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秦巴山片区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5-03-09刘之杨孙志国胡再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巴山特产片区

刘之杨 孙志国 胡再

摘要:秦巴山片区横跨豫、鄂、渝、川、陕、甘六省市。本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研究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建议:①推行“一县八品”的地理标志特产政策,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②构建地理标志特产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与食品安全;③选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整合名优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④申报传统特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⑤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特产;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陕西省;秦巴山片区

中图分类号:D923.4(24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27-05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源于法国,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地理标志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主要是针对名优特产(如农产品、酒类、食品、工艺品、纺织品等广义的特产),是农业知识产权重要组成部分[1~4],能构建“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带动特产产业集群发展[5,6],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价值[7~9]。

吸收日本、韩国的经验并借鉴了相关的提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拉开了全球非物质遗产保护序幕[10~12]。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将秦巴山片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定为中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并确定了新阶段扶贫方面特色优势产业的主要任务、专项扶贫中产业扶贫的思路、行业扶贫中发展特色产业的方法。

秦巴山片区横跨豫、鄂、渝、川、陕、甘六省市,覆盖80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65万人,涉及省份多,幅员面积广,内部差异大,致贫因素复杂。其中,陕西秦巴山片区包括30个县区。

《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计划:做大做优油橄榄、核桃、油茶、板栗、猕猴桃、脐橙、食用菌、蚕桑、茶叶、魔芋、杜仲、天麻、贝母、木瓜、蔬菜、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开发富硒农产品;重点发展木本油料、茶叶、干鲜果品、中药材、畜禽等五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工转化杜仲、天麻、连翘、丹参、绞股蓝、当归、黄姜、山茱萸、金银花、西洋参、秦艽等中药材,打造“秦巴药乡”品牌。有鉴于此,本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研究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探讨相关对策。

1陕西秦巴山片区特产的地理标志

1.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家质检系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始于1999年,1999~2005年被称为原产地域产品。陕西秦巴山片区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7种(表1)。

3陕西秦巴山片区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3.1推行“一县八品”的地理标志特产政策,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申报陕西秦巴山片区名优特产与传统特产(洋县架花焰火、谢村黄酒、洋县土布、西乡牛肉干、上元观红豆腐、洛南挂面、神仙豆腐等)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一县(区)八种国家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政策。利用WTO认同的地理标志制度,实现地理标志特产区域化专业化,从而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3.2构建地理标志特产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与食品安全

大力推进陕西秦巴山片区地理标志特产标准化,制定各种地理标志特产的相应国家质量标准,通过实施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规范生产过程,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行地理标志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打牢地理标志特产品牌发展的基础。大力开展该片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中药材GAP等认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产品。

3.3选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整合名优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地域性、集团性、商品独特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等,鼓励与支持地理标志特产保护范围的更多企业使用其相应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结合中华老字号认定、中国特产之乡命名、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等,在统一质量标准下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切实解决“多、乱、杂、弱、小、散”的现状,培养地理标志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地理标志特产。

3.4申报传统特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

申报紫阳富硒茶、汉中仙毫、宁强雀舌、商南茶、平利女娲、茶镇巴腊肉、镇坪腊肉、紫阳蓝黑板石、洋县架花焰火、谢村黄酒、洋县土布、西乡牛肉干、上元观红豆腐、洛南挂面、神仙豆腐等传统特产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

3.5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支持陕西秦巴山片区龙头企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13])、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加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敏.农业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孙志国,杨春艳,定光平,等.板桥党参的地理标志特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81-83,102.

[3]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伍家台贡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6:117-121.

[4]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扶贫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2):119-124.

[5]韦光,左停.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建设——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战略选择研究[J].经济界,2006,2:90-96.

[6]崔俊敏.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J].商业时代,2009,18:98-100.endprint

摘要:秦巴山片区横跨豫、鄂、渝、川、陕、甘六省市。本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研究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建议:①推行“一县八品”的地理标志特产政策,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②构建地理标志特产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与食品安全;③选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整合名优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④申报传统特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⑤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特产;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陕西省;秦巴山片区

中图分类号:D923.4(24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27-05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源于法国,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地理标志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主要是针对名优特产(如农产品、酒类、食品、工艺品、纺织品等广义的特产),是农业知识产权重要组成部分[1~4],能构建“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带动特产产业集群发展[5,6],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价值[7~9]。

吸收日本、韩国的经验并借鉴了相关的提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拉开了全球非物质遗产保护序幕[10~12]。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将秦巴山片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定为中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并确定了新阶段扶贫方面特色优势产业的主要任务、专项扶贫中产业扶贫的思路、行业扶贫中发展特色产业的方法。

秦巴山片区横跨豫、鄂、渝、川、陕、甘六省市,覆盖80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65万人,涉及省份多,幅员面积广,内部差异大,致贫因素复杂。其中,陕西秦巴山片区包括30个县区。

《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计划:做大做优油橄榄、核桃、油茶、板栗、猕猴桃、脐橙、食用菌、蚕桑、茶叶、魔芋、杜仲、天麻、贝母、木瓜、蔬菜、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开发富硒农产品;重点发展木本油料、茶叶、干鲜果品、中药材、畜禽等五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工转化杜仲、天麻、连翘、丹参、绞股蓝、当归、黄姜、山茱萸、金银花、西洋参、秦艽等中药材,打造“秦巴药乡”品牌。有鉴于此,本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研究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探讨相关对策。

1陕西秦巴山片区特产的地理标志

1.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家质检系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始于1999年,1999~2005年被称为原产地域产品。陕西秦巴山片区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7种(表1)。

3陕西秦巴山片区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3.1推行“一县八品”的地理标志特产政策,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申报陕西秦巴山片区名优特产与传统特产(洋县架花焰火、谢村黄酒、洋县土布、西乡牛肉干、上元观红豆腐、洛南挂面、神仙豆腐等)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一县(区)八种国家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政策。利用WTO认同的地理标志制度,实现地理标志特产区域化专业化,从而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3.2构建地理标志特产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与食品安全

大力推进陕西秦巴山片区地理标志特产标准化,制定各种地理标志特产的相应国家质量标准,通过实施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规范生产过程,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行地理标志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打牢地理标志特产品牌发展的基础。大力开展该片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中药材GAP等认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产品。

3.3选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整合名优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地域性、集团性、商品独特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等,鼓励与支持地理标志特产保护范围的更多企业使用其相应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结合中华老字号认定、中国特产之乡命名、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等,在统一质量标准下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切实解决“多、乱、杂、弱、小、散”的现状,培养地理标志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地理标志特产。

3.4申报传统特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

申报紫阳富硒茶、汉中仙毫、宁强雀舌、商南茶、平利女娲、茶镇巴腊肉、镇坪腊肉、紫阳蓝黑板石、洋县架花焰火、谢村黄酒、洋县土布、西乡牛肉干、上元观红豆腐、洛南挂面、神仙豆腐等传统特产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

3.5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支持陕西秦巴山片区龙头企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13])、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加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敏.农业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孙志国,杨春艳,定光平,等.板桥党参的地理标志特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81-83,102.

[3]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伍家台贡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6:117-121.

[4]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扶贫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2):119-124.

[5]韦光,左停.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建设——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战略选择研究[J].经济界,2006,2:90-96.

[6]崔俊敏.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J].商业时代,2009,18:98-100.endprint

摘要:秦巴山片区横跨豫、鄂、渝、川、陕、甘六省市。本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研究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建议:①推行“一县八品”的地理标志特产政策,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②构建地理标志特产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与食品安全;③选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整合名优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④申报传统特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⑤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特产;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陕西省;秦巴山片区

中图分类号:D923.4(24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127-05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源于法国,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地理标志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主要是针对名优特产(如农产品、酒类、食品、工艺品、纺织品等广义的特产),是农业知识产权重要组成部分[1~4],能构建“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带动特产产业集群发展[5,6],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价值[7~9]。

吸收日本、韩国的经验并借鉴了相关的提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拉开了全球非物质遗产保护序幕[10~12]。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将秦巴山片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定为中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并确定了新阶段扶贫方面特色优势产业的主要任务、专项扶贫中产业扶贫的思路、行业扶贫中发展特色产业的方法。

秦巴山片区横跨豫、鄂、渝、川、陕、甘六省市,覆盖80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65万人,涉及省份多,幅员面积广,内部差异大,致贫因素复杂。其中,陕西秦巴山片区包括30个县区。

《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计划:做大做优油橄榄、核桃、油茶、板栗、猕猴桃、脐橙、食用菌、蚕桑、茶叶、魔芋、杜仲、天麻、贝母、木瓜、蔬菜、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开发富硒农产品;重点发展木本油料、茶叶、干鲜果品、中药材、畜禽等五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工转化杜仲、天麻、连翘、丹参、绞股蓝、当归、黄姜、山茱萸、金银花、西洋参、秦艽等中药材,打造“秦巴药乡”品牌。有鉴于此,本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研究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探讨相关对策。

1陕西秦巴山片区特产的地理标志

1.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家质检系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始于1999年,1999~2005年被称为原产地域产品。陕西秦巴山片区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7种(表1)。

3陕西秦巴山片区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3.1推行“一县八品”的地理标志特产政策,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申报陕西秦巴山片区名优特产与传统特产(洋县架花焰火、谢村黄酒、洋县土布、西乡牛肉干、上元观红豆腐、洛南挂面、神仙豆腐等)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一县(区)八种国家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政策。利用WTO认同的地理标志制度,实现地理标志特产区域化专业化,从而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3.2构建地理标志特产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与食品安全

大力推进陕西秦巴山片区地理标志特产标准化,制定各种地理标志特产的相应国家质量标准,通过实施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规范生产过程,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行地理标志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打牢地理标志特产品牌发展的基础。大力开展该片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中药材GAP等认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产品。

3.3选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整合名优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地域性、集团性、商品独特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等,鼓励与支持地理标志特产保护范围的更多企业使用其相应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结合中华老字号认定、中国特产之乡命名、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等,在统一质量标准下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切实解决“多、乱、杂、弱、小、散”的现状,培养地理标志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地理标志特产。

3.4申报传统特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

申报紫阳富硒茶、汉中仙毫、宁强雀舌、商南茶、平利女娲、茶镇巴腊肉、镇坪腊肉、紫阳蓝黑板石、洋县架花焰火、谢村黄酒、洋县土布、西乡牛肉干、上元观红豆腐、洛南挂面、神仙豆腐等传统特产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

3.5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支持陕西秦巴山片区龙头企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13])、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加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敏.农业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孙志国,杨春艳,定光平,等.板桥党参的地理标志特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81-83,102.

[3]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伍家台贡茶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6:117-121.

[4]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扶贫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2):119-124.

[5]韦光,左停.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建设——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战略选择研究[J].经济界,2006,2:90-96.

[6]崔俊敏.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J].商业时代,2009,18:98-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巴山特产片区
特产小吃DIY
特产大攻略
兰屿
创新又贴心
刘纯健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巴山背二哥
古诗鉴赏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