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观察

2015-03-08王晨宇陈江涛张军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7期
关键词:柱状肛管括约肌

王晨宇 陈江涛 张军杰

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观察

王晨宇 陈江涛 张军杰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直肠脱垂患者, 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 观察其疗效。结果38例患者中36例治愈,2例好转, 治愈率为94.74%。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术前及术后第5天(P<0.05), 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前与术后第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具有显著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柱状结扎;注射术;肛门紧缩术;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外移位而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临床中并不多见。女性由于骨盆宽大及分娩因素, 发病率较男性高[1]。直肠脱垂通常分为两类:黏膜脱垂和全层脱垂。全层脱垂比黏膜脱垂严重, 治疗也比较复杂。目前直肠脱垂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且术式较多。本研究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38例直肠脱垂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8例直肠脱垂患者, 其中男14例, 女24例, 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9±8)岁, 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6.2±2.1)年。18例患者为Ⅱ度脱垂,20例患者为Ⅲ度脱垂。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肛门括约肌松弛及肛门溢液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1.2.1 肠道准备:治疗前嘱患者进流食, 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于手术前1晚上及手术当日清晨给予灌肠。

1.2.2 麻醉: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麻醉成功后, 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及直肠。

1.2.3 步骤:①柱状结扎:通常在直肠的3、7、11点位置,自距齿状线上缘1 cm开始, 拿组织钳夹起黏膜层, 用血管钳夹住松弛的黏膜, 用小圆针细线在黏膜下层贯穿缝合1针,深至肌层, 针距约为1 cm, 一直缝到脱出直肠的最高点。其余两处用同样方法缝扎, 使3组缝线呈纵行排列。在3组柱状缝扎的中间如果仍然存在松弛的黏膜, 可再加1~3针, 缝扎时要注意避开血管。缝扎不应过紧, 缝扎后脱出的最高点可以容纳2个手指, 不然术后会产生缝口狭窄, 使排便出现困难。②注射术:用20 ml注射器连接5号长细针头, 抽取消痔灵20 ml, 点状注射在柱状缝扎之间的黏膜下, 直至黏膜凸起发白为止, 而后在两侧的直肠后间隙和骨盆直肠间隙注射, 左手食指在直肠内引导, 边退针边注射, 使药物充分散开。③肛门紧缩术:在距离肛缘2 cm、直肠壁的6点与12点钟位置各做一横切口, 长约0.5 cm, 血管钳分离6~12点的括约肌间沟,10号丝线环绕紧缩括约肌间沟, 在6点钟位置结扎。肛门紧缩大小应根据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程度而定, 一般以纳入2指为适宜。④术后处理:创面覆盖以凡士林纱布,肛管内置入引流条, 外用塔形纱布进行加压包扎、固定。术后禁食水3 d, 之后改为流食,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控制患者大便3 d, 避免增加腹压。观察患者有无便血、体温升高、腹膜刺激征、肛周皮肤有无红肿等现象, 如无异常,15 d后拆除肛门紧缩线。

1.3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排便及咳嗽时没有出现直肠脱垂, 无肛门松弛;好转:直肠脱出及肛门松弛情况有所改善,直肠部分脱垂;无效:排便、咳嗽时直肠仍有脱垂, 肛门括约肌仍松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 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8例患者中36例治愈,2例好转, 治愈率为94.74%,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术前及术后第5天(P<0.05), 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前与术后第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变化比较(±s)

表1 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变化比较(±s)

观察时间 红细胞 (×1012/L) 白细胞(×109/L) 血小板 (×109/L) 血红蛋白 (g/L) 中性粒细胞(%)术前 4.12±0.23 6.52±2.73 221.47±53.43 135.72±17.44 52.09±7.63术后第1天 4.25±0.18 7.13±2.51 216.58±62.49 133.52±19.52 73.42±8.78术后第5天 4.24±0.15 6.63±2.17 213.29±54.46 130.16±18.42 54.16±7.39 F 0.03 2.27 0.01 0.52 21.52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直肠脱垂是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外移位而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局部解剖结构缺陷及盆底肌松弛等因素有关。近年研究将其病因主要分为滑动疝原因和内套叠原因[3]。前者为腹腔压力增大, 压迫直肠前臂进入壶腹内形成疝囊, 随直肠下降而脱垂。后者为乙状结肠与直肠发生套叠, 因牵拉作用, 使直肠上端离开骶骨, 随直肠固定点下移, 最终完全与骶骨分离, 出现脱垂。目前临床上对直肠脱垂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方法, 但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 采用柱状结扎加点状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 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柱状结扎可融合直肠肌层与黏膜, 起到固定作用, 防止黏膜再次脱出[4]。消痔灵主要成分为明矾和五倍子, 其可刺激病灶局部炎性渗出, 使纤维增生, 直肠侧韧带纤维化后与直肠黏膜黏连, 加强固定作用[5]。肛门紧缩术可使肛管缩窄, 黏膜外翻, 同时缩窄括约肌间沟, 使其形成瘢痕, 可防治复发。上述3种方法一起发挥作用, 使盆底解剖结构得到加强, 阻止肛管下移, 同时对直肠正常功能影响小, 使得并发症减少, 使患者较快获得痊愈。本研究显示, 患者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升高, 属于正常的炎性反应, 给予抗炎治疗后指标恢复正常, 表明此术式对患者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本研究中采用柱状结扎加点状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38例直肠脱垂患者,36例治愈,2例好转, 治愈率为94.74%, 可见此方法具有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 柱状结扎加点状注射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疗效明显, 创伤小, 恢复快,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1]田雪峰, 朱莉.消痔灵注射配合直肠黏膜缝合、肛门紧缩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1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6):642-643.

[2]韦俊武, 余洪艳.消痔灵注射加缝扎和缩窄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的疗效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4):365-367.

[3]欧启宏.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脱垂45例.中外健康文摘,2013 (3):106-107.

[4]朱军, 丁健华, 汤海燕, 等.直肠黏膜间断缝扎注射术在直肠黏膜脱垂治疗中的应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32):3159-3163.

[5]王一飞, 梁德森, 王艳飞.经肛门三柱法直肠脱垂固定术、肛门缩窄术治疗直肠完全脱垂.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1):70-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31

2014-12-19]

475000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柱状肛管括约肌
硅片上集成高介电调谐率的柱状纳米晶BaTiO3铁电薄膜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与高危型HPV 清除率的相关性
Straining流对柱状晶体在三元过冷熔体中生长的影响*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排便的奥秘
一种柱状金属物质量检测器的研究
经会阴超声评价女性肛门括约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