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5-03-08孟秋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6期
关键词:吉西胰腺癌生长因子

孟秋丽

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孟秋丽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与参考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各为45例,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命时间, 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尼妥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晚期胰腺癌

胰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病死率与发病率基本持平, 预后较差,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化疗是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手段, 然而传统的化疗方案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吉西他滨及顺铂均为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为探讨尼妥珠单抗与药物的联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对本院近2年收治的9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34例, 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2.35±5.69)岁, 肿瘤位置:胰体尾癌18例, 胰头癌72例;其中首次及接受治疗35例, 复发后治疗55例, 癌症AJCC分期:Ⅲ~Ⅳ期,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组织病理诊断,同时根据患者影像学、临床特征及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明确诊断, ZPS评分为0~1分, 均可发现明确病灶,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采用卡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第1~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 mg/(m2·min), 第2~4天静脉滴注顺铂30 mg/m2, 连续治疗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参考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尼妥珠单抗治疗, 在首天化疗前1 h静脉滴注尼妥珠单抗200 mg与0.9%氯化钠溶液250 ml混合液, 输注时间需要大于1 h, 每周进行1次, 连续治疗8周,之后每隔2周静脉滴注1次, 剂量不变, 直至疾病进展或恶化。患者接受化疗期间, 每周对其血常规进行监测, 每个周期结束前后对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进行复查, 若发现中性粒细胞或者Ⅲ级及以上自细胞减少现象, 则给予患者常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均在治疗2个周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参考实体瘤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 主要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疾病进展, 其中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2%、84.4%,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6.7%、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参考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n(%)]

2.2 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呕吐、恶心、食欲减退及骨髓移植等, 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等级:Ⅰ级11例, Ⅱ级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 参考组不良反应等级:Ⅰ级8例,Ⅱ级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关于晚期胰腺癌并无理想的单用或者联合治疗方案, 虽然卡西他滨、顺铂等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 然而药物有效率较低, 多在50%以下,同时患者中位生存期较短, 而新的化疗药物却以增加药物毒性作为代价[3], 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临床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有研究显示卡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收益率仅为23.8%, 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5.65个月, 而1年内患者生存率为18%。

目前临床已经将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胰腺癌作为治疗的主要探索方向, 而常用的治疗胰腺癌的靶向药物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两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较多肿瘤体内过多表达,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率则为30%~50%, 过多表达与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增生及浸润转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预后较差[4]。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或者其下游通路进行阻断是临床治疗肿瘤的有效途径, 目前临床使用的抑断剂主要有埃罗替尼、吉非替尼等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尼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外受体功能区的单克隆抗体, 其中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尼妥珠单抗为临床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 具有高选择性、人源性及半衰期长等优势,能够竞争性的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 从而对酪氨酸激酶的激活进行移植, 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并对血管生成进行抑制, 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显著效果, 能够控制肿瘤进展, 同时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 可在临床使用推广。

[1]邹嵩, 汪琛, 邱克勤, 等.金龙胶囊在中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中的作用.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127.

[2]楼燕凤, 张月荣, 丁沐玲, 等.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63.

[3]徐燕立, 高嵩, 刘鲁明, 等.晚期胰腺癌长期生存患者20例临床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679.

[4]金川连, 茅爱武, 陈越, 等.动脉化疗挽救性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中华医学杂志,2014, (23):1798.

[5]陆宁, 施航, 董晶, 等.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气虚证患者27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14,55(12):10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87

2014-10-30]

451200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

猜你喜欢

吉西胰腺癌生长因子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应用吉西他滨治疗的护理体会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