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官场智库故事

2015-03-10宋国庆

领导文萃 2015年6期
关键词:冯谖桓温幕僚

□宋国庆

古代官场智库故事

□宋国庆

古代幕僚的群体智慧折射出智库的重要作用,在当代同样如此。智库的建立往往不应分阶层,而应广开言路,用人之所能。

中国历史上有一群最聪明的人,他们适时地谋权、用权、固权、弃权,有着明哲保身、名垂千古的生存智慧。这群人就是古代幕僚,他们整体上可看做是官场智库,一面忠心服务于“主子”,一面出谋划策开启官智,在关键的历史幕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官场智库

幕僚的出现要比幕府早得多,夏商的家臣、周朝的命士都可以称得上是幕僚的滥觞。《史记》中的幕府,是为守边军政大员设置的军事机构,也就是军队临时性办公的营帐,刘邦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正由此而来。后来幕府引申为地方大员的官府,幕僚就是幕府军政大员聘用的人才,由幕府主人提供薪酬,并为幕府主人服务,充当着每一个幕府的智库。

幕僚广泛出现是在春秋战国,大国之间为了巩固统治、争霸天下,纷纷招揽人才,一时间“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最有名的当属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和楚国春申君。四国公子各有食客三千,他们横跨黑白两道,个个身怀绝技,其中尤为后人津津乐道,并被宋朝宰相王安石视为不齿的则是“鸡鸣狗盗”的故事。

鸡鸣狗盗之用,虽不登大雅之堂,但却在关键时刻发挥其重要作用,所谓用人用其所能,以解主子燃眉之急。

若孟尝君只养一些鸡鸣狗盗之士,估计也难成大器。在孟尝君的幕僚当中,不乏有远见的谋略家。孟尝君有次派一个叫冯谖(音“宣”)的幕僚去薛地收债,冯谖问:“债收回来,给您买点什么呢?”孟尝君答道:“你看我缺少什么,就买点什么吧。”哪知冯谖一到薛地就免掉了债户的债务,并当众烧毁了全部债据。冯谖回去后,孟尝君十分不满,责怪他:“我门下食客三千,都入不敷出,你还烧毁我的契约,你不给我解释解释吗?”冯谖回道:“您让我买您家中缺少的东西,我看什么都不缺,要缺就只有仁义,我就替您买回来了。”一年后,齐王罢黜了孟尝君的国相职务,他被迫回到封地——薛,结果受到当地百姓的夹道欢迎,他这才明白冯谖的良苦用心。这就是“薛国市义”的故事。孟尝君在冯谖等一批幕僚的辅佐下,政治事业经久不衰,他自己也因此成为“战国四公子”中尚能够善终的一位。

主僚关系

两汉时期的幕僚多为地方长官聘用的专门管理人才,像“长史”“参军”“主簿”等等。长史主要是帮助长官处理府内事务,参军的任务主要是谋划军事行动,而主簿就相当于现在的秘书,负责文书管理工作。这些人一般深居幕府主人身后,参与机密,与幕府主人关系很是密切,称得上是自己人。

东晋的郗超就是大将军桓温的参军。他精明强干,很能揣摩桓温的心思,是第一个劝桓温称帝的人,也是他最亲密的幕僚。史载有次东晋士族谢安与王坦之一起拜会桓温,桓温为了更好地研究他们的态度,就令郗超躲在帷幕外面偷偷记录他们的谈话。谁知道刚记到一半,一股风吹动了帘子,使郗超在光天化日下暴露在了谢安等人的面前。桓温与郗超尴尬不已,而谢安却笑着说:“郗生真乃入幕之宾矣!”

桓温与郗超可谓幕主与幕僚关系亲密的一个典型案例。但也有幕僚由于过于聪明,功劳太大,结果忤了幕府主人的心意,不免结局悲惨。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的韩信最终引刘邦疑忌被杀。而杨修也是悲剧之一。

杨修自小好学,曾在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担任郎中。后被曹操聘为丞相府主簿,负责文书工作。他很有才华,但为人恃才傲物,数犯曹操忌讳。史载:“操曾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曹操担心有人暗中谋害自己,便吩咐左右,说自己梦中喜欢杀人,睡觉时不要靠近。有一次白天,曹操睡觉时被子落地,近身侍者慌忙将被子捡起来帮其盖上,不料曹操拔剑杀人后又上床睡觉。醒来时假装惊讶,问谁杀了他的侍者,并痛哭安排厚葬。人们都以为曹操梦中果真杀人,只有杨修知其本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得知后对杨修愈加厌恶,再加上杨修参与夺嫡事件,曹操对杨修忍无可忍,终于在出征途中,借“鸡肋”一事,将其杀害。

所谓“伴君如伴虎”,幕僚仰仗主人提拔才得以较快地实现抱负与个人价值,若关系处理不当则可能引来祸害。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地之道。”这话可谓道出了官场中的潜规则。在封建官场上,很难做到“功成身退”。几千年的封建史,围绕一个“权”字演绎了无数的人间惨剧。因此,见好就收,急流勇退,不过于明白、不干涉主子心意、装装糊涂,不失为幕僚生存的一大智慧。

绍兴师爷

隋唐确立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官制上的一大变革,从此大批中下层出身的读书人被录用为各级官员。但是通过这种途径当官的人毕竟是少数,被科举淘汰的很大一部分则是有一定文化,但并无功名的读书人。这一大批边缘知识分子为了生计或是所谓的人生理想,不得不在各个幕府间奔波游走。

明中晚期以后,在各级衙门活跃着这样一批幕僚。他们由地方主官聘请协助处理各种事务:或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起草文稿、代拟奏疏,或处理案卷、裁行批复。这一批幕僚,有个通称——师爷。而这些师爷又以绍兴籍为多(因为绍兴落第读书人学习法律的较多),史上有“无徽不成商,无绍不成衙”之称。绍兴师爷分布于各级官衙,在清朝曾达到鼎盛,几乎包揽了基层全部的政务。在绍兴师爷当中有位被公认为师爷鼻祖的人物,他就是雍正年间的邬思道。

邬思道在做河东总督田文镜师爷的时候,正值雍正帝打击“舅舅”隆科多之时,但由于担心被人冠上兔死狗烹的骂名,所以一直不敢下手。邬思道窥探到雍正帝的这一隐秘心思,就替田文镜草拟奏章,上书弹劾隆科多。隆科多由此获罪,为雍正解决了心腹大患,而邬思道的名字也被雍正牢牢记在心里。后来,田文镜上奏请安折子时,雍正甚至直接写下批语询问:“朕安,邬先生安否?”邬思道所受礼遇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他被绍兴籍师爷公认为祖师爷。

晚清以来,清朝内忧外患,各封疆大吏自辟僚属,曾出现了四大幕府,即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幕府。而其中尤以曾国藩幕府为最。曾国藩幕府是在太平天国兴起以后,清朝让出一部分地方实权的情况下形成的。曾国藩幕府的办事机构,按其职能可分为秘书班子——负责起草各类文告,处理重要事务,左宗棠、李鸿章等都曾担任该职;思想文化机构——主要是负责编书、洋务等任务。此外还有军事情报机构、司法机构、善后机构等。在这批机构及其幕僚的努力下,曾国藩一度成为晚清最有实权的地方大员。而曾幕府中的许多幕僚也陆续被委以重任,成为政府统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这些幕僚中官至督抚者就有26人,而其中与曾国藩同时为督抚者一度达14人之多。至于道府州县官、布政使、按察使、提督、总兵等更不知凡几。

作为古代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幕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战乱年代,这些幕僚往往成为各方诸侯争夺天下的重要谋士;而在承平年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则是辅助各级官员处理政务的重要助手。古代幕僚的群体智慧折射出智库的重要作用,在当代同样如此。智库的建立往往不应分阶层,而应广开言路,用人之所能。

(摘自《人民文摘》)

猜你喜欢

冯谖桓温幕僚
冯谖为孟尝君“买仁义”
冯谖[xuān]: 欠条统统拿出来!
从古代幕僚“朋友圈”看文秘人才综合能力培养
狡兔三窟
袁世凯幕府人员组成之分析
中国古代幕僚盛行原因初探
试析晚清幕府制度的特点
桓温是个好领导
大笔如椽
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