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演员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2015-03-07段妃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舞蹈演员舞蹈美的

段妃

舞蹈演员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段妃

舞蹈演员是舞蹈表演的主体,是作品的体现者和创作者。舞蹈表演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在舞蹈表演的广大范围内,舞蹈演员运用好表情性动作和表意性动作,从悦目—动听—赏心—感染,经过合“规律性的”发展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完成作品美的创作表现。

舞蹈演员 舞蹈表演 舞蹈表演创作能力

舞蹈演员依靠人体训练有素的全身动作和局部动作,经艺术训练、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概括,进行着作品规定情节、情感、精神的表演创作。在舞蹈表演的天地里,演员担负着创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表达思想感情,传达文化意蕴,传播信息的职业责任。演员的表演过程实际是一个信息释放体,将繁复多样的人体信息载体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并以丰富的美的动作传递着文化信息。

舞蹈属于高境界的表演艺术,舞蹈演员以优美的艺术形式将精心设计的外部造型、姿态、手势、细节,用于塑造编导创作中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有深厚生活素养的演员,经过长期的积累、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用舞蹈形象反映生活、评价生活,巧妙地以诗情画意的方式揭示人生意义,启发生活哲理,以动在情中,情在理中,理在舞中,舞在美中,从而使观众人领会生活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的享受。

一、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创作境界

第一、舞蹈演员根据人物个性选择舞蹈动作。演员根据生理、心理、发生、目的、表现作用和表演性质,运用头部动作、上肢动作、下肢动作、躯干动作、身体动作进行表演创作。在特定心理意识影响下和支配下,表演动作必须要经过长期实践的磨练,进行着组织、提炼、加工与美化。舞蹈演员要在日常生活动作和艺术化动作中要加以分析和提取,根据作品需要进行有效利用。既要选择能表现人物个性和内心情感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天性动作,又要选择能表现人物思想活动受文化意念支配的后天性动作。既要选择能表现人与物的具有实用功能的具象性动作,又要选择能引起人联想的具有概括性情绪的抽象性动作。不同的情感、性格、现象需要不同的动作幅度、力度、角度来准确推敲体现。表情因素与曲折情节,繁细图景联在一起,以差异的舞蹈韵律,不同的节奏布局,不同的民族性格、情绪,进行形象塑造。舞体与技术的有机融合一定能引起观众的认知和感悟。

第二、舞蹈演员的表演创作要有审美价值。表演中的审美价值是舞蹈演员表演魅力的体现。这种魅力是一种综合表现力,一方面取决于先天形体条件优良和后天训练的培养,另一方面取决于艺术生活经历中形成的风度、气质、素养,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生活素养不够缺少源泉,思想水平不够缺少源流,专业技巧不够缺少突破,敬业精神不够不能持之以恒,道德水准不够容易陷入矛盾的漩涡,凡此种种缺失都不能构成魅力的表演。而作为舞蹈表演艺术的主人,舞蹈演员所创造的审美价值是以精致的舞蹈表演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又培养了一大批美的接受者。在表演中,观众的热情反映出这种形象创造过程是否真正具有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舞台表演的完整性。一方面,观众在欣赏中得到耳目愉悦,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受到震撼,艺术上感到享受;另一方面,观众通过欣赏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在思想上受到撞击与启示,情操上得到感化,艺术趣味受到陶冶。观众的审美需求、审美趣味,在演员的表演中得到了体现,观众的艺术修养、思想境界在观赏中得到了提升,演员的表演得到审美价值最大的体现。

第三、舞蹈演员的表演创作要有生活性。演员在舞台表演时完全生活于作品的人物和情感中,这需要舞蹈演员要有舞台艺术之外的亲身生活经历和体验,除善于保存自己的宝贵经验外,还要找寻社会中人的千姿百态和纷繁变化,以积累塑造人物的摹本,摄取营养储备,形成经验和窍诀。演员平时要看历史资料,人物使记,民情风俗介绍、从间接生活中提取有用的艺术成分,所遇、所见、所闻要细致记录于脑海中,一旦有了观察生活的真知灼见、体验生活的真情实感,在与自己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为将来创作时的想象加工创造条件。有的演员无视生活、观众也无视他的表演。演员要让自己形象创造的脉搏跳动起来,思想活跃起来,热情漫溢起来,主观意识调动起来,以“发前人之所未发”,为观众打开崭新的认识领域。

二、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思想境界

舞蹈演员的思想情感决定着创造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思想境界。思想是表演创作的灵魂。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动作,体貌姿态、表情舞语,都需经过演员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与凝练和身体力量的选择、对比、运用,之后,再根据表现内容挑选表达人物主观意识和内心情感的动作表现形式,形成宽泛的,具备深刻内涵的,具有一定思想境界的情感创作。水平低等的演员一不重视生活,二不重视自己的精神修炼与思想境界,内心肤浅和冷漠,心理表现空虚,观众得不到美感与快感享受,舞蹈也必然会离之甚远。

舞蹈演员在创作中要有一颗纯粹的透明的敏感的舞蹈之心,把正确的思想观点、丰富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知生活到深刻认识生活,从悟生活的本质转化为崇高的思想内涵,通过外部形体将人物精神生活转化为作品的思想境界,以完美的形式,饱满的热情,火热的激情、积极的艺术观处理着抒情与叙事,这是舞蹈演员不可缺少的创作的基础。集聚智慧的舞蹈思想者,知道反映什么生活,表现什么思想感情,采取什么办法,用什么乡土气息,找到什么民族特色与风格,符合什么审美标准,最后使观众享受到什么美感。一个有思想的舞剧演员则更要知道表演的根在哪里,从何处出气派,从哪里提升艺术技巧,从哪里创造技巧精华,从哪里更新舞蹈语言,怎样从意象成功地转变为形象,从一个姿态、一个节奏的搏动出的生命意义。中国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十年磨一戏”。有一定思想精神境界的舞蹈表演者,通过细致的训练才有磨练,磨练才有提炼,经过提炼的东西,才能准确、鲜明、生动,才有一定的艺术高度和思想境界。

三、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能力体现

表演艺术的特性决定了舞蹈演员要具有与表演创作相关的素质能力。演员要使用好创作的材料,要创造出舞台上的艺术品———舞蹈形象,在虚构的艺术情境中要有特殊的能力适应创作的需要。心理上适应创作任务,生理上适应表演要求,心力、体力,要汇合成表演的可塑力。一名有丰富创造素质的演员在综合表现中“灵气十足”。不仅能根据编导要求快速即兴出个性动作,而且能调动起周围的创作者的生活积累,思想修养,文化及艺术修养。也能有效引领大家的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判断力、表现力、产生一种跟随的魅力。

1.舞蹈表演中技巧能力。首先,从事表演的舞蹈演员,必须以美的鉴赏能力创造出舞蹈美的专业技术技巧。精湛的技术技巧能在表演艺术中创造一个真实、生动、鲜明、准确、深刻的人物形象。其次,舞蹈表演也需要具备专业的表演技巧,才能将内部体验化身为角色,消化人物心理生活,把握性格特征。具备高深、精湛的技术技巧,熟练、深刻地掌握和运用表演技巧,又能返朴归真创造真实人物个性,这是舞蹈演员毕生追求的高级境界,也是艺术审美价值的要求。

2.舞蹈表演中观察力。观察生活、观察人,才能深刻地塑造人、表演人。“形观”时“神开”,“形动”则“神随”,从观察对象的外部特征到引起人的主观注意由外而内而深入其中,神气生发,形神互补。从外部敏锐、细致地捕捉人物特征,到了解和感受到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再到人的形神统一。观察对象言谈举止是否可舞、音容笑貌是否可塑造、内心追求是否可外化,总要有个观察过程。生活中千差万别,风采各异的人群,心灵深处的东西掌握的多,外部特点和心理特征就容易掌握。如观察民间舞中的东北秧歌,动作整体上生动凸显了东北人的语言泼辣、幽默诙谐、耿直性格的性格特点。这体现在“稳中浪、浪中俏、俏中哏”的扭、俏、逗的动律,脚的步伐,明快的节奏,流动的舞姿,鲜明的规律中。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支撑塑造力,准确捕捉人物的形象感,抓住性格特征,审美效应才能增强。

3.舞蹈表演中的专注力。创造有思想,有内容的舞蹈形象,需要动作的连续性和情感的贯穿性,表演过程的专注能力影响作品情绪的完整饱满和美的有机连贯。专业舞蹈演员专注的表演,心无杂念投入,人物情绪贯穿,精神高度的集中,表演的心力到位,才能产生艺术真实性和表演的有机性。舞蹈艺术创造的醉心表演,到达既忘我又清醒支配一切的境界,是演员追求的高境界。舞乐合节、姿态中和、动而有节、齐而不乱,专注力是关键。

4.舞蹈表演中的适应力。表演创造需要集体配合中的多种适应力。舞蹈演员的适应力必须灵敏而细腻。有经验的演员要适应舞台环境的变化,适应团队的变化,适应作品的变化,适应导演要求,适应人物要求,适应音乐要求,适应舞伴要求,克服表演的千篇一律,并发挥个人技术水平,鲜明地表露内在情感和心境。演员具有超强的适应力,把握住演出环境和规定情境给予氛围,才能很好的体现和揭示人物思想情感,

5.舞蹈表演中的想象力。舞蹈演员头脑中活跃的表演创造能力是以想象的能力丰富性决定的。编导提供的情境、事件、人物的具体化,活跃想象力既需要激发有需要储备,想象力的不活跃是头脑中没有可以想象的情景,内心视觉缺少可以感受情感,动作思维也缺少想象的依据。有艺术的“心眼”才能产生情绪体验和动作的欲求。舞蹈演员丰富的头脑想象和强烈的动作性的想象,产生积极而强烈的排练行动性,产生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人物所特有的心理动态及外形动作,产生人物内心表演想象和丰富的动作欲求,并从头脑中建构、组织、加工、甄别人物细节的形象化,具体化,全面完成表演的一系列任务。

6.舞蹈表演中的表现力。舞蹈演员的舞蹈表现力是形成舞蹈表演魅力的重要部分。演员的表现力在于游刃有余地运用所掌握的能力来表达所要表达的一切,并与观赏者产生共鸣,观赏者陶醉其中,与角色融为一体。演员的理想境界高,内心体验也真挚、深切、细腻,外部表现也准确、鲜明、生动。演员在表演中的姿态变化、舞体高低,强弱微调、情调刚柔、抑扬变化,都是表现力的需要,围绕表现力进行表现处理,会引起观赏者内心感受上的相应变化,舞蹈表现能力强才能创造人物形象的表里如一、形神兼备、和谐统一。比如表演中的“眼神”,心之焦点外观;“手势”,形之焦点外化;步态,身之焦点表现,三点合一移动变化,加强舞蹈表现力。再比如表演中胯部动作的抖胯、摆胯、扭胯、拧跨、弹胯、撞胯、回胯、提胯……,也是用来表现民族文化和心理状态的动作表现力。胯部动作线与形的变化,长的线条则舒展,弧的形状则柔和、棱角分明则刚健,小的碎动则活泼愉快,有了这些艺术表现,外在的表象就易体现内在的属性,能引动观众的心理联想。

7.舞蹈表演中的判断力。艺术判断能力决定表演的准确程度、角色的适合程度、编导的胜任程度,作品创作表演的优劣程度。演员有意注意听、看、观察、感觉、理性思考并且成熟判断雅俗与文野,真实与造作,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没有判断思考的表演习惯,排练环节必然中断,整体进度必然破坏,演员配合必然影响,没有判断力的表演者只能是舞蹈行为的跟随者。

8.舞蹈表演中的感受力。感受力是表演中必备的素质。表演创作中,舞蹈演员在排练场上具备真挚的感受能力,会使演员快速投入到作品塑造的情境体验中,排练才能动心、动情,才能感人至深。这种感受力甚至会影响编导的创作灵感,很好地营造排演气氛。每一个细微之处和微妙的调整都是真情实感的尝试,都会产生新的感受。感受能力强,表演的身体就会从小到指尖、眼神、呼吸,大到身体、手臂,舞步的变化来表演创作中的形象。在表演心理活动的链条中要有力地激活艺术感受力,这样天性的表达就越靠近人的本性。

以上各个层次总体联系起来,表演才能自然而不露痕迹地进行艺术性表演,性格特征才能鲜明生动,可塑性可望实现达到完美,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舞蹈表演的特质。舞蹈是综合空间和时间、视觉和听觉的艺术。美学、乐学、文学、人学四位一体,线条、色彩、音乐、诗意、有机融合。掌握和得当运用表演技巧,综合各个表演能力,感受角色相类似的情感,肢体语言才能准确鲜明反映出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情感才会从外部形式体现出来,在假定情境中激动起来,在深刻的作品中反映出来,在观众的审美中反映出来。

四、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艺术潜力

舞蹈演员的艺术潜力来源于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广泛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舞蹈演员的表演创作,制约表演的能力。文化水平高知识层次就高、艺术修养好审美情趣就高,多才多艺表演就宽广。文学作品中美的诗句,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韵律,诗情画意化为美的享受深入内心,表演创作时会通过捕捉联想激发出来,表演才不会苍白无力。有了功夫在舞外的准备,表演就有脱俗之感,就不是表演的匠人。现实中,不少基层混班的演员,念诗分不清句读、念不出韵律、不通音律、不识简谱、修养贫乏,趣味低下、演出时创造的人物俗不可耐,令人不思目睹,原因是从来不看书,无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及艺术感觉,也就谈不上艺术潜力。

舞蹈作品的体现往往需要巨大的精神能力和情感体验,舞蹈表演创作的美学特性不只是完成了一组动作,而是要在动作提炼中表现性格,在表演形式中巧妙渗透内容,因而,综合的艺术修养是艺术潜力的源泉。有艺术潜力的演员,就能运用形式感巧妙反映心理状态,表现人内心情感活动的变化,就能增加舞蹈的表演格调。舞蹈演员的舞台表演本就处于一种受舞蹈艺术根本规律制约的艺术境界,创造艺术形象必然经由过度与阶梯,从形似到神似的,普遍到个性。演员对元素的了解、技巧的掌握,心理的开启,能力的建构,新鲜的探索,性格化的创造,审美的角度,素质的提高,能力的把握等等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才能形成艺术潜力,才能使演员在排练场有可操作性。同样也在精神境界上达到一个相应境界,才有作品表现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舞蹈演员与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名优秀演员所具备表演能力与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的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另外,演员对舞蹈事业的热爱与否,体现在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职业道德上,也决定着舞蹈之路是否长远,事业是否成功,这也是尊重舞蹈、尊重艺术、尊重生命的体现。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舞蹈演员舞蹈美的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演员的角色塑造力
论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培养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舞蹈课
关于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能力的作用分析
舞蹈演员膝关节运动损伤问题探析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