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细胞对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2015-03-07王海丽李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血细胞存活脓毒症

王海丽 李红

血细胞对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王海丽 李红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变化, 研究对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02例脓毒症患者, 依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72例、存活组30例, 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入院前3 d和出院前2 d的PLT、MPV、PDW。比较各指标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发现死亡组PLT为下降趋势, PDW、MPV保持在较高水平;存活组则正相反。死亡组MPV明显高于存活组, PLT、PDW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ROC曲线统计值显示:PLT最佳临界值>479.8×109/L时, 敏感度1.14%, 特异度99.99%, AUC 0.376;MPV最佳临界值>10.5 fl时, 敏感度81.79%, 特异度65.70%, AUC 0.808;PDW最佳临界值>0.12时, 敏感度82.98%, 特异度57.15%, AUC 0.747。结论 PLT、MPV、PDW等指标在脓毒症患者间有不同的变化趋势。MPV、RDW为上升趋势, Hb则为下降趋势提示预后差。

血细胞; 脓毒症 ;预后

脓毒症是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严重时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和(或)循环衰竭, 是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及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是临床极危重患者的主要死因, 病死率可高达30%~70%, 故临床医生需熟练掌握其特点以及能起到预测病情、预后的实验室指标。脓毒症有以下特点:严重感染(血培养可有或无阳性结果), 全身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大量释放, 内皮细胞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最终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死亡[1]。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者血细胞变化, 进一步了解其规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住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ICU的102例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排除住院时间<1 d, 年龄<18岁, 血液病, 近期化疗, 心源性休克, 怀孕, 肝硬化的患者。依据预后分为死亡组72例、存活组30例。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 住院前3 d和出院前2 d PLT、PDW、MPV, 住院当天Hb、WBC、RDW等实验室指标。

1.3 仪器设备 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血2 ml, 以EDTAk2抗凝, 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l, Qu)]表示, 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各项指标, 并比较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UC)。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分析102例脓毒症患者有72例(70.59%)死亡,30例(29.41%)存活, 死亡RDW、WBC较存活组高(P<0.05), Hb较存活组低(P<0.05), 两组在年龄、PLT、PDW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细胞变化 死亡组PLT缓慢下降, 存活组则缓慢上升, 两组PLT在患者出院前1、2 d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MPV、PDW维持在较高水平, 存活组则逐渐降低, MPV入院第1天、出院前1 d, 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出院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细胞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表明,3项血细胞参数中, 敏感度最高的是PDW82.98%, 特异度最高的是PLT99.99%。见表3。

表1 死亡组与存活组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死亡组与存活组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死亡组(n=72) 存活组(n=30) t P年龄(岁) 74.28±6.82 69.42±4.52 1.884 0.061 WBC(×109/L) 15.11±9.17 12.48±6.51 1.987 0.049 Hb(g/L) 109.30±28.16 119.17±27.92 -2.031 0.044 RDW(%) 15.35±2.40 14.48±1.67 2.797 0.006 PLT(×109/L) 152.90±85.78 153.11±74.96 -0.003 0.997 PDW(fl) 13.39±3.25 13.81±3.08 -0.776 0.431

表2 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两组入院前3 d参数的变化比较[M(Ql, Qu)]

表3 不同参数的ROC曲线统计值

3 讨论

脓毒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感染, 其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炎症失衡及免疫功能紊乱,过度释放促炎症介质增加炎症反应, 同时大量释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炎症介质, 使得免疫防御作用低下。②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直接影响其病理过程。③低血压与氧弥散、氧利用障碍。④炎症介质如白三烯等可抑制心肌收缩力, 降低心脏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⑤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⑥凝血功能障碍及微血栓形成, 凝血系统活化和脓毒症炎症反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共同促进脓毒症的恶化。⑦高代谢、营养不良, 细菌内毒素, 受体与信号转导以及基因的多态性等[1]。

因脓毒症在临床上病死率高, 故尽早地判断病情危重度和预后就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临床医生要随时监测一些有评估价值的实验室指标。本研究就通过回顾性分析, 来探讨血细胞对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PDW反映了血小板体积变化, 当其增加时, 说明血小板体积变化大, 机体不同程度地消耗了血小板。炎症介质抑制成熟的红细胞, 使得大量幼稚红细胞释放入血, RDW增高, 也可以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 诱导其抵抗, 降低铁的生物利用度, 抑制骨髓红细胞前体, 激活红细胞凋亡和周边吞噬[2,3]。有报道, 脓毒症常存在氧化应激, 能减少红细胞存活, 使释放到周围循环的幼稚红细胞增加, 从而RDW升高[4]。脓毒症也可改变红细胞膜糖蛋白和离子通道, 使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本研究发现, 死亡组RDW较高, 存活组则无线性趋势变化, 表明RDW高者预后差。

因既往关于脓毒症血细胞变化的报道不多, 且很多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检查价格昂贵, 临床医生迫切需要经济实用的指标来评估预后。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 脓毒症患者随着病程进展, 血小板破坏增多, 致使PLT降低, 骨髓生成增多, 新生的体积大的血小板增多, MPV增多。这些指标的演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可随病情好转而恢复。

因样本量有限, 且影响因素较多如输血可致血细胞发生变化, 故本研究有一些缺陷, 留下了遗憾, 期待以后更精细准确的研究。

[1]林幼萍, 冯茹.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3):163-164.

[2]Forhecz Z, Gombos T, Borgulya G, et al.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n heart failure: prediction of clinical events and relationship with markers of 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 inflammation, renal func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e. Am Heart J,2011,158(4):659-666.

[3]Pierce CN, Larson DF. Inflammatory cytokine inhibition of erythropoiesis in patients implanted with a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ssist device. Perfusion,2010,20(2):83-90.

[4]李旭, 马晓春. 脓毒症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的生物标记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117-1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011

2014-11-20]

453000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王海丽);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李红)

猜你喜欢

血细胞存活脓毒症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