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观察
2015-03-08齐嵘
齐嵘
小儿呼吸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观察
齐嵘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观察。方法1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8例, 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研究组则予以阿奇霉素治疗, 分析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89.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8.82%,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但并无较高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奇霉素;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
小儿呼吸道感染在儿科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疾病发病根源主要因病毒和细菌而起, 尤其这些年, 支原体和衣原体具有一定感染率, 所以小儿呼吸道感染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需选取合理抗生素。阿奇霉素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抗生素, 对于控制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此抗生素是一种大环内醋类药物。本文选取1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 分析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1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68例, 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判断标准。对照组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龄1~13岁, 平均年龄(6.5±2.1)岁, 其中急性支气管炎患儿38例, 急性扁桃体炎患儿17例, 急性咽炎患儿10例, 肺炎患儿3例;研究组中男43例, 女25例, 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8±1.5)岁, 其中急性支气管炎患儿41例, 急性扁桃体炎患儿16例, 急性咽炎患儿9例, 肺炎患儿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将100 mg/k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溶入100 ml生理盐水完全稀释, 实施静脉注射,1次/d。研究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将10 mg/kg阿奇霉素溶入9%生理盐水完成稀释后实施静脉注射,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 d,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1]根据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级评定, 治疗后效果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完全消除, 机体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显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等均得到明显缓解, 机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好转: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等有一定好转,患儿病情得到一定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等均未得到改善或增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治疗后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者2例, 发生率为2.94%, 主要症状为轻度恶心、食欲减退、消化道不适感、腹部不适等症状, 将静脉注射降低滴速, 其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并未对用药造成明显影响;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6例, 发生率为8.82%, 主要症状为明显呕吐、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 在静脉注射降低滴速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阿奇霉素是唯一的一种半合成十五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在二碱价双亲特性, 对酸性物质保持稳定性,其在胃酸中所具有的稳定性对比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可以提高300倍。阿奇霉素存在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优势, 其抗菌作用机制为阻碍病原体的转钛过程, 使得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由此存在明显抑菌效果, 对于肺炎球菌、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等革兰氏阳性、阴性、厌氧菌存在较为明显抑菌作用, 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沙眼衣原体、螺旋体等也具有较为良好效果[2]。阿奇霉素所具有药物动力学为多房室模型, 存在较为理想组织渗透好, 分布容积高, 速度快, 存在特异性靶向转运效果, 应用后能够自血液内及时进至组织间质及细胞质内, 经趋化作用, 能够将药物释放至特定感染位置, 由此感染位置浓度相比较血液浓度高出10~100倍, 相比较非感染组织高出6倍。阿奇霉素半衰期持续68 h, 在药物停止应用后局部保持有效抗菌浓度可以长达10 d左右, 与同类型抗生素、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对比,此类药物代谢动力学上存在明显优势, 可以对呼吸道感染起到理想治疗效果。而且阿奇霉素同免疫系统具有相互协同效果, 有研究显示, 其能够加强机体免疫力, 能够诱使氧化爆发、体液持续免疫反应, 使得炎症前细胞因子大量产生, 对呼吸道产生作用能够降低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 对黏膜形成刺激从而产生细胞因子, 由此使得免疫功能较为低下的儿童可以得到较为理想治疗效果[3]。
由于阿奇霉素在临床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价值, 所产生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 此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内环化作用能够提高胃、小肠上段所具有动力, 但是阿奇霉素属于十五环内酯,无法快速出现分子内环化, 所以其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较低且较轻微,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等均无较高发生率, 但是发生不良反应者通常与本身过敏体质、肝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1]张月战.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2(2):33-35.
[2]钟元枝.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120例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10,7(3):923-924.
[3]李小红.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60例疗效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95-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88
2014-11-21]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