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患者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影响

2015-03-08黄丽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肿瘤患者血常规

黄丽娟

(开封市中医院 检验科,河南 开封 475002)



肿瘤患者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影响

黄丽娟

(开封市中医院 检验科,河南 开封 475002)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对凝血功能、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旨在能够寻找最有效的管道维护法和采血路径。方法选取10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方式将其分为PICC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应用普通法采集血标本,PICC组应用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结果PICC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血常规以及生化检查等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准确性以及方便性,能够大大减轻患者多次抽血采集标本痛苦,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标本;血常规;生化检查

目前,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PICC导管在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给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性、无痛性的治疗途径[1]。为保证治疗参考信息的准确性,一般给患者治疗4~6个周期内需多次、反复地评估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以及肿瘤标志物等指标,而多次静脉采血不仅加大了患者身心痛苦,还增加了医务人员操作难度。笔者对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肿瘤患者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对血液检查的准确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性62例,女性40例,年龄32~84 (36.5±5.3)岁;肿瘤类型:乳腺癌33例,肝癌26例,肺癌9例,胃癌12例,结肠癌22例;置管时间12~352(98.1±0.4)d;置管长度为41~53 cm;置管静脉:贵要静脉54例,正中静脉40例,头静脉8例;穿刺成功后,经X线检查,确保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

1.2方法选择应用一次性PICC导管(4Fr型号),导管长度为65 cm,管腔容积约0.38 mL,与正压接头相连接,容积约为0.07 mL。应用导管前,根据治疗需要、个体进行裁剪,安排专业人员进行PICC置管。护理人员经肘部置入患者血管,注意血管显露性和弹性,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首先选择贵要静脉,然后选择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安排临床经验丰富、年资高及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或者护士长进行采血。运用临床自身对照试验,PICC组:在PICC管未输液或者暂停输液时,使用1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进行冲管,停留20 s,回抽2 mL血液;然后再使用1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确保血液全部进入血管内,采集血液后立即进行冲管,安排另一名护士将采集的血标本注入试管内,对回抽血至冲管完毕时间进行记录。同时,置PICC对侧肢体位置,应用普通法采集等量血作为研究的对照标本(对照组)。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和并发症。血液检验结果主要包括凝血功能、血生化以及血常规,其中凝血功能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凝血酶原活化时间以及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等指标;血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血糖、Cl-、Na+、K+以及Ca+等指标;血常规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等[2]。

2结果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见表1~3。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对比

表3 两组血生化指标对比

3讨论

PICC导管主要经肘部静脉导入,末端主要位于上腔静脉,基本临近上腔静脉,其中上腔静脉为高血流代表区域。成年人的上腔静脉直径约为3 cm,血流量为每分钟2 500 mL,血流速度较快,因此,对于暂停输液或者输液的患者应用1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能够有效排除干扰,且暂停输液20 s;正常情况下,人体循环时间约为15 s,液体经上腔静脉能够快速进入右心房,然后经深静脉输液输入速度进入到血液循环内[3]。给采血检测值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留置管内残留的液体,未经输液导管肝素封管液,肝素液能够稀释血液标本,为防止肝素液稀释血标本,需要废弃充满管腔的含有肝素液的混合血液,这样能够提高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本研究中,应用一次性PICC导管,由于容量小,仅抽取血液2 mL,便留置管内充盈静脉全血,能够避免受到留置管内残留液体产生的干扰。本研究结果表明,PICC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血常规以及生化检查等指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多次抽血采集标本痛苦。

参考文献:

[1]陶艳玲,管玉梅,吴文娜,等.肿瘤患者经PICC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59-61.

[2]李莲,梅彩玲,刘兴燕.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采集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1):15-16.

[3]董建丽,周希环,吕小芹.PICC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持续静脉化疗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6):466-467.

[4]吴文娜,陶艳玲,束振华.肿瘤患者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对凝血功能、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6):80-82.

[责任编校:柯莉]

[中图分类号]R 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276(2015)06-0758-02

作者简介:黄丽娟(1983-),女,河南省开封市人,专科,初级检验师,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收稿日期:2015-03-20

猜你喜欢

肿瘤患者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一百万年前就有“肿瘤患者”
肿瘤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及其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应用品管圈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率的实践
肿瘤专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患者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