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进入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5-03-07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 马光远
2016:进入中国经济新常态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 马光远
2015年,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面临沉重的下行压力,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各个行业在渴望回暖的期盼中并没有迎来春暖花开,我们的钢结构、门窗、采暖通风和建筑给排水行业的日子越来越难。明年的经济形势如何,这是我们在这经济不景气的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发表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先生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走势及房地产业发展的看法,以使我们这个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行业对未来发展有个基本的判断。
今年我们很多宏观的数据下滑得非常厉害,这是确切的事实。而我们的很多企业家,面对中国经济正在悄然发生的这么一个变化,其思维和我们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和看法,仍然停留在过去,总是用过去的思维来思考中国经济,来预测中国经济,当你用过去的思维看中国经济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经济非常令人悲观。我们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非常悲观,可能面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还可以,信心很足,决心很大。两种看法都有道理,究竟怎么看,我想对当下中国经济一系列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基本趋势
我们过去30多年,经济年均增速接近10%,很多人认为跌破7%这个数字很惨。今年以来整个宏观经济面临的基本形势,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非常严峻,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可以讲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今年的形势,是我们见过的最严峻的一年。国内各种各样的指标都在大幅度的下滑,我们的制造业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投资在下降,出口在暴跌,房地产在调整,所有的数据在往下走,各种各样的风险在出现。在这种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们的GDP增速,能够连续两个季度达到7%,实事求是讲,这不是一个很惨的数据,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数据。
7%这个数字,放到任何一个国家去,都是一个高增长,在经济增长名录里面,7%叫高增长,不叫低增长。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我认为,我们7%的这个数字一定要善待、一定要珍惜,如果你认为今年7%这个数字很惨,明年会更惨,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一定跌破7%,2017年能够接近6%,就相对不容易了。我们如果拿7%作为判断中国经济的标准一定会出问题,因为中国经济到今天为止,上半年的经济增速能够达到7%,实事求是讲,如果没有国家统计局的帮忙,根本不可能。对这个数字,如果大家认为很差,认为很寒冷,那么以后会更寒冷。
现在很多人讲中国经济在探底。中国经济真的在探底吗?7%的增长能不能叫底?有一些人讲中国经济还能以8%以上的速度,连续增长20年,我听到这样的话以后,直言不讳的讲,这是在做梦,是我见过做的最天真的梦。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国家的经济在连续快速增长近40年以后,还能以8%这样的超高速度增长20年。受这种观念的误导,有很多人这样认为,我们的经济增长不正常,我们的经济增长有点过低,然后每年都在想什么时候反弹。过去三年我一直告诉我认识的很多企业家,就这份数字而言永远不会反弹,我们的增长速度一定是往下走的。所谓的中国经济的探底,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误导,明年的中国经济一定低于7%,如果明年经济高于7%,我向所有人道歉,这是常识,是规律,也是趋势。所以首先我觉得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大盘,对大盘的走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
中国经济目前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已经很高了,7%已经很好了。过去为什么增长快,增长快不见得等于增长好。2010年一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速居然高达12.1%。你想想当年是一个什么年头,当年是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第二年,全球经济一片动荡,我们的经济增速连续两年,要不超过10%,要不将近10%。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增长?道理很简单,是因为我们吃了药,吃了四万亿的伟哥才增长这么快。这种增长本身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今天中国经济非常困难,结构扭曲、产能过剩,最后高起杠杆危险至于断裂。
所以,过去的高增长不见得正常,过去的高增长不见得叫好增长。今天7%的增长绝对不是一个低的数字。认清中国经济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就是对这7%的态度,对7%的方向性的认识,7%还能不能往上走,如果你认为不能往上走,你起码方向不会错,如果你认为可以往上走,你的决策一定是错误的。2014年中国有一些企业,特别是咱们的房地产企业,倒闭、破产、跑路,原因是什么?不是经营状况有多困难,而是盲目自大,被一些人忽悠说还能怎么样怎么样,出了大问题。胆子很重要,方向也很重要。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7%这个数字,真的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数字,不要对这个数字感觉不满意,因为再也回不到8%,7%能够维持下去,那已经是相当相当不错的一个结果了。这个数字再到全国去看都没有问题。
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来自传统引擎的失效
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会降低?如果我们从源头去找原因,就会发现,过去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的引擎和动力,我们的传统产业,目前都出了问题。中国经济的拉动力出了非常大的问题,过去我们谈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我认为是六架马车,就是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消费、出口和基本建设。
第一架马车——制造业,目前整体形势非常复杂,非常严峻,产能过剩,结构低端,产业本身整体都在危机状态下,制造业这架拉动中国经济的马车,基本已经骑不了了。
第二架马车叫投资,它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还有第三架马车房地产,它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主要看什么?第一看投资,投资下滑中国经济一定下滑;第二看谁?看房地产,房地产的温度低,中国经济的温度一定高不了,我们的投资和房地产今年基本都经历了暴跌的行情。中国经济本质上就是房地产经济,我们讲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这是事实,中国经济离不开房地产,上上下下离不开房地产,上到拉动经济增长,中间到地方政府花钱,下到整个中国经济的细胞,都跟房地产有关系。我们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全力救市刺激房地产,原因是中国经济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一旦出了问题,中国经济的温度好不了。我们过去讲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非常大,第一个对重要经济的贡献,过去我们保守估计每年的经济增长贡献应该是超过20%,一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0%,我们找不到第二个。房地产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第四架马车是消费,也很低迷。我们的消费今年以来整个数字,总体来讲非常不理想,在今年四、五月份,我们的消费数字曾经创下15年以来最惨的数据,没有消费。
第五架马车是出口,我们的出口到今天为止前八个月基本上是负增长的。
第六架马车是基本建设。在这所有的马车里面,现在只有一家马车还亮着灯,就是基建投资,基建投资去年增速21%,今年上半年整个增速仍然在20%以上。剩下的引擎基本上都熄火了。所以我们担心中国经济,应该担心什么?应该担心的是作为过去传统经济增长动力产业,到今天为止都已经难以维持,筋疲力尽,效用发挥到极致,再往前走的可能很小,也就是过去的马车都熄火了。在过去马车都熄火的情况下,整个经济往下走就很正常。
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经济运行的走势,第一就是要换引擎,换发动机。新的发动机是什么?创业、创新、产业升级、消费拉动都是新的引擎,但这些新的引擎目前还不足以替代过去的旧引擎。
目前没有新的发动机,还得继续用旧的发动机,那么这些旧的发动机,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用。第一个制造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局面不会改变,中国制造业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完成自己艰苦的匹配和转型。
第二引擎是投资,投资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空间,很多地方需要投资,但是钱在哪里,政府举债,企业债务已经非常高了,没有钱,讲空间没有任何作用。
还有什么可以往上拉?我想能够往上拉的只有三个,第一个消费可以上去,毫无疑问,我们只要放开很多管制,消费没问题。中国人爱吃爱喝爱玩,只要放开消费就能上去,况且我们的消费还很低;第二个还是靠房地产;第三个靠基建。我们现在看一下,通过六架马车,你们会明白中国经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并不是增长速度出了问题,而是增长引擎出了问题,过去我们靠六架马车拉动的增速是10%,现在六架马车就剩下一架,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现在经济上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旧的增长动力枯竭了,新的增长动力找不到,因而经济往下走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所以我们讲中国经济当下的不确定,更重要的是指我们传统的增长模式,过去30多年推动中国经济往前走的一切力量,现在都出了问题,下一步的中国经济会如何,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是一个需要大家去思考的新问题,而不是过去30多年我们对中国经济思考的延续。
整个中国经济目前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前夜,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增长逻辑都跟过去不一样。我们要正确的解读中国经济的数据,从这些数据本身,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中国经济当前非常困难,这是毫无疑问的,在整个转型期、转折期,不可能太好,不要轻言底部。我们要实事求是的来看待中国经济当下的问题,找到问题再找出口,这才是正确的。
第二,大家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局的过程中。这个大变局不要说过去30多年,而是过去一百多年,我们没有见过,这个变局带来中国增长模式的改变,带来中国产业的变局,财富的洗牌,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如何去突破过去固有的模式,突破的路径在哪里?我认为只有一个路径,就是创业、创新。创新是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创新的前提是改革,只有改革才有创新的动力。
三、新常态的核心是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型
我们当前面临的这个大变革带来的是中国经济的洗牌,是中国经济新旧权利的交替。过去拉动中国经济的那些东西,逐渐会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一些新生的地盘,这就要求我们对当下中国经济,一定要有正确认识。第一,7%不错,但不要期待明年会超过7%;第二,中国经济传统的增长动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第三,中国经济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变革会产生新的力量。再过30年,我们来看中国经济可能完全不同,我们玩的东西,我们的产业竞争力,我们主要的增长动力,可能是今天根本想不到的。
因此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忘记过去,过去30多年中国干了什么,那叫奇迹,但是这个奇迹是不可复制的。下一个30年,我们的经济基本力,我们的产业基本形态,我们增长的基本动力,甚至我们经济发生的目的,都跟过去30年不一样,这是一个大变局。对这种变局,我们要学习,要主动适应,要接受,要顺应这个历史潮流。
中央对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叫新常态,常态意味着什么?不是两年、三年,而是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新常态意味着中央从战略层面、决策层面跟过去30多年做告别,这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去年五月份习近平在河南考察,第一次提出“新常态”这三个字。习主席提出这三个字时讲“我国发展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个话很平常,但是非常重要。从去年到现在,国际上唱空中国经济,看空中国经济的大合唱达到了顶峰,很多人说中国要完蛋了,中国经济要硬着落了,中国要崩溃了。他讲“我们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对这些观点的一个回应。我对习近平的观点非常认同,下一个30年,就全球经济的大格局来说,我们都会看到这个基本事实。
我们讲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仅要跟过去切割,我们还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保证平常心,一看到中国经济数字往下走,大街小巷哭爹喊娘。现在我们看到速度下来了,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是非常正常的,其实速度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认识到过剩是中国经济以后的常态。我们经济的基本面过去是短缺经济,现在是真正的过剩经济。为什么过去能够玩的很好,因为短缺;现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过剩,包括房地产。房地产这两年为什么出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中国有80%以上的城市住房已经严重过剩,这种过剩导致的结果就是房地产行业自己寻求巨变和洗牌。房地产的玩法跟过去不一样,以前你怎么坑蒙拐骗都可以,现在一旦房子多了,就得想办法了。我们有很多房子可能永远卖不出去,但是有很多房子可能永远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往上走。这是一种正常的分化,所以中国经济从短缺走入过剩以后,你感觉到整个游戏规则都变了,那是一种巨变。
在过剩的情况下,我们所有行业面临最大问题是如何活下来,这是过去我们没有见过的。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建材行业发展空间非常大,以后大家对房子的要求,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它一定是附加了很多价值,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在里面,大家对房子的追求肯定是走在任何产业的前面,在一个人的家里,你能发现全球最尖端的材质,最智慧的家居,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
中国有80%的房地产企业一定会被淘汰掉,因为他们做的太容易了、太好做了,整天出席各种论坛,给大家灌心灵鸡汤,讲人生大道理。过去中国出现的最著名的哲学家,都来自房地产的开发商,有很多人生非常得意的故事。它反映的是什么?反映的是整个房地产行业,过去短缺导致的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错位。今年为什么哲学家少了,为什么有好多老的开发商,赶快急流勇退,退出这个历史舞台了?为什么有些开发商转型去做创业了?原因很简单,这个行业不好干,这个行业需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出现。
第二,要认识到劳动力减少是中国经济以后的常态。中国制造业过去30年之所以干的非常好,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人力成本很便宜。我们的油价比别人高,物流成本比别人高,苛捐杂税比别人多,为什么还能活下来,不就是农民工多吗?但现在农民工不一样了,我们的农民工变少了,我们的劳动力人口,从2012年开始下降,连续三年都在降。按这个趋势下去,再有十年时间,中国的劳动力要减少近四千万,差不多两个澳大利亚的人口。当劳动力变少的时候,农民工有了议价权,你再要剥削农民工不容易了。80后、90后的农民工,不仅仅要到工厂上班干活,还响应李克强总理的号召要创业,工资低了我不干,宁肯到地铁口给手机贴膜,也不愿意在你工厂里面干。
所以当下中国制造业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产能过剩,一方面当人力成本上升以后竞争力没有了,所以这些产业只能向其他国家转移,这个趋势我想还会继续延续。还会延续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口形势持续恶化,人口形势我认为是中国的几大危机里最大的危机。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讲中国要避免重蹈日本覆辙,其实要避免日本覆辙,就是避免人口覆辙。日本经济20年不增长,前十年因为房地产太多,后十年因为人口问题。日本2000年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2005年人口开始下降。日本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即将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整个发展其实跟日本很像,有一点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日本人在富了以后老了,我们在很穷的时候已经老了,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中国是政府不让生孩子,去年放开单独二胎以后,中国人也开始不生孩子了,这是很大的问题。
第三,要认识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出现根本性变化。过去我们中国经济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有吃的有喝的,人均GDP七千五百多美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吃饱了,喝饱了下一步中国经济面临的需要是什么?这是每个产业都面临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经济一方面是过剩,另一方面是严重的短缺。吃饱、喝饱没问题,但是吃好、喝好非常难。我们现在大家看到有一些高科技的企业,包括联想转型去做农业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深刻的意识到,到了这个阶段,老百姓的需求变了。大家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非常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休闲产业、健康产业、信息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目前都处于井喷时代。网上购物今年增速平缓,但也将近40%,我们的文化旅游产业增速仍然将近20%。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经济到了需求升级的阶段,中国大量的中产阶级、有钱人,他们对吃喝玩乐的需求升级都得不到满足,这是基本事实,这是产业空间,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这些产业的发展以后一定是不可遏制,因为任何剪子剪不掉人的需求和欲望。
我们的产业在变局,我们提供的东西,一定要体现升级的考虑,这是以后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大的希望。我们的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无处不在,所有的产业再过十年将面目全非,每个人都在想法设法适应这个趋势,进入这个趋势,接纳我们中国经济的巨变。
目前全球产业格局都在变,我们现在正面临这种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引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很多产业都会产生这个趋势,这个大的变化,是过去很多年我们没有想到的。过去很多年,要改一个出租车行业不容易,打破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更不容易,现在一个打车软件就改变了一切。中国经济到了今天,大家一定要意识到,这种变局背后的机遇,相对于挑战而言,机遇是更重要的。大家都在面临着同样的大潮流,所有的行业都在改变,我们要去主动适应、主动引领,下一个30年才属于你。
四、冷静低调地对待中国经济的风险周期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到最复杂、最困难的风险周期,各种风险都在逐渐增加。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第一重要的一定是防风险。防风险的目的就是确保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能够保障活下去,熬过冬天。之后我认为中国经济仍然是春天烂漫,但是你得保证活过冬天,否则春天跟你没有关系。
中国经济的以后几年,我们要把困难、风险预估的足一点,我们要有最坏的打算,做最坏的准备。对于中国经济的风险,我想不仅仅是我们国内自身结构的风险、发展模式的风险、产能过剩的风险、债务的风险、杠杆的风险,还有全球性的风险,全球经济经过七年金融危机的发酵,现在到了总清算的时候。我一直在讲一个逻辑,就是金融危机一定会从美国开始,在新兴市场结束。这个危机美国一定是最先走出来,多年以来的历史都是如此,但是中国可能是最后走出来的。
我们今天看到整个新兴市场,基本都出了问题。俄罗斯经济一塌糊涂,如果国际油价真的掉到32美金,俄罗斯经济可能要崩溃。巴西经济萎缩,现在的金砖四国里面,最好的就是中国和印度,但是中国现在的问题可是比以前大的多。整个新兴市场面临的困难,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全球经济在未来几年,很可能陷入二次危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未来三到五年,都非常麻烦。在过去七年的时间,我们新兴市场没有进行真正的调整,忘掉了自己的结构性改革,新兴市场到今天为止,跟七年前比,结构更加扭曲,负担更加沉重,杠杆更大,所有的问题都堆到今天兑现。
各种各样的风险都在凸现,还有我们的产能过剩,人口危机,都在今年挤到一块,所以说2015年是风险元年,第一年。2016年有些风险可能要兑现,2017年可能还有,这三年过了以后再看。所以我们在发展基调上一定要低调,发展战略上一定要稳重,千万千万不要赌中国经济已经稳定,所有风险已经过去,甩开膀子大干还不到时候,以后可以大干。李克强总理讲,我们要防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意味着现在有危险,企业这几年一定要管好两张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千万保证自己的资产负债不要恶化,千万要保证手头有钱,现金为王。不要觉得银行的钱好借,如果手头没钱,可能谁都救不了你。
我认为房地产面临真正的转折点,今天的房地产,在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局后告诉我们:第一,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的历史,已经结束;第二,大量的城市面临房地产过剩局面;第三,资金正在逃离房地产;第四,房地产面临需求升级的压力。这四点决定了以后中国房地产的走势,一定是完全分化的走势。大城市,大开发商好房子可能不错,但是大量的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参与者要面临非常大的危机。
从长期去看,我认为房地产没有问题,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也不会改变,因为中国人还需要房子,需要很多好房子。我们很多的房子过几年就得拆掉,设计水平太低,质量太差。以后房地产整体需求升级,还会持续,这个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会改变。但是目前大量的小产业、小城市的房子都面临去库存的极大压力,这个行业黄金期结束,下一个阶段直接进入真正的淘汰、洗牌、重组的阶段。
对当前的中国经济,大家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当前肯定很困难,我们的困难是跟过去比较而言的,如果把我们现在的状况跟其他国家比,我们还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要对中国经济有一个全面的、全方位的认识,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哪里非常重要。
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回不到高增长,一方面我们遇到发展的一个瓶颈,另一方面我们缺乏创新,创新需要很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耐心的等待,需要通过走正确的道路,完成中国经济的这种新旧势力的转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不是过去的那些力量,而是新生的力量,包括消费、技术、互联网革命、制造业转型等等。这种升级转换的新生力量,它们对中国经济的拉动,远远高于过去的传统力量。这既是一个转换,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企业应该怎么做?我认为,第一要认清中国财富发展的规律,财富在怎么变迁,产业要跟着走。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第一拨的财富,就是简单的做商业,解决短缺问题,简单的制造业,简单的商业,创造了中国第一批的富人,从万元户开始,到更多的有钱人。第二拨是房地产财富,过去排在中国富豪榜里前列的都是房地产企业,这几年人没有太多变化,排名在下降,到了今天,已经接近尾声,渐行渐远。在十年以前,有一个人是名副其实的屌丝,十年以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名字叫马云,这是中国财富,中国产业变化的典型代表,中国的财富排行榜剧烈的变动,里面孕育着产业的适配和新的希望。到了第三拨,我认为是互联网财富,互联网对中国整个经济的影响及产业的变革还刚刚开始。
在我们强调“互联网+”的过程中,要考虑中国的互联网要加到哪里去?我们不是空玩互联网,而是要将互联网加到各行各业里去,准确一点说更应该叫各个产业加互联网,各个产业接受互联网对它的颠覆和改造。所以我们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富豪,就不像过去一样,是什么马化腾、李彦宏等,以后一定出现的是互联网结合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结合点在哪里?我认为第一个在高端制造业,中国以后一定会玩制造业,继续玩,中国永远不可能放弃制造业。我们需要做高端的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就是为以后的产业升级服务的,所以在中国的制造业领域,一定还会产生很多富豪。第二个是消费领域,中高端的消费领域,通过跟互联网的结合产生富豪。第三个是金融领域。
2016年,中国整个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着洗牌和变革,各行各业跟互联网的融合会产生出新的机遇和增长点。过去不可复制,当前非常困难,危机就在身边,未来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
C
1671-3362(2015)12-00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