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调查报告

2015-03-08项明强陈红梅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心理品质体育院校

项明强,胡 敏,陈红梅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系,广东广州510500)

由于体育院校学生擅长运动技能,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导致其科研素养整体较低,这一现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例如,吉日格勒分析了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内外因,提出从学生自身、教师和整体教育理念等方面改革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1]。李再兴等人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评定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学习准备、模拟实践和实际提高”三阶段训练模式和综合评定指标体系[2]。项明强提出具有体育院校本科生科研特色的训练模式,具体包括“基础—提高—创新”三大模块训练[3]。黄汉升和吴燕丹通过对体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发现论文质量不容乐观,据此提出“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改革路径[4]。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定量研究、较少开展实证调查等不足,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途径、动机、困难、效果和心理品质六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体育学院各个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38份无效问卷,最终获得26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83名、女生79名;大一74名、大二63名、大三76名、大四49名;术科专业153名,学科专业109名。

1.2 调查量表设计与检验

在文献综述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调查问卷》。首先初步确定问卷维度和内容,然后选取50名本科生进行初测,并邀请有关专家对问卷进行分析和评定,最后依据初测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题目完善,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必答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途径、动机和困难等内容;第二部分为选答题,是针对参加过科研活动的本科生而设计的,包括参与科研活动的效果和心理品质等内容。

参与科研活动“动机、困难和效果”这三类项目采用Likert式五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分1~5分,属于定序变量。笔者对其进行SPSS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α系数检验,结果显示其信效度较理想。

而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途径以及心理品质”这三类项目主要来源于陈传锋等人编制的问卷[5],属于定类变量,已证实其有效性,故本研究未对其做信效度检验。

1.3 测试程序及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指导语、现场测试和现场回收的团体测量方法,使用Excel2007进行数据收集和频次统计分析,运用SPSS17.0进行信效度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和获取科研信息的途径

2.1.1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

表1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形式 (n=262)

从表1可知,本科生参加过科研活动的人数接近一半 (46.9%),这与陈传锋等人调查的普通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率 (49.9%)相当[5],高于祝大鹏调查的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率 (31.46%)[6]。在参与科研活动形式中,主要通过参加老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学生自己主持科研项目比率最低。可见,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比率不高,对尚未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需加强宣传和适当引导,特别要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和主持科研项目。

2.1.2 学生获取科研信息的途径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不了解科研活动,大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老师推荐获得科研信息,其次是通过学校政策宣传活动获得。可见,体育院校学生获得科研信息途径比较匮乏,学院应制定相应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和政策,采用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更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表2 学生获取科研信息的途径 (n=262)

2.2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机和困难

2.2.1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机

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机各因子平均分和标准差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机因子

重复测量ANOVA分析结果显示各动机因子存有显著性差异,F=119.55,P <0.001,η2=0.62。参与科研活动动机从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是: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发展人脉、就业能力和考研准备,这5个因子可归类为“自身发展”。为进一步明确这5个因子之间差异,采用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自身发展”各因子中数值接近的相邻因子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主要为了自身发展,且各个自身发展因子的效应量相当。相对自身发展因子而言,“科研兴趣”因子分较低 (3.43分)。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科研兴趣”因子分显著低于自身发展的5个因子分 (P<0.01)。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兴趣是最能激发和维持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因素,为此,激发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可能是改善目前体育院校学生科研素养水平低的重要途径。 “盲目跟从”分值最低 (2.56分),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盲目跟从”分值显著性低于其他动机因子分 (P<0.01)。说明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并非盲目跟从,而是有明确动机倾向。

2.2.2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困难

分别统计参与科研活动的各个困难因子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值,结果见图2。

重复测量ANOVA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困难因子存有显著性差异,F=34.75,P <0.001,η2=0.12。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法结果显示,“科研知识欠缺”分值显著高于其他因子 (P<0.01),说明此因素是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遇到的最大困难。其次是“没有科研平台”“没有指导老师”和“缺乏经费资助”,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在这3个因子中数值接近的相邻因子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学习中无精力”的分值最低(2.87分)。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该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其他困难因子分 (P<0.01)。可见,造成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困难并非时间精力不够,更多的是缺乏科研知识、科研平台、指导老师和科研经费。

图2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困难因子

2.3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作用效果和心理品质

2.3.1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作用效果

分别统计参与科研活动的作用效果因子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值,结果见图3。

重复测量ANOVA分析结果显示各作用效果因子存有显著性差异,F=26.72,P <0.001,η2=0.23。排在前6位各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发展师友人脉、增加科研兴趣和提升就业能力。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在这6个因子中数值接近的相邻因子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表明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产生各种积极效应。“影响学习生活”处在最低水平 (2.77分),多重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该因子分值显著性低于其他效果因子分 (P<0.001)。说明大学生认为参与科研活动不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反而会促进学习和丰富大学生活。

图3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作用效果

2.3.2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心理品质

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心理品质的因子,包括坚持性、责任心、独立性和承受力4个方面,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学生参与科研的心理品质情况 (n=123)

由表3可知,在“坚持性”方面,大多数学 生在参与科研活动中能够坚持,保持恒久性,遇到困难不会轻易放弃。在“责任心”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具有较好的责任感,能够认真对待科研任务,一般不会半途而废。

在“独立性”方面,当问及“若你有自己有能力,是否愿意独立开展科研活动?”时,超过一半的学生回答了“愿意”;但当问及“你喜欢独立开展科研活动还是老师指导下参与科研?”时,只有两成的学生选择独立开展科研活动。从这看似矛盾的结果可看出,当学生具备科研能力时,愿意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当尚未具备科研能力时,更倾向选择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科研活动,并从老师那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积累经验和提升科研能力。

在“承受力”方面,接近九成的学生能够承担科研活动中的不利事情,能够采用自我调节方式来面对科研中的困难。这些研究成果与陈传锋等人的研究具有一定相似性[5],表明无论是体育院校本科生还是其他院校本科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均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建议

3.1 从学校层面设计制度来促进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体育院校应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纳入培养计划,通过学分制 (比如科研活动学分、听取学术报告学分、参与社会实践学分)来改变目前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比例不高的现状。

3.2 创立系统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由于体育院校本科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且科研水平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创立具有体育院校本科生特色的科研训练平台。具体可借鉴项明强所提的“基础—提高—创新”的训练模式,基础训练主要是开设特色科研方法相关课程,提高训练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实践活动,而创新训练主要参加导师科研项目或自行主持项目[3]。

3.3 加大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经费投入。与其他综合型院校相比,体育院校本科生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这会阻碍本科生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体育院校应尽量通过多途径来筹措科研经费,保障科研活动顺利进展,比如鼓励有科研经费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指导老师,以及通过校企合作争取校外经费支持等。

[1]吉日格勒.体育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途径研究 [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187—189.

[2]李再兴,尚成,邓小林.体育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与综合评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76—377.

[3]项明强.论体育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36—36.

[4]黄汉升,吴燕丹.普通高校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的路径——基于体育院、系学生毕业论文的现状思考 [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5):116—127.

[5]陈传锋,阙云艳,张小芳.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状况的调查报告 [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94—99.

[6]祝大鹏.体育院校大学生科研参与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4,36(4):93—96.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心理品质体育院校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