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2015-03-07文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脉冲

文飞

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文飞

目的探讨尿素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均通过不同途径给予溶栓治疗,对比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显著优于B组(37.5%)和C组(25.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腔静脉植入滤器后通过溶栓导管给予尿素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效果显著,且更加安全。

尿素酶;脉冲接触式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关于DVT的病因,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引起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即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以及血液成分异常。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并发症及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应用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DVT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45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2.8±3.5)岁;病程3~48 d,平均病程10.5 d;就诊时有肢体疼痛或肿胀等明显的临床阻塞症状,询问既往史无突发性肢体肿胀等表现,查体发现患者皮肤潮红、浅静脉扩张、肢体粗肿等表现,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中央型或混合型,无造影剂过敏,排除复发型。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A组经下腔静脉植入滤器,通过溶栓导管给予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B组经腔静脉植入滤器后通过溶栓导管采取尿激酶持续溶栓;C组经足背静脉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接受全面体格检查,详细记录并检查双下肢皮肤温度、大腿、膝、小腿、足踝周径。查肝肾功能,测定凝血机能,查腹部平片及CT。术前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操作过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等,征得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后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前进行碘过敏试验、穿刺部位备皮,术前30 min遵医嘱给予安定10 mg肌内注射。

1.2.2 置入溶栓导管 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患侧腘静脉并置入导管鞘,将溶栓导管和导管鞘固定,防止治疗中溶栓导管脱出。若出现腘静脉穿刺失败或腘静脉合并有血栓时,可经健侧股静脉进行穿刺,将溶栓导管和导管鞘固定在血栓远心端。

1.2.3 溶栓治疗 ①A组经溶栓导管给予30万U尿激酶,采用脉冲接触式推注,每次推注不小于15 min,平均每6小时推注1次;B组经溶栓导管给予90~120万U/d剂量的尿激酶持续泵入。C组患者经患侧足背静脉穿刺成功后,将20万~30万U/次的尿激酶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经微量泵注入进行溶栓治疗,每日总剂量为80万~120万U尿素酶,分4次治疗,每次持续时间2 h。②三组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要给予祛聚、抗凝治疗。每24小时经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彩超或造影等方式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效果评价结果及时对溶栓导管的位置进行调整。治疗48 h后无论血栓是否溶解都要停止溶栓治疗,继续采用单纯的祛聚、抗凝治疗,给予华法令口服,至少服用6个月,将患者血浆控制在2.5~3.5。治疗过程中每6~8小时监测血凝四项。

1.3 疗效评价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除,经造影检查血管通畅,血栓完全消溶;显效:症状表现及体征消除,造影显示血管通畅,血栓消除,仅在血栓处血管壁增厚;有效:症状体征消除,造影显示血管开通,血栓消溶2/3~3/4;无效:症状体征未缓解,造影显示血栓未消溶,基本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三组溶栓治疗后,A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和C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因静脉血液凝结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从而出现继发性静脉曲张、淤滞性溃疡、色素沉着、皮炎、下肢水肿等,血栓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治疗DVT以导管溶栓治疗、血栓切除治疗、系统抗凝治疗为主,仅单纯给予抗凝治疗,发现大部分患者有病情加重的风险,而且血栓溶解通栓率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会因手术时间长导致血栓与血管内壁发生粘连,易损伤近端深静脉瓣膜,不适合手术治疗。对DVT最适合选择导管直接溶栓术治疗,能保存深静脉瓣膜的功能,恢复深静脉主干的通畅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B组和C组,主要因加压脉冲接触式注射尿素酶与血栓的接触面积增加,尿素酶溶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显著治疗效果。

[1]张君,刘广,刘三豹,等.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河北医药,2011,33(5):699-700.

[2]康五根,沈剑敏,王林友,等.经颈内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评价.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105

2014-10-14]

401320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外二科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脉冲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脉冲工况氧气缓冲罐裂纹修复实践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基于Hopkinson杆的窄脉冲校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