,典藏丰富的日据时期台湾先民生活等旧籍文献史料20余万册,主要工作为整合国内台湾文献资源、建构“台湾学数位图书馆”、加强与学术研究单位合作,以及支援台湾史课程教学与研究等业务。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检索系统也不断推陈出新,如何使图书馆的营运与网路资源结合,成为图书馆界值得探究的一大课题,馆藏数位化亦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时代趋势。台湾图书馆力求图书馆营运的创新,并在求变之余仍能保留典藏的特色,故致力于将这些日据时期的珍贵馆藏数位化,藉期大幅提高馆藏的使用率与服务品质,并进一步妥善保存馆藏珍贵文献资料。

2 馆藏日文台湾资料数位典藏计划

2.1 计划缘起

本馆现藏旧籍文献约有20万余册,原为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图书馆”及南方资料馆所藏,深受国内外学术界重视,为极具研究参考价值之珍贵史料。图书、期刊资料及报纸由于资料本身纸质不佳,保存困难,加上二次大战期间,迭遭战患,一再迁藏,部分馆藏破损严重。为将资料妥善维护及保藏,除加以修补装订及恒湿恒温保存外,并摄制缩影卷片予以典藏并供读者使用。

虽然,本馆已将大部分珍贵日文旧籍图书及报纸进行微卷拍摄保存,提供利用,唯对读者服务与利用上较为不便,须亲自到馆且利用特定的微缩阅读机才能检阅资料。此外,微卷资料是按照图书原件逐页拍照制成,未能建立索引,读者若要使用日据时期的台湾资料,往往必须地毯式搜寻,颇耗费研究人员时间与心力。再者,微卷仅能进行黑白摄制,许多珍贵的写真帖或彩色图表皆无法呈现,读者使用图表资料时还是必须参看原件或影印本,使得微卷资料在色彩呈现上显得力有未逮。

为改善上述缺点,并发挥馆藏特色、提高典藏资料之使用率、强化台湾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馆自2007年起推动“馆藏日文台湾资料数位典藏计划”,陆续将馆藏珍贵日文资料数位化,建置完成“台湾文献全文影像系统”。

2.2 资料特色

本馆因前身为“台湾总督府图书馆”,收藏台湾资料丰富,其中以清修台湾方志及日据时期日文资料见长,颇具特色,为研究台湾史重要文献。为建立数位资料特色,并与其他典藏台湾资料单位有所区别,本馆数位典藏计划主要目标为将馆藏已拍摄微卷之现藏孤本(绝版)日文旧籍图书与期刊进行数位化典藏与利用(约计5720卷微卷),同时建立线上索引资料库(约计86 000笔),提供读者查询,总计完成期刊数位化321种、图书约14 346册及地图1117笔。

依照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图书馆”所使用的图书分类原则,索书号以“07”开头者为与台湾相关之图书资料,其中,索书号为“0705”者为期刊类,其余则为图书类。为忠实呈现“台湾总督府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本馆在进行数位化作业时,也沿用此一分类原则,以区分图书资料及期刊资料。同时,为避免资料转置的过程中伤害珍贵的图书原件,采用微卷作为资料数位化的原档,以微卷为单位,若微卷影像不清或必要时方以原件制作。

“图书全文影像系统”及“期刊全文影像系统”之资料特色分述如下:

2.2.1 图书全文影像系统

在馆藏的日据时期图书旧籍中,较具代表性图书为《台湾史料稿本》,其为“台湾总督府”史料编纂委员会编纂完成之打字油印稿本,采编年体,自1895—1919年编纂台湾总督府重要施政纪要,收录《改隶前支那史料》《台湾史料杂纂》《巴达维亚城日记》(《バタヴィア城日记》)及《司令官雷尔生日记》(《司令官コルネレス?ライエルセンの日誌》)等史料。《台湾史料稿本》为“台湾总督府”的施政纪要,重要的政策、法令、意见书、时事均载录其中,可说是研究台湾史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料。《台湾史料稿本》的珍贵性不只在于史料价值,因其为打字油印稿本,复制不易,《台湾史料稿本》目前在全世界仅存数套,就图书馆典藏而言,数量屈指可数,更显其价值。

又如《高砂族调查书》《理蕃概况》《高砂族授产年报》等书,乃是从事原住民研究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博物学方面,日据时期以前,西方探险家即对台湾充满好奇,纷纷来台探险,撰有《On the birds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 Lond》(福尔摩沙岛上的鸟类)等书,开启台湾近代博物学研究之先声。此外,教育亦为台湾总督府的施政重心之一,学事统计、各级学校一览、概览、案内,以及各级学校之校刊、名录等教育资料皆包含其中。endprint

2.2.2 期刊全文影像系统

“期刊全文影像系统”包含馆藏各类期刊,例如《台湾教育会杂志》(后易名《台湾教育》)、《台湾建筑会志》《台湾警察协会会志》(后易名《台湾警察时报》)、《台湾通信协会杂志》(后易名《台湾递信协会杂志》)、《语苑》《敬慎》《南瀛佛教会会报》(后易名《南瀛佛教》)、《台湾农友会会报》(后易名《台湾农事报》)、《台湾博物学会会报》等,均是日据时期知名期刊。

此外,《台湾地方行政》《台湾政务月报》《市街庄协会杂志》《台湾の水利》《台湾农友学会会报》及《台湾海务协会报》等期刊,则是关于日据时期台湾民政事务和产业发展至刊物,乃是研究日据时期台湾社会、政治、产业不可或缺的素材,它们不仅刊载各领域相关事务,从中亦可获得诸如各领域之人事动态、机关执掌、重要法令与政策等重要消息。

除上述图书及期刊资料,系统中亦包括日据时期各种图表,并建置“地图资料库”,并入“期刊全文影像系统”。“图”类包含地图、分布图及统计图,例如“台湾地形图”“蕃地地形图”“台中市水道图”“枫港台东道平面图”等;“表”类则有各地里程表等。

2.3 行销推广情形

本馆为推广数位化系统,提升读者使用率,积极办理各项系统推广工作,并进行读者满意度调查与建置“系统问题回报机制”,以提升数位化资料正确性与品质。

2.3.1 办理系统启用记者会

为有效提升系统知名度,加速服务效率,于2008年10月29日在本馆举办“展读‘总督府图书馆——台湾文献全文影像系统启用典礼”,邀请台湾学研究中心委员、台湾学相关系所所长、学者专家、部属馆所等贵宾及各大媒体记者与会,会场并有系统展示及操作说明。

2.3.2 印制宣传海报与折页

2009年系统启用后即印制宣传海报,寄送至各图书馆及台湾学相关系所,同时,为详细介绍系统特色与申请办法,亦印制系统介绍折页,分送至各大专院校图书馆及台湾学相关系所。

2.3.3 办理系统说明会

本馆所进行之推广业务不只是被动地提供服务或读者咨询,更积极主动至大专院校相关系所及图书馆,直接面对读者介绍。2009年,首度办理4场“台湾文献全文影像系统说明会”,分别假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台中图书馆、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及成功大学图书馆进行,获得与会人士热烈反应,系统使用率与申请使用之团体数量也日渐提升。因此,嗣后每年皆扩大办理规模与场次,主动接洽台湾学相关系所与图书馆,由馆员前往大专院校介绍说明,对于提升使用率效果显著。

2.3.4 办理系统使用满意度调查

为了解读者使用情形,本馆于2009年8至10月间办理“台湾文献全文影像系统”使用满意度调查,调查采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施测对象主要分成“团体使用者”及“个别使用者”,问卷内容包含“基本资料”“行政服务”“期刊全文影像系统满意度”“图书全文影像系统满意度”及“其他”等五部分。

经统计分析后,关于“图书全文影像系统”整体满意度为73%,而“期刊全文影像系统”的整体满意度为75%。另外,藉此调查受访的团体使用者是否须提供系统说明服务,共有29个机关团体表达希望提供系统解说与推广服务之意愿,本馆以此为依据,作为日后推广业务之目标。

经调查结果另有部分读者反映资料库资料有误,为提升数位化资料正确性,于2009年建置“系统问题回报机制”,读者在使用时若发现错误,可立即按下页面“问题回报”的按钮,系统将自动将问题讯息传送至系统管理员,由管理员按图索骥连结问题页面,进行确认或修复。

3 馆藏推广与加值应用

3.1 馆藏推广策略

本馆以典藏“台湾总督府图书馆”所留之台湾文献著称,为推广馆藏特色,支援各领域台湾学研究,自2008年起规划办理“馆藏台湾学研究书展”,作为台湾学的推广业务之一,并以此为核心,逐年推出不同的推广策略,提供多项的创意服务,藉以行销图书馆。四大推广策略分别为办理“馆藏台湾学研究巡回展”、出版“馆藏台湾学研究书展专辑”、推出“行动展览馆”,以及建置“数位展示”等,藉由馆藏台湾学研究书展及其系列活动的办理,让百年馆藏发现新价值,让旧籍“更新”。

3.1.1 办理台湾学主题书展

本馆旧籍数量庞大,且以日文书籍居多,读者阅读不易。为了让读者能有系统地认识日本统治时期台湾社会变迁,进而利用旧籍,特将馆藏日文台湾资料旧籍以主题方式展出。每档次展览规划16至22个子题,搭配珍贵图片,以短文概要性地介绍该领域于日据时期之发展,并搭配展出相关旧籍图书,深入浅出地呈现日据时期台湾的各种面向。至2013年为止,馆藏台湾学研究书展共展出24档次,展览主题有:教育、建筑技术、原住民、博物、美术设计、医疗卫生、真帖、南支南洋、调查报告、名录、地图、语言等面向。(图2)

图2 “采风系列”创意加值商品

3.1.2 办理馆藏台湾学巡回展

馆藏台湾学研究书展自办理以来,颇获各界好评与重视,然而受到展览场地与空间的限制,无法服务各地读者,殊为可惜。有鉴于此,2009年起,本馆与多所单位合作办理“馆藏台湾学研究巡回展”,配合不同的合作馆所性质,展出各种主题,期待透过至各地社教馆所或图书馆巡回展览,引起更多读者对于台湾学研究之兴趣。

3.1.3 馆藏台湾学“行动展览馆”

本馆除了持续推动台湾学推广业务,每年也努力推陈出新,提供更积极的馆藏服务创意提案。2013年起,馆藏台湾学研究书展以“行动展览馆”的面貌前进各乡镇县市图书馆、高中(职)及大学校院图书馆,利用轻便且易收纳之易拉式展示架来展示书展内容,一方面可将馆藏特色推广至台湾各地方,发挥图书馆的社教功能,一方面也能增进民众对台湾历史文化的相关知识。endprint

3.2 馆藏加值应用

本馆所珍藏之台湾资料,包括旧籍图书、期刊报纸、清代台湾古文书、族谱资料、碑碣拓本等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图书馆”及南方资料馆所藏之旧籍资料。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料除了透过网路系统分享,让一般民众及研究者皆能享受到数位化资料取得的便利性外,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图书馆数位化的成果必须拓展更大的应用空间,使图书资料的应用更具多元性。因此,本馆亦致力于活化特色馆藏,试图将珍贵的台湾资料转化应用于各个层面,透过馆藏的加值设计,吸引大众对文献史料的兴趣,藉以扩展台湾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从馆藏图样加值应用的文化商品,具有生活实用性、教育意义及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等特色,另外也因应不同阶层的需求,合作开发精致典藏的商品类型。目前,已开发之商品依馆藏主题可分为“采风系列”“设计风华系列”及“漂流台湾系列”等三大系列。

馆藏加值商品的开发对图书馆而言将可衍生以下效益:

(1)传播历史文化的新途径。将商品视为馆藏的延伸,亦可作为另一种推广历史知识的方式,让一般民众透过衍伸商品的体验与收藏,更加深入了解本馆馆藏的历史特色及增加对图书馆的认同感。

(2)教育推广的功能。将这些馆藏图像及内容的介绍,透过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商品,以及包装或折页上的商品说明,帮助民众以简单轻松的方式更亲近馆藏所涵盖的知识。

(3)馆务基金的增加。配合社教馆所实施馆务基金的政策,将商品收益转化为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是图书馆要达到永续经营的方法之一。

(4)图书馆形象的行销。运用历史文化延伸的商品拥有巨大的宣传潜力,优质商品的推广贩售可以提供资讯并且获得回馈,其发挥的功能与图书馆教育的本质意义相同。透过特色商品建立鲜明、亲切、独具风格的图书馆形象,并与图书馆推广阅读及建立知识交流的平台等功能相辅相成。

3.2.1 采风系列

本馆镇馆之宝之一的《采风图合卷》为清乾隆年间巡台御史聘请画工所绘,由“台湾总督府图书馆”馆长太田为三郎于1921年自东京南阳堂书店购得,全卷共24幅,前12幅为“番社采风图”,包含“瞭望”“渡溪”“舂米”“耕种”“捕鹿”“刈禾”“种芋”“育儿”“乘屋”“糖廍”“织布”“迎妇”等,以当时的民俗风情为描写主题描绘而成;后12幅为“台海采风图”,包含刺竹、青竹丝、蜥蜴、椰子、红花、小米、番茄、西瓜、茄子、荔枝、番薯、杨桃、凤梨、波罗蜜等数十种台湾动、植物与蔬果,是针对台湾物产的描绘纪录。《采风图合卷》详细描绘当时台湾人文风俗及物产之情况,为研究台湾风土民情及物产之珍贵资料。本系列系将这些具历史色彩及参考价值的图样再应用,衍生为实用性商品,目前已开发之商品有卷宗夹、陶瓷吸水杯垫、马克杯、书袋、T恤、采风小札和磁性书签等,藉由这些图样的应用推广,期使社会大众能阅读早期台湾的自然与文化。(图3)

图3 “漂流台湾系列”创意加值商品

3.2.2 设计风华系列

日据时期是台湾美术设计的启蒙阶段,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影响下,不论是书籍、杂志、图录、报章刊头等的封面设计及内页图样,皆展现了丰富多样的风貌。“设计风华系列”乃由珍贵馆藏中,选出纪录日据时期美术设计发展的图样予以加值,这些视觉图像,融合中国传统、西方、日本的美术特色,并且记录了产业、风景、文化、民俗等各个面向的台湾,为当时台湾的社会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见证。目前已开发之商品有女性系列笔记书、陶瓷吸水杯垫、马克杯,以及全套12张的日据时期台湾美术设计风华明信片等。

3.2.3 漂流台湾系列

本馆珍藏之《享和三年癸亥漂流臺灣チョプラン嶋之記》,为日船“顺吉丸”船长文助口述、秦贞廉(村上贞助)所作。该船于日本享和二年(1802)年底自日本北海道箱馆(今函馆)出航前往江户(今东京),途中因风漂流至台湾东部秀姑峦溪口,除船长文助外,其余船员皆在当地病逝。文助于当地生活四年,历经万难返日后,将其经历口述,并由秦贞廉整理、撰写成本文,并加上多幅描绘当地住民风俗、住家、装饰、祭仪等彩色图绘。全文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描述顺吉丸漂流来台的过程,以及描写文助所见之秀姑峦溪地势、人物;中篇介绍当地产业、风俗和草木;下篇则为文助经恒春、台南、厦门、福州等地返日之经过。是从事东部族群互动、聚落变迁、语言、产业、风俗等研究的绝佳资料,丰富的彩图亦深具艺术价值。本系列商品本馆委由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将书中的图样应用于茶具组及文具组。茶具组含茶盘、盖杯、饮杯2只、茶匙,简单素雅的茶盅组合,竹制茶盘上雕刻船在海中漂流图样,杯身亦印有台湾东部原住民之彩图。文具组含笔记书、笔袋、名片夹,采真皮材质,局部烙印书中图像,呈现历史价值。

4 结语

台湾图书馆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馆藏,同时肩负公共图书馆与研究图书馆之功能与使命,近年来更致力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值此资讯化社会,为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及读者利用的便利性,积极推动资讯化服务,使读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得以透过网际网络远距服务,随时利用馆藏珍贵的典藏,不仅扩大了图书馆的读者群,在空间上,也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另外,本馆自1915年,于总督府图书馆时期即设立“制本室”(即今装订室),具有悠久的历史。2007年成立台湾首座“图书医院”,除建立各式修护器材等硬体设备外,并结合推广修复技术等软体技能,创新提供线上学习及展览等服务,除修护馆藏珍贵史料外,并积极推广图书保健观念。

图书馆馆藏的价值不只在提供读者阅览、研究,透过多元的应用及文化创意商品的研发,可让馆藏更为贴近读者的生活,使资料发挥阅览参考以外的新价值。因此,本馆积极将珍贵馆藏加值应用,制作成文具、杯组、笔袋等创意商品,期待将珍贵的旧籍典藏注入新的元素,活化图书的生命力。

2014年为本馆100周年馆庆,于8月9日发行图书馆界首枚纪念邮票,走过一世纪悠久历史,创下台湾公共图书馆发展史上许多个“台湾第一”,也缔造许多的辉煌纪录。未来,本馆除将持续进行馆藏资料数位化工程,强化台湾学文献资源平台之整合内容及功能,提供更便捷的资讯服务,并在现有特色基础上,以阅读为基础,终身学习为目标,将就以下方向努力:

(1)丰富本土化台湾学典藏,更深耕台湾学研究。

(2)终身化学习与服务,让服务更贴近全龄的需要。

(3)以国际化拓展视野及前瞻思考,加强两岸学术交流与合作,共筑阅读无界限国度。

(4)馆藏多元化,多元充实纸本与电子资源,建立更稳固核心以丰富馆藏。

(5)以资讯化改善工作流程、馆藏资源、人员素养,朝向数位化发展。

(6)以优质化服务品质,倡导精进与创新服务。

(7)以企业策略联盟结合社会资源,让服务内容和专业到位展现特色。

(8)品牌专业化,开创更多特色文创商品,行销图书馆馆藏。

陈雪玉 台湾图书馆馆长、中华图书信息馆际合作协会理事。台湾新北,23574。

(收稿日期:2014-10-13 编校:刘勇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