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国”所在地探究
2015-03-10李良戈
李良戈
(唐山市夷齐文化研究会,河北 唐山 063500)
“孤竹国”所在地探究
李良戈
(唐山市夷齐文化研究会,河北 唐山 063500)
以新的物证,探讨 “孤竹国”的发现过程、证明伯夷叔齐姓墨,以及孤竹君高祖首次被发现的六代祖源关系。以墨际、墨孚、墨耒、墨木等孤竹君后裔墓志同时在唐山滦南出现的事实情况,证明唐山滦南就是孤竹君的故乡,从而反证“孤竹国”极有可能就在其间的可能性。从已发现玉器文字分析,认为孤竹君与殷商关系密切,这里极有可能就是殷商文化的源头,即古代孤竹文化应是中华文化的渊源之一,是古文字的发祥地。
孤竹国;玉文;唐山滦南;墨际;墨孚;墨耒;墨木;源头;发祥地
“孤竹国”的探索,历代不绝,扑朔迷离。近年,唐山、秦皇岛两市有关专家学者,对孤竹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要想找到“孤竹国”的确切位置,仅依文献参考,尚显不足。故此,新资料的出现令人期待。
1955年10~11月,唐山的大城山遗址发掘。从出土资料和地层关系判断,该遗址考古文化年代应属下家店下层时期。出土铜牌表明,唐山地区铜器的使用历史,不晚于中原地区。
1999年10月,河北省考古队联合唐山市有关人员,对滦县响堂镇法宝后迁义村台地进行了专题考古,发掘文化层厚达2m以上,出土了青铜鼎、簋及金饰品、磨光陶器等珍贵文物200余件。地层关系,上层是商文化,下层为龙山文化。考古文化即表现了中原仰韶文化的某些特征,又体现了北方红山文化的某些特征。其遗址附近为岩山旧石器遗址。它们的发现,不仅为唐山乃至华北地区的细石器研究提供了物证,同时也为进一步探寻中华文脉——捋清殷商流源与孤竹国,以及殷商文化与夏家店文化、红山文化乃至兴隆洼文化是否存在渊源关系等,补充了链接中原与东北特殊的地域物证。
唐山市滦南县程庄镇与滦县响堂镇比邻,滦南县程庄镇的大马庄一带,在20世纪初及五六十年代,就出土过多件青铜礼器,并且还出土过带有孤竹国标识——“亚微”的觚形青铜礼器。在进一步的走访和探索中,发现了更为重要的信息。如:发现了散落在民间的殷商时期玉礼器、骨器、石器、陶器、陶算珠、甲骨文字片、陶文字片、玉文字礼器、玉文字冠、玉文六十甲子、玉文圭形器、玉文凿形器、玉文斧形器、玉文玉刀、玉玄鸟、玉鱼、“C形玉龙”、玉簪、玉镯以及多件带有孤竹国族徽——“亚微”的玉礼器等。
由此,开始释读所见唐山滦南出现的殷商玉文字器物,期待从中探索出“孤竹国”都城——“孤竹城”的可能性。
一、释读玉器铭文
以下有关玉器实物的释读和考据,主要参考《甲骨文合集》、《殷墟甲骨文刻辞类篆》和《新编甲骨文字典》。
(一)带有文字的玉器
自殷商以来,文字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汉隶”等,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简化文字。“甲骨文”,指刻于甲骨之上的文字,所以称之为“甲骨文”。“金文”,是指刻于或铸在青铜礼器上的铭文。“石鼓文”,指的是先秦刻于石鼓上的文字,而得名石鼓文。据此,把在唐山滦南境内发现的、琢刻于玉石器物面上的图画和文字定为“玉文”。在以下和今后的行文考据中,凡遇“三代”以上玉、石器物上的“文字”、“图画”,皆以“玉文”称之。
(二)孤竹君玉圭世系考
孤竹君玉圭见图1、2、3、4。
以上玉器,分别试读为:義于高祖墨、義于祖丙、義于祖煜、義于父丙。
“義于高祖墨”等玉圭、玉璋等玉文礼玉重器,是在唐山滦南程庄镇大马庄区间发现的。这批礼玉器的发现,不仅把孤竹国的研究范围,圈定在了唐山市滦南县的大马庄区间,同时也把千年存疑的孤竹君姓氏,由传说中的“墨台氏”、“墨夷氏”、“默夷氏”、“目夷氏”等,锁定为了“墨”氏。
“義于高祖墨”中的 “義”、“于”两字,《说文》释义:“己之威仪也。从我羊。”[1]865羊,代表和善吉祥。 故“義”又指正義、公平、公正、合理而应该做的。在此,笔者认为“義”可作为应当、应该之意。
“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于,於也。向气之舒。”[1]277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於”所代替,“義于高祖墨”中的“于”字,在此,作为介词给”字。
“義于高祖墨”试解为:给高祖墨的祭祀是应当、应该做的。以此类推,给“祖丙”、“祖煜”、“父丙”的祭祀,都是应当和应该做的。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礼仪中最重要的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万物有灵,形成多神崇拜。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史记·礼书》曰:“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2]
孤竹君的先祖被奉若神明地琢刻在了玉礼器之上,使他们享受神明般的祭祀待遇。这些珍贵的玉文礼玉重器,依据《礼记》记载,都应是供奉于宗庙或祭坛内的圣物,而决非常人可视之物。依此推论,既然“孤竹君”先祖、宗庙或祭坛,皆在唐山的滦南境内,那么“孤竹城”很有可能就在祭坛的附近,或者说“祭坛”很有可能就在“孤竹城”内,这就如同今天北京的故宫,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祖的太庙,就在宫墙的东侧(东为上位)。
殷商朝代之所以能被学界公认,关键是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大批的殷商甲骨文,且这些甲骨文,印证和补充了《史记》的商代王系关系和社会状况。
唐山滦南有关玉圭、玉璋、玉钺等玉文器物的惊世出现,应不亚于当年甲骨文的横空出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所彰显的殷商孤竹“玉文化”,既有着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又有着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本色。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为探究殷商流源、界定“孤竹城”范围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物证。
所以,有理由相信:“孤竹城”,很有可能就隐藏在唐山的滦南境内。
(三)亚微玉圭考释
亚微玉圭见图5、6、7、8。
以上四件玉圭,分别试读为:“亚微岁”、“亚微燎五牛”、“亚微封玉”、“亚微册”。
“亚微”,一说是孤竹国族徽;一说为孤竹国君“父丁”的官号[3]。如辽宁省凌源县在20世纪70年代所发现的一批窖藏中,就有被李学勤先生所认定的“父丁孤竹”罍,见图9。
“亚微册”玉圭的“册”字,象编简之形,古人无纸,著书于竹片或玉石片上,用绳子把写好的竹片按照顺序编连起来,即成书册。
图9 “父丁孤竹”罍
据《说文》释义:“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象其扎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从册,古文册从竹。”[1]112意思是以竹为册。
另据《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1]112卜辞作简册。“亚微册”,直译就是亚微书册。
玉圭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据《周礼春官典瑞》记载:圭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裸圭之别。《说文》中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考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然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及祭祀盟誓的祭器。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多数没能流传下来。今天见到的玉圭,基本上都是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遗物。
从这种意义上说:“亚微册”玉圭,应为孤竹君祭祀“书册”所用的礼器,祈求神明护佑的圣物。同时,唐山滦南所见“亚微册”玉圭,也印证了史书记载的“惟殷先人,有册有典”[1]112的真实存在。
“亚微封玉璜”玉圭的 “封”字,象封土成堆,植树其上作为经界,示封疆之意[1]360。《说文》释义:“封,爵诸侯之地也,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玉璜的形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半圆形片状,圆心处略缺,形似半璧;另一种是较窄的弧形。在中国古代,玉璜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种玉器,历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这件“亚微封玉璜”礼器在唐山滦南境内被发现,无疑为探寻孤竹国历史轨迹再次提供了重要物证。
“亚微岁”平首玉圭的“岁”字[1]78,从戌,从两止,象斧钺形,止象人足形,会人牲被肢解之义。岁祭之岁用如嵗,乃杀生之祭。金文繁简与甲骨文同。《说文》:“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编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1]78惟木星也,卜辞作季节。由此而知,“亚微岁”玉圭,极有可能就是3 000年前孤竹国先民们每年“杀生之祭”的圣物。“亚微岁”玉圭的释义,为探寻唐山文脉,锁定“孤竹城”范围的研究,再次增添了新的物证。
“亚微燎五牛食”平首玉圭的“燎”字,甲骨文从木在火上。《说文》:“燎,柴祭天也,从火。”《正韵》释燎:“燎,燔柴祭天也。”“牛”,《说文》释义:“牛,大牲也。”[1]46《礼曲礼》记为:“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1]46卜辞中多用作祭牲。“食”,向豆有食物。《说文》:“食,一米也。”商周以前的中华先民,一日两餐。早餐称为大食,晚餐称为小食。不仅如此,“食”在三代以前,还作为记时之用。“亚微燎五牛”据此释义为:孤竹先民在祭天的时候,点燃干柴,用五头牛为大牲,献于上帝大食、小食,祈求上帝降福苍生。
唐山滦南境内,玉文字“亚微”系列玉圭的集中出现,不仅以实物和文字的形式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孤竹国民的祭祀活动,同时也印证了“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籍史料所记属实。由此,侧面佐证了我国远古典籍作为信使的可靠性。
(四)“中师”、“左亚旅”玉钺考
“中师”、“左亚旅”玉钺见图10、11。
以上玉钺,分别释读为:“中师”、“左亚旅”。
“中师”、“左亚旅”玉钺,其材质与8 000年前兴隆洼文化的玉珏、红山文化的玉龙同属一个玉种,即产于我国辽宁岫岩的河磨玉。以现在的国家标准来衡量该玉,其品质与新疆和田美玉同等质地,同属透闪石类。该玉黄、白、糖色皆具,在当地属于带有糖料的透闪石类“黄白”玉种,因此,又被属地称之为黄白老玉。
王者有三军,中师、左军、右军。“中师”、“左亚旅”玉钺在唐山滦南的发现,表明3 000年前滦南大地就是国家的军事重镇和政治中心,因为三代时期只有王畿之地才有军队,王畿之地既是文化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
所见唐山滦南境内发现的商代“中师”、“左亚旅”玉钺,不仅反应了商代孤竹国完备的军事体系,而且在我国已知的战汉三军思想体系上,又将我国的三军体系研究推到了商代。
“中师”、“左亚旅”玉钺这一宝贵实物资料的发现,为解读孤竹文化、定位“孤竹城”以及最终揭示孤竹国千古之谜,从军事方面给予了实证。
唐山滦南大马庄、殷坨子等地,惊世发现的玉文字孤竹君先祖系列玉圭、“亚微”系列玉圭以及“中师”和“左亚旅”玉钺,以玉文字实物资料,佐证了孤竹君谱系、“孤竹城”的存在范围、军备情况以及“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真实存在。
据此证明,唐山滦南的大马庄区间,极有可能就是孤竹国的王畿之地,即“孤竹城“的所在地。
二、“孤竹君胄裔”墓志
长期以来,唐山滦南不仅发现玉文玉圭、玉钺等有关孤竹国的重要物证,且于近年又发现西汉、东汉时期墓志数百余件。这些墓志中,既有左、右部伍长,左、右部什长,左、右部屯长,别部屯长、郡什长、右部司寇、功曹、兵马掾、别部曲户侯、左部军侯、乌桓校尉、别部司马、率众长的墓志,又有度辽将军别部屯长、辽西郡猪突豨勇、辽西左校骑仕、辽西郡左部掾帅、辽西大尹从事等一大批将士的墓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新发现的两汉墓志中,还有一些是“孤竹君胄裔”的墓志。
(一)孤竹君胄裔墨际墓志
该墓志,长约26.5cm,宽约13cm。材质为黑色沉积岩类的泥质岩,石质细腻光滑,适于作打磨。墓志铭文150字,边款15字,铭文刻有:
汉故辽东郡都尉墨君冢志 君讳际 字来假 无虑人(今辽宁北镇人)本孤竹国之胄裔也 菅夷吾北伐 其先祖迁拜辽东 君少有才艺 习诗书 闲弓马 志节清俊 时逆莽篡汉 数征不就 侶耕自给 大汉中兴 拜襄平县尉 方 三胡寇 迁太守祭公 嘉其勇略 擢为郡都尉 建武二十一年秋 随太守击掳 中矢亡故 春秋五十 呜呼 何人不死 英彦惨悽 颂曰 颍川洗耳 清雪见闻 难年采就仁德 嗣 存 字 涡 秉国乃有斯人
墓志铭文除特别记载了“墨际”都尉这位孤竹君的嫡系子孙,其少有才艺、志节清俊、忠勇、武略过人,以及“其先祖迁拜辽东”的事迹。王莽篡汉时,数次征用但不为所动,躬耕自给。可见其承继了祖先伯夷、叔齐,忠孝节义的风范,彰显了夷齐清风。不仅如此,该墓志还记述了“管夷吾北伐,其先祖迁拜辽东”鲜为人知的事实。换言之,也就是此时的“孤竹君”和其臣民迁避到了辽东,并依然被拜为“孤竹君”。
(二)汉故辽西营长墨君灵冢
墨君灵冢见图12。
君讳孚,字孟荺,孤竹之贤裔也。殷文艺,富勇略,德绍清圣,为功曹空尉。甲子蛾乱,盗寇峰起,众举为义营长。中平五年,乙酉朔廿六日甲戌,击胡大败(贁古作败),终五十又一,于平州里土,畏须怀功,勅乃人成,背于显祠故园。六年三月十日,葬寿以万年。
背文:汉故辽西营长墨君灵冢。
(三)墨耒墓志铭
墨耒墓志铭见图13。
墨耒,字文聕,汉故辽西义营长孟荺公之大子也。中平四年,内外盗寇蜂起。翌年十月,随父分兵击胡。父被刃,遂愤毒复仇(讎),犯险出塞而经岁未还,传闻死声。丧先元身,折命二十九。于嗟痛哉!惨呼,邑人悯之,乃建此灵穴。
初平元年三月告成。爰铭辞曰:貊砂寒塞,且莫徘徊。海阳舆故,环丘龙隈,魂兮来归。
(四)墨木墓志铭
墨木墓志铭见图14。
墨木,字文识,汉故辽西义营长孟荺公之中子也。中平四年,内外盗寇蜂起。翌年十月,随父分兵击胡。父被刃,遂愤毒复仇(讎应释为仇字),犯险出塞而经岁未还,传闻死声。丧先元身,折命二十六。于嗟痛哉!呜呼,邑人悯之,乃建此灵穴。惟初平元年三月告成。爰铭辞曰:
貊砂寒塞,且莫徘徊。海阳舆故,环丘龙隈。魂兮来归。魂兮来归。
图12 汉故辽西营长墨孚墓志
图13 墨耒墓志铭
按照中华民族的丧葬之“礼”和民间习俗,人死之后,都要葬在其祖坟之内,被看作是和地下的家族团圆。因病或其他情况客死他乡的族人,家族一般都派人迁葬故里,以视团聚。
辽东郡治(今辽阳市),距唐山滦南有千里之遥。可以设想:“墨际”故里若不在滦南境内,这千里大地有多少风水宝地,埋不下英雄忠骨,何以在“偏居一隅”的滨海滦南,为英雄建一墓冢呢?反之,只有“墨际”都尉是孤竹君的嫡系子孙,滦南是其故里,英雄归葬故里,才符合当时的丧葬之礼和民间习俗。时至今日,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千古未变。
图14 墨木墓志铭
孤竹君后裔——墨孚、墨耒、墨木父子三人墓志在唐山滦南的重大发现,再次佐证了滦南就是孤竹君故地的事实。尤其是墓志中特别提到的——“里土”、“故园”以及“ 邑人悯之,乃建此灵穴。”、“海阳舆故”等词句,无不标明,唐山的滦南就是其家乡。换句话说,唐山就是孤竹国故地,滦南正是伯夷叔齐的家乡——孤竹城所在。
另据《汉书》记载,汉代所封摇母余为海阳侯,即在于此。《史记·正义》又记“改孤竹为海阳”……
结合文献记载和唐山新发现的资料,似乎看到了唐山大地千年历史变迁、朝代更迭的一个个惊心动魄场面:看到了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看见了两汉时期的鲜活军团,看见了摇母余,墨际、墨孚、墨耒、墨木等等英雄们的集体再现!这一切不仅为“孤竹城”在唐山滦南这一新的史学观点提供了依据,为长期以来有关孤竹文化研究文献以外资料匮乏的局面,增添了新的史料,更为环渤海湾的历史文化研究、辽东地区两汉的边疆历史,为《汉书》和《后汉书》作为信史,补充了实物佐证。
综上笔者认为,“孤竹国”就隐藏在唐山滦南境内。
[1]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M].增订版.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2]司马迁.史记(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11:1167.
[3]金耀.亚微罍考释——兼论商代孤竹国[J].社会科学战线,1983(2):207-213.
(责任编辑:刘 燕)
Research on the Location of Guzhu State
Li Liangge
(Institution of Tangshan Yi Qi Culture Research, Tangshan Hebei 063500, 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discovery process of Guzhu state through new evidence and proved that the surname of the king should be Mo and that the first king of this state should be the six generations of ancestors. The names of former kings in their epigraphs found in Luannan, Tangshan proved that this place should be the relics and that Guzhu state would probably locate right there. Analyzed from the words curved in jad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king of Guzhu connected closely with Shang Dynasty, and this place is probably the source of the Shang culture, that is, ancient Guzhu culture should be one of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birthplac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words.
Guzhu State; words on jade; Luannan Tangshan; Mo Ji; Mo Fu; Mo Lei; Mo Mu; source; birthplace
10.3969/j.issn.1672-7991.2015.04.009
2015-11-10
李良戈(1963-),男,安徽省蒙城县人,世界华人精英联合会唐山分会会长,唐山市夷齐文化研究会创始人、法人, 唐山市夷齐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山夷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唐山玉文、甲骨文、夷齐文化研究。
K207
A
1672-7991(2015)04-00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