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苷肌肽、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2015-03-10李正富童颖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肌肽腓总神经炎

李正富 童颖剑

脑苷肌肽、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李正富 童颖剑

目的评价脑苷肌肽、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疗效。方法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硫辛酸,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低于观察组,无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 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水平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胫神经最大F波潜伏期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3例头晕、烦躁,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证前提下, 脑苷肌肽、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疗效较好, 安全可靠。

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硫辛酸;脑苷肌肽;疗效观察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据2010版中国糖尿病指南中估计, 中国2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 成人潜在的糖尿病患者约为900万~9500万[1], 据2013年最新调查数据,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6%, 且发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糖尿病存在多种并发症, 是心脑血管病、感染等疾病高危风险因素, 糖尿病神经性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与病程有关, 是致糖尿病患者残障、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损害患者生命质量, 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DPN发病机制已基本明晰, 与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遗传导尿管因素有关, 综合疗法是首选。用药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疗效直接、易于控制。硫辛酸是一种抗氧化剂, 是治疗DPN常用药,但部分患者难获显著疗效, 起到减轻症状目的, 许多患者反应神经功能恢复较差, 脑苷肌肽是一种复方神经营养药物,为增进疗效, 本院尝试以脑苷肌肽联合硫辛酸治疗DPN, 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并发DPN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 明确诊断为糖尿病, 以DPN为主症就诊;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未合并其他可引起类似症状表现的原发性疾病, 如下肢功能障碍、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症等;④知情同意;⑤未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器质性疾病, 如脑卒中;⑥无药敏史, 无相关药物禁忌证;⑦治疗期间血糖控制均达标。其中男68例, 女34例, 年龄28~78岁, 平均年龄(55.3±8.2)岁。均为2型糖尿病, 患者均以DPN临床诊治及体征就诊。糖尿病病程1个月~15年, 平均病程(5.4±3.1)年, DPN病程1个月~7年, 平均病程(7.2±4.4)个月。收缩压(127.0±2.2)mm Hg (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82.3± 1.1)mm Hg, 空腹血糖(6.5±0.5)mmol/L, BMI(24.4±0.5)kg/m2, HbA1c(6.6±0.3)%, 低密度脂蛋白(3.1±0.3)mmol/L。据入院顺序,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给予基础的降糖、调脂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硫辛酸静脉滴注, 注射用硫辛酸(规格:0.15 g/支, 国药准字H20080522, 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 硫辛酸0.45 g +0.9%氯化钠250 ml避光静脉滴注, 1次/d, 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联合脑苷肌肽治疗, 脑苷肌肽注射液(规格:5 ml/支, 国药准字H22025067, 吉林振澳制药有限公司)使用脑苷肌肽15 ml+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 2次/d, 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 采用MNSI、MDNS评价患者症状与体征, 选择性测定患者胫神经、正中神经MNCV、SNCV以及最短F波潜伏期。

1.4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临床诊治消失或明显好转,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所好转, 但仍明显存在, 腱反射有所改善, 但仍明显差于正常人;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对照组显效11例(21.6%), 有效17例(33.3%), 无效23例(45.1%), 观察组显效25例(49.0%),有效20例(39.2%), 无效6例(11.8%), 对照组显效率低于观察组, 无效率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观察出现3例头晕、烦躁,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指标变化 治疗后, 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水平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胫神经最大F波潜伏期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与胫神经最大F波潜伏期水平变化对比(±s, m/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与胫神经最大F波潜伏期水平变化对比(±s, m/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bP<0.05

指标 对照组(n=51) 观察组(n=5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MNCV 正中神经 47.3±4.4 49.6±4.3 47.2±4.2 53.1±4.4ab腓总神经 38.2±4.4 41.1±4.5 38.1±4.4 45.3±5.2abSNCV 正中神经 44.2±3.1 45.3±3.5 44.5±3.0 47.8±3.6ab腓总神经 37.8±3.7 39.2±4.1 37.6±3.5 42.2±4.3ab胫神经最大F波潜伏期 45.9±3.5 44.6±3.2 46.1±3.1 42.6±3.5ab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远离心脏, 又因重力作用, 易受高血糖损害, 随着病程的延长, 血管损伤日趋严重, 血管狭窄严重程度逐渐加重, 局部血供不足, 微循环障碍明显, 血管扩张能力下降, 炎症加重, 引发DPN一系列症状表现。可以说, DPN发生机制十分复杂, 临床治疗应从多种途径着手,在尽可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对症治疗, 改善症状与体征。

研究显示, 在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证前提下, 脑苷肌肽、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疗效较好, 安全可靠。硫辛酸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可清除氧化应激产物, 甚至可再生其他抗氧化剂, 抑制神经内氧化还原损伤, 增加神经内血流量, 加速神经传导速度, 改善DPN症状。但其疗效往往无法让人满意, 这与其无法有效促损伤神经组织伤愈有关。研究中对照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与胫神经最大F波潜伏期水平变化不显著也证实了这一点。

脑苷肌肽常用于脑卒中治疗, 但也可用于周围神经组织病变治疗, 促进组织新陈代谢, 参与神经元生长、分化与再生过程, 从而加速损伤神经组织修复, 促进神经支配功能恢复, 最终改善DPN症状与体征[3]。需注意的是, 使用可能造成额外损伤, 同时脑苷肌肽对心脑靶点作用更强, 应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 同时与其他药物有无禁忌尚不明确, 需提高警惕。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2, 19(6):1227-1245.

[2]吕海莉, 吴建民, 刘宽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其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24(3):287.

[3]李萍, 盛志业, 柳少为, 等.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现代康复, 2010, 5(15):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96

2015-06-01]

657000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肌肽腓总神经炎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肌肽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视神经炎的悖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视神经炎用药配伍规律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肌肽纳米脂质体改善人成纤维细胞抗氧化性能研究
肌肽在体外氧化反应中的作用
跷“二郎腿”导致瘸腿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