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2015-03-07李冬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示踪剂悬液淋巴

李冬尽

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李冬尽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4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常规手术组,各20例。纳米碳组采用纳米碳示踪剂,常规手术组采用常规手术。比较两组的甲状旁腺误切率。结果纳米碳组患者中发生1例甲状旁腺误切,误切率为5%,常规手术组发生7例误切,误切率为35%,纳米碳组误切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能够降低甲状旁腺的误切率,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纳米碳示踪剂

甲状腺癌目前已成为头颈部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1],并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最主要措施,由于甲状旁腺的解剖学形态与淋巴、脂肪组织区分困难,手术过程中十分容易造成甲状旁腺的损伤,特别是当甲状旁腺较小,位置变异大时,更增加了其手术风险性,纳米碳作为一种淋巴示踪剂,将引流区淋巴结染成黑色,进而达到淋巴示踪的目的。而甲状旁腺因未被染黑而保持原有的形态及色泽,依据此种鲜明的对比而达到在手术过程中对甲状旁腺的辨别、保护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术前注射纳米碳,依据其淋巴示踪作用来引导术者在术中对甲状旁腺及其血供进行保护,以此来验证纳米碳是否能提高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识别,减少甲状旁腺的损伤率,为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0例,将其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及常规手术组,各20例。纳米碳组男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90±10.12)岁;常规手术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50±12.40)岁。经检验两组性别、年龄、术前血钙、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纳米碳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基础上于术前1 d入彩超室,超声探查定位,找准肿物确切位置,用1 ml皮试针抽取纳米碳混悬液于超声引导下逐步进针至肿瘤上缘并避免进入肿瘤内,慢推注量约0.1~0.2 ml纳米碳混悬液,负压拔除,避免染黑周围组织。同样方法于肿瘤左、右、下缘各注射0.1~0.2 ml纳米碳混悬液,双侧甲状腺共注射约0.4~0.8 ml纳米碳混悬液;术毕用纱布轻压注射部位3 min,以促进纳米碳局部扩散。常规手术组只行常规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观察纳米碳组及常规手术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纳米碳组患者术中甲状旁腺误切1例,19例未出现误切,误切率5%;而常规手术组中7例出现误切,13例未出现误切,误切率35%;纳米碳组患者误切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见表1。

表1 纳米碳组及常规手术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目前,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疾病被发现,尤其是甲状腺癌,已成为内分泌科常见的高发肿瘤之一。随着人们对甲状腺癌认识的加深,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手术过程中出现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风险并没有随之降低。相反,随着术式的不断扩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风险也逐渐增大 。据文献报道[2],甲状腺癌术后造成甲状旁腺永久性损伤的几率为1%~20%,最高甚至达到30%以上。

张润等[3]对2000~2008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发病率从8.0%升高到了25.0%,甲状腺微癌的发病率从23.5%升高到了45.8%,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及质量。甲状腺癌分为四种类型: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最高,约为60%,其转移途径主要为淋巴转移,此外还包括腺内转移及血运转移[4]。手术治疗是根治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随着外科医生对甲状腺癌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技术的日益改进,术式已从以往局部肿瘤切除改良到了现在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其中伴有淋巴转移者则行患侧淋巴清扫术。扩大的手术虽然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组织,降低肿瘤转移可能性,但其术后感染、再出血、喉上神经损伤、单侧或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并不能降低[5],其中甲状旁腺损伤所引起的功能减退成为甲状腺癌手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医务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问题,伴随着纳米碳混悬液的问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问题。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让人满意。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从开始的对甲状旁腺精细解剖结构的掌握,到运用放射性核素扫描,再到近年来比较推广的亚甲蓝注射法,虽然在保护甲状旁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由于这些技术本身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它们在运用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广泛用于临床[6]。因而找到一种既能够保护甲状旁腺,又安全、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新型方法,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所求。伴随着纳米碳混悬液的问世,这些困扰人们的难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纳米碳混悬液作为一种淋巴细胞示踪剂,注射后能够使甲状腺及相应引流区域淋巴结很好地显色,但是对甲状旁腺不能染色而保持其原有的特点,从而从形态学上达到区分和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

纳米碳示踪剂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主要是一种负染色保护法[7],通过此种方法与周围组织区分开来。本研究显示,纳米碳组患者中甲状旁腺误切1例,误切率为5%,而常规手术组中有7例误切,误切率为35%,纳米碳组患者甲状旁腺误切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48),说明纳米碳组患者通过注射纳米碳示踪剂明显减少了甲状旁腺的误切率,证明了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显露与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研究结果与李志安等[8]研究的纳米碳能对甲状旁腺进行负染色,从而减少了甲状旁腺的误切情况相似。对于本次试验中纳米碳组患者出现的1例甲状旁腺误切,可能原因是由于癌栓堵塞淋巴管,导致纳米碳示踪剂在中央区淋巴结中不能有效扩散,进而导致淋巴结染色不明显,使淋巴结与甲状旁腺的区分不大,致使甲状旁腺出现误切;常规手术组患者中有7例出现甲状旁腺误切,主要考虑甲状旁腺位置变异性大,与淋巴结、脂肪等组织区分困难有关,在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时,十分容易随同淋巴结一同被清除。由于本试验研究样本少,如扩大样本量,能否使常规手术组误切几率降低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9]。

综上所述,纳米碳混悬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淋巴示踪剂运用于临床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其在临床方面的价值越发凸显出来,且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所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能够对甲状旁腺提供有力的保护,适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开拓性。

[1]陈竞文,宋陆军.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新特点. 中国临床医学,2009,16(5):812-813.

[2]Asari R,Passler C,Kaczirek K,et al. Hypoparathyroidism after total thyroidectomy: a prospective study. Arch Surg,2008,143(2):132-137.

[3]张润,王思洋,汪晓东,等.纳米碳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肿瘤学杂志,2012,8(11):865-869.

[4]吴在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6.

[5]丁峰,田兴松.甲状腺癌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防治的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44-46.

[6]江国斌,方红燕,蔡建明.纳米碳混悬液示踪前哨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中国癌症杂志,2010,20(12):938-940.

[7]王丹,宋永蔚.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时鉴别和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当代医学,2013,19(6):40.

[8]李志安,阮国栋,戴江锋. 纳米碳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应用. 浙江临床医学,2013,15(8):1140-1141.

[9]马云海,钱军,曾玉剑.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分辨和保护甲状旁腺.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4):68-7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036

2014-10-24]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示踪剂悬液淋巴
分层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示踪剂技术在压裂效果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水平井压裂稀土元素示踪监测技术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缝洞型油藏井间示踪剂分类等效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