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5-03-08王健王家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7期
关键词:预防性体温抗生素

王健 王家华

分析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王健 王家华

目的对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38例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19例,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不使用抗生素;试验组患者则在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体温变化及血象情况的改变。结果试验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1、2、3 d的体温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68.91±9.81)%明显少于对照组(76.19±9.32)%,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7.44±1.31)×109/L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7.01±1.67)×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其临床效果不明显, 不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 不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术前;抗生素;Ⅰ类切口;预防性

感染是手术过程中较为常见且及其严重的问题, 如何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已成为医务人员积极探讨的问题之一[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指若存在可能致感染的外界条件或感染因素, 则为了防止此感染的发生而使用抗生素[2]。但过多应用也有一定弊端, 机体承受能力降低, 在未达到抗感染目的的同时, 甚至会加重感染及产生其他疾病,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因此, 为了进一步探讨Ⅰ类切口手术中进行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应用价值, 特选择本院收治的38例患者, 在进行研究与分析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 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19例。试验组男18例, 女1例;患者年龄28~51岁, 平均年龄(38.00±3.57)岁;对照组男15例, 女4例;患者年龄27~60岁, 平均年龄(43.00±8.2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 首先均需进行相关的检查, 确定无重要器官障碍、无恶性肿瘤、无营养不良等症状后, 对患者进行术前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 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手术。术前患者应禁食、禁水。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不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前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对皮试显示为阴性且对药物无相关过敏史的患者, 予以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消炎。对皮试显示为阳性且对药物通常有过敏症状的患者, 应使用广谱类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对于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或术前30 min~2 h内用药, 可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若患者手术期间未用药, 则术后不需加用药。手术后, 对患者有效的进行心理辅导、伤口护理等。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体温变化及血象情况的改变, 并作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体温变化 试验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1、2、3 d的体温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象值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68.91±9.81)%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76.19±9.32)%,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7.44±1.31)×109/L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7.01±1.67)×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体温变化 (±s, ℃)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体温变化 (±s, ℃)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试验组 19 36.89±0.31 37.89±0.42 37.56±0.23 37.13±0.33对照组 19 36.63±0.37 37.91±0.51 37.61±0.29 37.22±0.19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象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象值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外周白细胞计数(×109/L) 中性粒细胞分类(%)术前1 d 术后3 d 术前1 d 术后3 d试验组 19 7.03±1.27 7.44±1.31 60.01±10.11 68.91±9.81a对照组 19 6.89±1.42 7.01±1.67 60.59±10.12 76.19±9.32

3 讨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 对手术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但若不合理应用抗生素, 则会产生一定的弊端[3]。过多的应用, 机体承受能力降低, 在未达到抗感染目的的同时, 甚至会加重感染及产生其他疾病, 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

本组研究中, 试验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1、2、3 d的体温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68.91±9.81)%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76.19±9.32)%,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7.44±1.31)×109/L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7.01±1.67)×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临床效果不明显, 未能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感染发生率, 不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还会引起其他不适及严重并发症。因此, 不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李兰兰, 易石坚, 李毅萍, 等.行政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1):4113-4117.

[2]张艳利, 杨敏利, 巫姜, 等.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64-66.

[3]张晓榕.689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28(2):138,140.

[4]刘永, 王芬, 陈新, 等.某院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1982-19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88

2014-12-23]

404000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王家华

猜你喜欢

预防性体温抗生素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