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肥胖危险因素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2015-03-09何杏燕区素梅陈柳枝
何杏燕 区素梅 陈 维 陈柳枝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妇幼保健科,广东佛山 528203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肥胖人数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儿童肥胖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相关研究[2]指出,肥胖是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尤其在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方面。婴幼儿肥胖与诸多因素相关,目前有关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报道[3]指出,喂养方式、出生体重、父母职业等和该病存在相关性,深入了解评价儿童肥胖,积极控制其高危因素,对儿童肥胖的防治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婴幼儿肥胖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婴幼儿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3 月我院儿童保健科100 例1 岁内肥胖婴幼儿为观察组,年龄1~12 个月,平均(5.6±0.8)个月,男56 例,女44 例,体重6.5~14.5 kg,平均(9.5±1.5)kg,选取同期100 例1 岁内正常体重婴幼儿为对照组,年龄1~12 个月,平均(5.8±0.6)个月,男55 例,女45 例,体重3.5~10.5 kg,平均(6.5±1.5)kg,排除疾病性肥胖,如内分泌性、激素性肥胖等,两组婴幼儿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九江本地实际情况,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问卷包括母亲年龄、产次、分娩方式、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经济、婴幼儿性别、出生体重、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等内容。其中,喂养方式按出生后4 个月喂养情况分3 种。①母乳喂养:包括完全母乳喂养(只喂母乳)和主要母乳喂养;②混合喂养:同时喂养母乳与配方奶;③人工喂养:只予配方奶喂养。本研究只选取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辅食添加时间段分为2~4 个月、5~6 个月和>6 个月。研究人员分别在婴儿初诊和1 岁时测量身长、体重,根据身长与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婴儿的身长、体重均由经过严格培训,掌握统一测量方法的研究员测量。测量仪器统一为符合标准的测量床及最大刻度为50 kg 的婴儿磅称,并要求每天校准测量床和婴儿磅称。测量体重时要求婴儿脱去全部外衣并换用干燥尿裤,体重测量结果精确至50 g(体重单位为kg)。身长测量时要求在保持婴儿的身体充分伸展的情况下读取数据,身长测量结果精确到0.1 cm。所有数据读取时要求双人核对。
1.3 肥胖判定标准
以WHO 2006 年生长标准的BMI 值为参考指标,正常:BMI 为18.5~24.9 kg/m2;超重:BMI≥25 kg/m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录入数据,并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婴幼儿肥胖的危险因素相关性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问卷调查项目的比较
两组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家庭经济、婴幼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文化水平、出生体重、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婴幼儿肥胖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对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婴幼儿出生体重(≥4 kg)、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是肥胖的危险因素(表2)。
3 讨论
2004 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估计,全球学龄儿童约10%超重或肥胖,我国0~6 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已接近欧美国家[4]。相关研究[5-6]指出,儿童肥胖症不仅危害儿童期健康,成年期也可能出现多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婴儿早期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其终身健康[7],即在生长发育关键期应给予合理营养,以免对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终身影响。鉴于婴幼儿肥胖发展趋势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掌握其发病危险因素对儿童保健工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表1 两组问卷调查项目的比较[n(%)]
表2 婴幼儿肥胖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对年龄在1 岁以内的正常体重儿和肥胖儿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比较,两组母亲的年龄、分娩方式、家庭经济、婴幼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4 项因素同婴幼儿肥胖的相关性不大。组间文化水平、出生体重、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上述4 项因素同婴幼儿肥胖可能相关,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婴幼儿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时间的影响性更大,是婴幼儿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与相关报道[8-10]结果基本相符。李兰等[11]分析出生体重同婴幼儿肥胖的相关性,得出高出生体重是婴幼儿发生肥胖的重要因素。出生体重主要反映胎儿宫内生长和营养状况,妊娠期女性应当加强饮食管理,加强妊娠期妇女营养教育,防止过度营养。喂养方式对婴幼儿体重变化的影响显而易见,本研究中观察组人工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最佳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可预防婴幼儿肥胖,还具多重功效,富含各种抗体、活性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母乳温度、泌乳速度适宜,新鲜、喂养方便、经济,可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育[12]。因此临床上应对孕妇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倡导婴幼儿早期母乳喂养,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添加辅食成为促进婴幼儿发育的重要手段,但其时机的把握非常关键,添加辅食的适宜时间一般为生后4~6 个月,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对照组生后4~6 个月添加辅食明显多于观察组,与相关文献结果基本一致[13-15]。徐尔迪等[16]认为,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婴幼儿的成长也存在较大的影响,母亲的职业层次高是儿童肥胖发病的保护性因素,文化素质较高的父母易接受新健康理念,对婴幼儿的喂养依从性更好,而文化素质较低的父母因缺乏相关知识,依从性较差,可能导致婴幼儿肥胖,由此可见加强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出生体重、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是婴幼儿肥胖的危险因素,在1 岁内儿童保健工作中应加强临床指导,加强孕期保健,对妊娠期孕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合理搭配营养,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倡导科学喂养方式,保证婴幼儿良好的营养状况;加强辅食添加管理,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只有尽可能地减少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婴幼儿肥胖发生率。
[1]吴奇,卢雪珍.广州市海珠区0~2 岁婴儿肥胖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2):88-89.
[2]王继林,王念蓉.重庆市城区0~18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55-57.
[3]余红,陈晓霞,刘丹.绍兴市0-2 岁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8):6749-6750.
[4]Kramer MS,Aboud F,Mironova E,et al.Breastfeeding and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new evidence from a large randomized trial[J].Arch Gen Psychiatry,2008,65(5):578-584.
[5]王念蓉,黄健,李开平,等.重庆城区婴幼儿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3):207-211.
[6]康如彤,钟燕,蒋耀辉,等.242 名城区婴幼儿肥胖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5):595-596.
[7]Thompson DA,Flores G,Ebel BE,et al.Comida en venta:after-school advertising on Spanish-language televi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J Pediatr,2008,152(4):576-581.
[8]戴家振,洪琴,张春梅,等.早期喂养方式对2 岁以下婴幼儿肥胖影响的纵向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6):502-504.
[9]李玉兰,邹敏书,卢宏柱.儿童睡眠时间与肥胖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80-83.
[10]Holmes AV,Auinger P,Howard CR.Combination feeding of breast milk and formula:evidence for shorter breastfeeding duration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g survey[J].J Pediatr,2011,159(2):186-191.
[11]李兰,赵艾兰,徐蓉.出生体重与婴幼儿肥胖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05-1206.
[12]石倩,王莉,王芳芳,等.儿童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06-108.
[13]黄丽云,周经兴,陈梅,等.儿童肥胖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J].家庭护士,2008,6(5):1257-1258.
[14]王贺茹,金春华,吕岩玉.婴儿生长发育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关系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6):694-696.
[15]蒋竞雄,王惠珊,武蕴梅,等.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肥胖[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1(2):85-88.
[16]徐尔迪,尹春燕,常明,等.儿童肥胖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8):80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