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出口措施对浙江纺织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2015-03-10王晓婷王华锋计东亚

纺织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出口措施研究

王晓婷,王华锋,计东亚

(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纺织企业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额为2460.4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12%[1]。相对于绿地投资、跨国并购等其他国际化方式,出口需要资源少,风险低,但出口对企业而言并不容易。包括纺织企业在内的出口企业会遭遇形式各异、数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影响出口业务的进行和国际市场的拓展[2]。为降低这些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增强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是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

与实践目的相呼应,国家促进出口措施如何影响出口绩效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80—90年代大量涌现,近年来成果渐趋丰富,但总体而言仍显零散,缺乏系统性。已有研究肯定了国家促进出口措施在促进企业出口方面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对此提出质疑。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实证研究显示,出口企业对措施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对措施的应用更是远未达到预期水平[3]。如果促进出口措施对企业出口绩效确实有明显的改进作用,为什么出口企业不积极了解并应用这些措施?显然,需要进一步给出促进出口措施应用与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关系的确凿性证据。而已有研究大都基于地区和国家层面分析不同政策工具的经济效率[4],很少有研究基于企业层面观察相关措施的应用效果。这难以为出口企业提升绩效提供理论指导,也影响了政府对相关政策的评估和调整。在这种背景下,利用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来检验国家促进出口措施的应用效果,无疑是具有重要政策含义和理论研究价值的命题。

纺织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占比大,附加价值低。近年来,国家较频繁地调整纺织业的出口促进措施尤其是出口退税政策,以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纺织行业良性发展,然而,这些政策和措施是否切实提升了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少有实证研究给予明确回答。基于此,本文拟以浙江省纺织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国家促进出口措施对企业出口绩效的作用机制。

1 促进出口措施研究综述

促进出口措施可帮助出口企业增加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企业的出口绩效[5]。国家促进出口措施一般由出口服务相关措施和市场开发相关措施组成,主要包括出口信息服务、市场开发支持、信贷及保险、国外贸易推介[6]。从主要内容来看,促进出口措施可分为信息相关措施、教育和培训相关措施、贸易推介相关措施和金融扶持相关措施[7]。

促进出口措施由政府提供给企业,相应地,已有研究可分为基于措施的提供者——政府视角的研究,以及基于措施的接受者——企业视角的研究。前者主要关注政府如何设计和推行促进出口措施以满足出口企业的需要,以及如何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企业视角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可分为3类:第1类研究关注企业对促进出口措施的了解和使用程度。尽管政府力求企业能够了解并充分应用促进出口措施,但研究表明,出口企业尤其是小规模的出口企业,对措施的了解和应用程度普遍较低[8-9]。对此有多种解释,缺少足够资源和员工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也有研究认为这些措施与企业的出口战略并不匹配[3]。第2类研究关注出口企业特征与措施应用之间的关系。不同行业、国际化阶段、目标市场的企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不同,因此政府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有必要考虑企业特征[10]。在出口早期阶段,企业需要出口培训服务、国外市场信息,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需求的重点转向跨国沟通、物流与销售支持[5]。第3类研究关注措施应用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还不一致。在措施应用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方面,有的研究揭示了正向的影响[7],也有研究显示负向的影响[11]或二者并无显著关联[12]。在措施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方面,有的研究认为措施直接作用于企业出口绩效[13],有的研究则认为促进出口措施应用通过企业的能力、资源、战略和整体竞争力[14],或通过管理理念、知识、出口承诺间接作用于企业出口绩效[15-16],或是直接和间接效应同时存在[17]。

总的来说,关于促进出口措施应用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实证性研究证据还相当有限,使这些措施在提升企业出口绩效方面的作用难以得到准确评价。原因有3个:一是已有研究大都基于行业层面或区域层面展开,基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还非常缺乏,难以得到企业绩效与措施应用之间的经验证据;二是不同措施对企业出口绩效的作用机制可能并不相同,而已有研究低估了这种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三是应用措施的出口企业之间本身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很可能影响了措施应用的效果。基于此,以某个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层面观察促进出口措施应用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2 研究假设的提出

2.1 促进出口措施应用的直接效应假设

许多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并没有系统地规划和考虑,而是偶然、被动地进入国际市场。如中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纺织企业,绝大多数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家庭创办,在创业阶段具有家族所有、家族管理的特征;有地理集聚性,形成块状经济带和产业集群。这些中小规模的民营纺织企业在起步阶段大都从事低附加值的纺织加工业务,通过承接国外厂商的订单嵌入国际分工网络,进入国际市场。由于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缺少从事国际业务所需的资源,这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通常处于不利地位。

为响应出口企业的需求,中国政府运用了系列政策措施以帮助本土企业,包括:与信息相关的措施,如向企业提供关于出口知识的出版物、告知目标国家或地区的贸易规定等;与教育和培训相关的措施,如组织培训、举办出口研讨会等[18];与贸易推介相关的措施,如组织企业参加展览会、举办商品交易会、对外宣传推介等;与金融扶持相关的措施,如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提供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19]。

缺少出口经验和信息是企业进行出口业务时遇到的重要障碍。拥有诸如国外市场特征、消费者习惯等信息有助于企业降低国际商业环境中的高度不确定性,减少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外市场中运营的风险[20]。反之,缺少相关经验和信息会降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使企业难以针对目标市场生产和营销产品,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提供相关服务,包括向企业提供外国市场代理商和经销商名录、潜在客户名单、出口程序说明文件;提供目标国家或地区的贸易规定、标准、进口关税和其他税收、海关程序、商业障碍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等。据此,提出第1个假设H1:与信息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正向影响企业出口绩效。

缺少从事出口业务的专业人才被认为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之一[10]。当企业进行出口业务时,访问和服务国外客户、与国外中间商建立关系、翻译合同条款都需要员工具备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对国际化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兼具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员工,人力资源就成为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掣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为企业提供出口相关的实务型教育和培训,如进出口业务知识培训、出口退税培训、企业出口实务专题讲座等,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从以上分析中,提出第2个假设H2:与教育和培训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正向影响企业出口绩效。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通常难以被国外消费者和客户迅速识别和接受,贸易推介就成为出口企业寻找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有效手段。政府组织的贸易推介通常有2种方式:一是贸易展览,二是贸易代表团。贸易展使企业有机会展示其服务和产品,树立产品和品牌形象,接触到潜在的国外客户和中间商,因而受到出口企业的欢迎[8]。缺点是组织成本高,单个企业难以承担,因此政府就成为贸易展览的组织方。政府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则能帮助企业接触国外客户、代理商、销售代表和物流商,向国外市场推介产品,签订商业合同,维持市场参与,为本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给予扶持与鼓励[11]。可见,政府提供的贸易推介服务措施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客户搜寻成本和产品推介成本,因此有第3个假设H3:与贸易推介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正向影响企业出口绩效。

企业出口时通常需要额外的资本和国际信用担保,这对出口企业形成了挑战。为增加出口企业盈利的可能性,降低风险,政府通常在信贷担保及信用保险等方面对出口企业实行倾斜政策,为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21]。有研究认为,我国仅运用出口退税这项政策工具,就使企业出口成本下降了6.7%以上[18],可见,政府金融扶持措施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与融资成本,提高出口企业的盈利性。基于此,提出第4个假设H4:与金融扶持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正向影响企业出口绩效。

2.2 出口方式的调节效应假设

尽管政府面向所有出口企业提供促进出口措施,但采用不同出口方式的企业应用措施的效果可能并不相同。企业有2种出口方式:面向国外顾客直接出口,以及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间接出口企业通过出口中间商弥补国际运营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不足,降低在国外市场寻找新顾客、接触其他中间商、监控合同履行的相关成本,但企业控制权也会被稀释,企业难以获取国际营销的直接经验和国际市场信息[22]。在应用促进出口措施时,间接出口企业会因为缺乏在国际市场运营的知识和实际经验,难以迅速对这些措施作出反应,分配相关资源、调整生产和营销策略,从而影响了措施的转化效果。此外,出口中间商使企业经营链条拉长、决策参与者增加、控制权稀释,也影响了企业对促进出口措施的响应速度和应用效果。而直接出口企业能够接触到国外客户甚至最终消费者,拥有国际营销的直接经验和国际市场信息,在应用促进出口措施时,能根据企业自身特征和国际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企业资源,调整出口战略,因此,提出第5个假设H5:直接出口的企业中,与信息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A)、与教育和培训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B)、与贸易推介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C)、与金融扶持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D)对企业出口绩效的作用强于间接出口企业。

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Fig.1 Conceptual model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浙江省纺织企业,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要求企业具备以下4个特征:企业主要机构位于浙江省;主营业务为纺织产品;了解并应用国家促进出口措施;有3年及以上出口经验。研究人员向目标企业发放问卷826份,要求由了解企业出口业务情况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答。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现场作答等方式返回问卷192份,剔除变量缺失严重的问卷之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78份。

3.2 变量与测量

本文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测量主要研究变量。测量企业出口绩效时,答卷者需要评价在过去3年(2010—2012年)内企业处理最主要海外客户关系时的表现,即在客户满意度、销售增长、利润率、技术和产品整合、业务流程/服务整合5个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既定目标。

研究的自变量为企业对促进出口措施的应用程度。由于促进出口措施的提供者不仅有国家级政府,还有省、市等各级政府,而后者所提供措施的具体内容因地而异,因此本文研究仅关注国家层面的促进出口措施。本文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测量企业在过去3年内对这些措施的应用程度[7]。

在实证研究中,控制了出口市场特征变量(出口市场的竞争强度、人均GDP)和企业特征变量(企业规模、出口经验)。已有研究证实了出口市场竞争强度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出口市场的竞争强度作为控制变量。人均GDP是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市场购买力的可行指标,人均GDP高意味着该地区市场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向该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企业可能有更好的出口表现;反之,向人均GDP低的国家或地区出口,市场有限的购买力会对企业出口绩效形成负面影响,因此,本文研究将企业出口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作为控制变量,使用世界银行公开数据。

在企业特征变量中,本文研究控制了企业规模和出口经验。不同规模的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会影响企业对促进出口措施的应用效果[9],因此,将企业规模纳入控制变量,用2012年企业的员工数来测量。缺乏出口经验的企业由于通常对海外市场、竞争对手和顾客缺乏了解,影响了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反之,企业的出口经验越丰富,对国外市场的态度就越积极,出口表现越好。本文以企业从事出口业务的年限来测定企业的出口经验。

4 检验结果与讨论

4.1 测量模型拟合

本文研究使用MPLUS7.0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对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显示,样本企业的平均运营时间为12.6 a,雇佣员工203人。出口经验平均为7.2 a,出口市场数为10个,2012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52.1%。63.5%的样本企业为中资民营或私营企业,在样本企业中占比最大,其次是港澳台合资企业,占8.9%。样本企业对促进出口措施的了解程度平均得分为3.45分(满分为5分),显示样本企业对相关措施有一定了解。

为测量研究概念的效度,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识别因子负荷低和存在多重负载的条款。在不影响概念内容效度的前提下,将这些条款通过量表净化步骤予以删除,然后对余下的条款进行确认性因子分析,以检验理论假设中提出的因子结构,结果见表1。表中:促进出口措施应用采用五点量表法,1表示最近三年内“没有应用”,5表示最近三年内“充分应用”;出口绩效采用五点量表法,1表示最近三年内公司在处理最主要海外客户关系时表现“差”,5表示表现“好”;竞争强度采用五点量表法,1表示对出口市场情况的描述“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表中显示研究测量模型拟合较好,卡方值为 352.06,自由度为 199,Tucker-Lewis系数(TLI)值为0.89,比较拟合指数(CFI)值为0.91,标准根均方残差(SRMR)值为0.06,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值为0.07;剩余条款的标准化因子负荷都大于0.5。表2示出了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 数。数据表明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表1 研究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Tab.1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f research variables

表2 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Tab.2 Correlations between main variables

本文研究数据由答卷者自我报告且来源相同,因此有必要检验研究数据中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在进行问卷调查时,研究人员告知答卷者调研数据仅作研究之用,要求他们匿名作答,通过这种方法来降低社会称许性。在数据分析时,使用Harman单因素分析来检查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无法从数据中抽取单个因子来解释大多数方差,表明共同方法偏差并不存在。

4.2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

本文研究通过建立和识别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研究假设是否成立。表3示出主效应检验中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和标准化系数。数据显示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情况良好,卡方值为613.87,CFI值为0.86,TLI值为0.84,SRMR 值为 0.08,RMSEA 值为0.07。从路径系数来看,4个直接效应中的3个是显著的且与预期方向相同,支持了H2、H3和H4,表明与教育和培训相关措施、与贸易推介相关措施和与金融扶持相关措施提升了企业出口绩效。H1没有得到研究结果的支持,即与信息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对出口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纺织业本身的出口特征有关。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发展最完善的产业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出口信息和出口经验。政府提供的相关信息对于已能成熟应对海外市场的纺织企业来说,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

本文研究使用分组结构方程分析来检验调节效应。根据企业出口方式的不同,将178个样本分为2组,其中直接出口企业70个,间接出口企业108个。本文使用了自由度为1的Wald卡方分析来检验这2个组中路径系数是否发生了变化,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显示2组中除了与教育和培训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对出口绩效的路径系数没有显著变化,其他3项促进出口措施对出口绩效的路径系数都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出口方式对与信息相关、与贸易推介相关、与金融扶持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与出口绩效的关系的调节作用成立。在直接出口企业这一组中,与信息相关、与贸易推介相关、与金融扶持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对出口绩效的路径系数是正向的且大于间接出口企业,表明直接出口企业对与信息相关、与贸易推介相关、与金融扶持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有更强的应用效果。

表3 主效应假设检验结果Tab.3 Results of main hypothesis test

表4 调节效应假设检验结果Tab.4 Results of moderation analysis

5 结束语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了国家促进出口措施在提高企业出口绩效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与教育和培训相关、与贸易推介相关和与金融扶持相关的促进出口措施。从事出口业务的专业人才是纺织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支撑,但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政府的相关措施提供了一种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限制的可行方法。与贸易推介相关措施则可帮助企业接触国际市场上的潜在客户并展示产品和企业形象,通过政府牵头、组织降低单个企业参展费用。金融扶持相关措施则能直接帮助企业降低运营费用,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出口方式对措施应用与企业出口绩效的调节关系则表明,企业出口方式不同,其对相关措施的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异。直接出口企业具有出口市场开发和运营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其应用政策的能力强于间接出口企业。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间接出口企业对出口战略的调整需要经过出口中间商的传导和反馈,所以对相关措施的响应速度可能慢于直接出口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口绩效。

本文对纺织出口企业和公共政策制定者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研究显示纺织企业对促进出口措施的应用程度总体不高。为充分应用促进出口措施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纺织出口企业需要系统性地定位、分析和利用出口机会。尤其面临近期严峻的出口形势时,如何将企业出口战略与政府促进出口措施结合,实现出口绩效的真正提升,是纺织出口企业亟需思考的问题。其次,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相关措施的宣传和推广,帮助出口企业充分应用这些措施,以提高企业出口绩效。最后,本文研究表明,企业特征影响促进出口措施的应用效果。公共政策制定者设计和推行相关措施时,需要考虑企业特征,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由于限制,本文研究仅能回答浙江省纺织企业应用国家促进出口措施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后续研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拓展和完善:深入探究企业层面上促进出口措施对企业出口绩效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作用机制与间接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区分不同类型及国际化阶段的企业,观察相关措施应用效果的差异;本研究样本为浙江省纺织企业,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区域和行业,可能会得到有意义的发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OL]. 北 京:中 国 统 计 出 版 社,2013[2014 -10 -25].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M/OL].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3[2014 -10 -25].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

[2]LEONIDOU L C.An analysis of the barriers hindering small business expor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4,42(3):279 -302.

[3]REID 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export entry decisions in small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84,12:141-157.

[4]黄娟.我国出口鼓励贸易政策的经济效率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6:6-8.HUANG Juan.The economic efficiency research on China's exports encouragement trade policy[D].Nanchang: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6:6 -8.

[5]FRANCIS J,COLLINS-DODD C.Impact of export promotion programs on firm competencies,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the case of Canadian high-technology SMEs[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4,21(4/5):474-495.

[6]KOTABE M,CZINKOTA M R.State government promotion of manufacturing exports:a gap 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2,23(4):637-658.

[7]LEONIDOU L C,PALIHAWADANA D,THEODOSIOU M.National export-promotion programs as drivers of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effects on strategy,competitive advantage,and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11,19(2):1 -29.

[8]DENIS J, DEPELTEAU D. Market knowledge,diversification and export expans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5,16(3):77-89.

[9]AHMED Z U,MOHAMEDC O,JOHNSONB J P,et al.Export promotion programs of Malaysian firms:a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2,55:831-843.

[10]CAVUSGIL S T,YOEH P L.Public sector promotion of US,export activity: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J].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1994,13(1):76-84.

[11]WILKINSON T J,BROUTHERS L E.An evaluation of state sponsored promotion program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0(47):229-236.

[12]LAGES L F,MONTGOMERY D B.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rt assistance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Portuguese export ventures: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pricing strategy adaptation [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5,39(7/8):755-784.

[13]GILLESPIE K, RIDDLE L. Export promotion organization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a call to research[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4,21(4/5):462-473.

[14]TESROM G,LUTZ C.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xport support serv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customer(user)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2008,3(4):364 -377.

[15]GENCTURK E F,KOTABE M.The effect of export assistance programme usage on export performance:a contingency explanation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1,9(2):51-72.

[16]SHAMSUDDOHA A K,ALI M Y.Mediated effects of export promotion programs on firm export performance[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2006,18(2):93-110.

[17]SHAMSUDDOHA A K,ALI M Y,NDUBISI N O.Impact of government export assistance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MEs from developing nations[J].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9,22(4):408 -422.

[18]陈国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政策协调性的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5:8-10.CHEN Guoqiang.Research on the export policy coordination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D].Xiamen:Xiamen University,2005:8 -10.

[19]潘娟.我国的出口鼓励政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7(3):334-335.PAN Juan.The influence of Chineseexport-promotion programs on terms of trade[J].Legal System and Society,2007(3):334 -335.

[20]GRIPSRUD G.The determinants of export decisions and attitudes to a distant market:Norwegian fishery exports to Japa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0,21(3):469-485.

[21]CRICK D,CZINKOTA M R.Export assistance:another look at whether we are supporting the best programmes[J].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1995,12(3):61-72.

[22]BLOMSTERMO A,SHARMA D D,SALLIS J.Choice of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 in service firms[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6,23(2):211-229.

猜你喜欢

出口措施研究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