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涉入路径与要素分析
2015-03-07林小美林天孩陈玉玲
林小美,林天孩,陈玉玲
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涉入路径与要素分析
林小美1,林天孩1,陈玉玲2
基于文化双维度理论模型和自我决定理论,以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参与群体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与群体的涉入路径、路径过程中各要素的结构秩序及其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Cronbach α信度系数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参与群体的需求,分别包含精神需求、社会关系需求和身体需求3个维度的公因子;2)涉入路径以表演或比赛的方式为主,人际交往、网络与师徒传承是其次,而通过电视、报刊与杂志等途径获取信息的占极少数;3)通过Cronbach α信度系数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江浙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对参与群体的影响要素公因子,将之命名为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4)涉入过程主要采取文化整合策略,包含自由整合、强制整合与文化竞争性整合应对策略;5)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说明,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对体育的需求是联接其外部体育文化生态环境与涉入体育文化的关键环节,且当江浙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支持江浙地域少数民族的需求时,便会促进其采取文化整合策略,提高涉入水平。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江浙地域少数民族;涉入路径;要素分析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当前,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学者们注重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困境、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政策实施的建议与措施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以定性研究为主。然而,鲜见作为主要环节的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涉入路径及路径中各要素的结构秩序与关系的实证研究。由此,为了更好地遵从科学研究的理性逻辑线路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本研究依据文化策略和自我决定相关理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江浙地域涉入过程的深层次原因和机理进行探究。
1.2 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江浙地域的畲族、回族、土家族、苗族、满族、壮族、仡佬族、侗族、瑶族和布依族等19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他们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非本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如射弩、押加、蹴球、高脚竞速、珍珠球、板鞋竞速、秋千、龙舟、操石磉、陀螺、武术与民族健身操等。可见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正在江浙地域少数民族群体之间发生相互渗透与传播的现象。探究其原因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1)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出于哪些需求参与到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这些需求的内容与具体结构如何?2)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主要通过哪些媒介涉入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哪些部门在传播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参与群体主要采用哪种文化应对策略?3)Edwards通过研究得出的自主、能力和关系3种基本心理需求是联接外部环境与个体动机及其行为的核心,即当环境因素支持其需求时,将会维持或促进内部动机,还会促使外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从而使其产生更多的自主型动机[10,18-20]。基于Edwards的研究结果提出假设,即当江浙地域文化生态环境支持江浙地域少数民族的需求时,是否就会促进参与者进一步采用文化整合策略,提高其涉入水平?
1.3 相关研究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涉入水平”一词,参考Sherif等对“涉入”的释义[21],将其定义为通过接触或参与某项事件所产生的特定立场、兴趣、关注或参与的程度。涉入路径主要指接触或参与具体事件的个体由于对其产生心理需求从而不断地借助各种中介或媒体获取信息或逐渐涉入其中的过程与渠道。
体育文化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的操作性定义则借鉴了Berry[14]、庄孔韶[13]和陈国强[3]的相关理论,即指人们参与体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文化应对方式,例如,既重视保持原有的体育文化,亦注重其他体育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时,被视作为体育文化“整合”策略,该体育文化应对策略会促使体育文化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个体不愿意保持原有的体育文化,而只是注重了解其他体育文化时则被视作为体育文化 “同化”策略,该体育文化策略会导致参与者与其他体育文化的融合;当个体只重视保持原有的体育文化,而尽量避免涉入其他陌生体育文化时,被视作为采取体育文化“分离”策略,该体育文化应对策略会导致体育文化之间的相互隔离;当该个体既不期望保持原来的体育文化,又不愿意涉入其他体育文化时,被视作为体育文化“边缘化”应对策略,该体育文化应对策略会导致原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体育文化的消逝(图1)。
图 1 本研究体育文化应对策略双维度模型示意图Figure 1. Sports Culture Coping Strategy of Double Dimension Model
文化整合策略又可以分为自由整合、强制整合与文化竞争性整合策略(Competitive integration)[13]。自由整合策略(positive acculturation)指在个体保持原有体育文化的基础上,自愿接受其他体育文化而产生文化因素的自由相互借鉴获得重新整合的过程。强制整合策略(negative acculturation)是指个体在保持原有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在压力下接触其他体育文化的整合过程[3]。文化竞争性整合策略是指个体遇到其他体育文化时,由于不能确定是否要继续保持原有体育文化还是参与其他体育文化而产生犹豫不决和矛盾的竞争性心理过程。采取文化竞争性整合策略的个体一般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进一步观察和比对不同体育文化之间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做出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调研
以江浙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体育参与、体育涉入与民族传统体育传播为关键词检索,查阅了1990—2015年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学术论文与期刊数据库等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与Springer以及Google等国内、外相关学术网,共获取相关文献资料110余篇。
2.2 访谈
1)以26名江浙地域少数民族的体育组织者及优秀运动员为对象,以电话或面谈的方式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补充了文献资料分析所得的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需求类型与要素,并据此为研究假设编制相应的问卷。2)针对文化测量工具编制、体育文化实证研究的操作步骤与程序等问题,与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 Berry交流意见。
2.3 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
对来自江浙地域19个少数民族群体的民族传统体育组织者与参与者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剔除20份无效问卷,获取有效问卷为166份(女性67人次,男性99人次),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3.1 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要素调查问卷编制
该部分问卷编制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访谈提纲,例如,询问参与群体“您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参与过程中在哪些方面可以使您获得受益?”有访谈对象回答:“主要是为了缓解压力愉悦心情,在参与过程中还可以获得民族的归宿感。”此外,还有人回答:“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传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此,就将“缓解压力愉悦心情、获得民族归宿感、促进身体健康、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与传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满足参与者需求的要素,以此类推,共假设24个因子作为需求要素。通过访谈结果,将其划分为身体需求(自主)、精神需求(自主)、能力需求和社会关系需求4个维度(表1),用李克特七级量表的评价方式编制相应的问卷。
表 1 本研究江浙地域少数民族涉入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要素一览表Table 1 The Demand Elements of Participanting Traditional Sports at Jiangzhe Regional Minorities
2.3.2 民族传统体育的涉入路径、文化策略与涉入水平的问卷编制
涉入路径以多选题的方式设置8个选项。文化策略的问卷编制借鉴了Berry的问题设计方法[14,15]识别个体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文化应对策略。例如,为整合策略设计的相应问题是“我喜欢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也喜欢其他体育项目。”同化策略的问题是“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达不到我的锻炼目的,因此,我需要学习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分离策略的问题是“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满足了我的锻炼目的,因此,没有必要学习其他体育项目。”边缘化策略的问题是“不管是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还是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对我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文化竞争性整合策略的提问是“我喜欢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也喜欢其他体育项目,需要看情况再作进一步取舍。”文化自由整合策略的提问是“由于自身的需要,我需要进一步了解并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文化强制整合策略的提问是“由于他人或组织的要求,我不得不进一步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此外,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年限、接触这些信息的频率以及参与这些运动的频次3个问题作为涉入水平的综合指标,用李克特7级量表编制相应的问卷。
2.3.3 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要素的问卷编制
基于文献资料分析设计相应的访谈提纲来编制问卷。如询问“您认为目前,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参与者回答:“主要影响因素有体育设施设备条件、建筑环境与当地群众的体育价值观等。”根据这样的回答,研究者将这3个要素列为其中的影响要素。当提问 “您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当地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专家回答:“这些项目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需要响应体育管理部门的号召参与其中将其传承下来。”依此就将“体育管理部门政策”设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文化生态环境支持要素之一,依此类推共设立10个因子,包括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生活设施条件、建筑环境、体育设施设备、体育管理部门政策、社会生产方式、社会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群众的体育价值观,作为江浙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要素,用李克特7级量表评价方式编制相应的问卷。
3 研究结果
3.1 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对民族传统体育需求要素的构架
通过调查问卷的回收与整理,运用Cronbach’s α对需求要素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精神需求维度为0.894,能力需求维度为0.835,身体需求维度为0.855,社会关系需求维度为0.869,整体为0.926。通过Bartlett 球形度检验和KMO 检验,结果显示,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变量间存在共享因素;KMO等于0.883,根据Kaiser给出的标准适合于作因子分析。通过选取特征值大于1与直接Oblimin斜交转轴法进行分析,剔除了为获得民族归属感、节日庆祝或宗教仪式、迎合社会风俗的约定和塑身健美等要素和能力维度后,提取3个公因子,根据其内容分别命名为精神需求、社会关系需求与身体需求,从而获得既有信度又有效度的量表(表2)。
表 2 本研究江浙地域少数民族涉入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要素架构一览表Table 2 Constructing Demand Elements of Jiangzhe Minorities Participant Traditional Sports
注:撷取方法:主体元件分析;转轴方法:具有Kaiser正规化的斜交转轴法。
3.2 民族传统体育参与者的涉入路径、文化策略与涉入水平
关于涉入路径,通过调查发现,以表演或比赛涉入其中的共116人次,占69.8%,通过人际交往的共53人次,占31.9%,名师传授的共35人次,占21%,通过网络摄取民族传统体育信息的共34人次,占20.5%, 通过电视共25人次,占15%,其余的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与电影占极少部分。
关于江浙地域少数民族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所采取的文化应对策略的7级量表统计结果显示:在文化整合策略(integration strategy)中,自由整合的应对策略均值为4.8,强制整合的文化应对策略均值3.87,文化竞争性整合策略均值为4.72,文化冲突时采用文化分离(separation strategy)的均值为2.55,文化边缘化(marginalization strategy)策略的均值为2.65。
涉入水平由参与年限、接触民族传统体育信息的频率以及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频次3个指标构成,参与年限从1~15年不等;获取信息路径分别从比赛或表演等单一型到混合型共5种类型;参与频次中极少、较少、一般、较多、很多与非常多分别占13.3%、36.1%、31.9%、12.7%、3%与3%;接触频率中极少、较少、一般、较多、很多与非常多分别占7.8%、30.7%、33.7%、22.9%、3.6%与1.2%(表3)。
表 3 本研究文化应对策略、涉入路径与水平一览表Table 3 The List of Culture Strategy,Path and Level Involved
3.3 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要素的架构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 影响要素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体育管理部门政策、群众的体育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特征与社会风俗习惯等(表4)。
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影响要素的问卷结果的总体信度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934。通过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结果显示,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变量间存在共享因素;KMO等于0.934,根据Kaiser的标准,此结果非常适合于作因子分析。通过选取特征值大于1与直接Oblimin斜交转轴法进行分析,只提取一个公因子,并将其命名为江浙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支持要素,包括地形地貌、体育设施设备、建筑环境、社会生产方式、政策措施、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设施条件、社会风俗习惯、气候特征与群众体育价值观等既有信度又有效度的构面(表4)。
3.4 民族传统体育涉入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根据路径和已有的因子分析结果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获得标准化结构方程模型的卡方与自由度比值CHI/DF=1.960<3[17],一阶因子载荷介于0.5~0.95之间,配适度RMSEA=0.076<0.08表示拟合度良好[9,22],Steiger认为,RMSEA低于0.1表示是好的拟合,温忠麟认为,传统界值RMSEA=0.08值得推荐。在系统构面各维度强度系数中,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与需求维度的强度系数为0.77,而需求维度与文化策略维度的强度系数为0.60,文化策略与涉入水平的强度系数为0.35。从系统构面的子系统分析,首先在需求方面,精神需求和身体需求强度系数较高,分别为0.86与0.72,社会关系需求为0.42。精神需求构面的因子载荷以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毅力与培养勤劳勇敢的美德最高,分别为0.91与0.90,其次是缓解精神压力或愉悦心情、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追求民族传统体育的审美价值分别为0.77、0.69与0.68。身体需求构面的因子载荷中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与防病与治病较高分别为0.84、0.83与0.85,延年益寿为0.70。最后在社会关系构面的因子载荷中,获得朋友的认可、获得家人的认可、获得同事或同学的认可与获得社会的认可分别0.83、0.91、0.87与0.75(图2)。
表 4 本研究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要素样本均数一览表Table 4 Ethnic Minority Sports Cul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ample Mean
表 5 本研究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效度一览表Table 5 Ethnic Minority Sports Cul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alidity
图 2 本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涉入过程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示意图Figure 2. SEM of the Involvement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ompetitive Sporting Events
注:TSN: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SN:精神需求;SRN:社会关系需求;BHN:身体需求;CEE: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IL:涉入水平;PA:参与年限;CF:接触民族传统体育信息的频率;PF: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频次;CIS:江浙地域少数民族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所采取的文化应对策略;SCI:文化竞争性整合策略;FRI:文化自由整合策略;SFI:文化强制整合策略;WM: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毅力;VM:培养勤劳勇敢的美德;CMM:缓解精神压力或愉悦心情;CHM: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APM:追求民族传统体育的审美价值;IHM:促进身体健康;BQM:提高身体素质;DPM:防病与治病;PLM:延年益寿;FSM:获得朋友的认可;FRM:获得家人的认可;CCM:获得同事或同学的认可;SRM:获得社会的认可。
4 分析与讨论
4.1 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要素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因素作信效度检验后,删除无信度或无效度的因素后提取了精神需求、社会关系需求、身体需求3个维度的公因子。首先,在精神维度下删除了民族归宿感,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民族之间体育文化差异的逐渐消逝。如在体育教育方面,即使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学校,也是汉族学生人数占绝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大纲也是以田径和各大球类项目为主,另外,附加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特色的教学安排,这些情况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年轻一代迈向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的趋势,这也就必然导致希望通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来获得民族归宿感的需求趋于淡化。其次,在身体需求方面,很少人以塑身健美为目的参与其中,这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特点有关,如蹴球、射弩与板鞋竞速等项目的运动强度很难达到塑身健美的显著效果,一般而言,以塑身健美为目的的参与者会直接参与器械类等更为直接有效的运动项目。最后,对能力需求维度的删除说明,很少人以提高社会生产劳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或社会适应等能力需求为目的涉入其中。
4.2 民族传统体育的涉入路径、文化策略与涉入水平
在涉入路径方面,主要通过表演或比赛,通过人际交往、网络与师徒传承的次之,通过电视、报刊与杂志等途径的只占极少部分。以表演或比赛为主的涉入路径特征主要源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地方体育管理部门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当地各种少数民族文艺与民俗表演活动及传统节日表演活动为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起到了最为直接的作用。
在文化应对策略方面,其数据显示,多数参与者主要采取自由整合策略,文化竞争性整合与强制整合策略次之,说明大部分参与者认为,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也需要参与其他体育项目。文化竞争性整合策略的均值也相对较高,说明参与者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时对其他项目也有兴趣,不过暂时还处于观望状态。关于强制整合策略也占一定的比例,这是由于部分学校设置了民族传统体育必修课程,从而导致部分参与者被动参与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此成为了强制整合的主要成因。
从涉入水平方面看,参与年限在2~4年的占多数,接触这些项目信息的频率与参与频次大多选择“较少”和“一般”选项。因此,参与者整体涉入水平不深。主要原因是:1)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如高脚竞速起源于土家族和苗族雨季代步、涉水过河的工具,但伴随生产力的发展,这些生活方式基本上已不复存在。2)土家族和苗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与四川等地,而江浙地域的这两个少数民族均和其他民族混居,其生活方式大部分都受到江浙地域文化的熏陶,从而对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持有所淡化。
4.3 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
民族传统体育在江浙地域得以传播与发展,必然需要以相互适应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为依托。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这些相适应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分别包括体育设施设备、体育管理部门政策、当地群众的体育价值观、建筑环境、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生活设施条件、社会生产方式、社会风俗习惯与经济发展水平等。1)关于体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具体体现在体育管理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表演的支持。2)关于群众的体育价值观的影响,由于江浙当地民族赋有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他们愿意尝试和接纳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3)关于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江浙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少数民族对健康方面的需求,这间接提升了少数民族对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参与动机。4)一些民族传统体育也会受地形地貌特征与社会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如龙舟运动的开展需要以河流的自然环境为依托等。总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在江浙区域少数民族间获得较好的互动和发展,体现出了江浙地域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生态环境和内在需求之间的整体动态和谐。
4.4 涉入过程中各要素的结构秩序与关系
从结构方程模型判断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是联接外部文化生态环境与采取文化策略及涉入水平的核心,即说明当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支持当地少数民族的需求时,会促进其采取文化整合策略,提高其涉入水平。此结构方程模型也验证了研究假设,即当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支持其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时,会进一步影响其采取的文化应对策略。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合策略的程度越高,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涉入水平也随之提升。
从系统构面上的强度系数分析,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对需求构面的强度系数较高,而需求要素对文化策略构面的强度系数次之,文化策略与涉入水平构面的强度系数相对较弱。从需求构面的子系统分析,精神需求和身体需求强度系数较高,其次为社会关系需求。精神需求维度因子载荷以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毅力与培养勤劳勇敢的美德较高,其次是缓解精神压力或愉悦心情、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追求民族传统体育的审美价值。身体需求维度因子载荷中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与防病与治病较高。
5 结论
1.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包含精神需求、社会关系需求、身体需求3个维度,其中,精神需求主要包括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毅力、培养勤劳勇敢的美德、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追求民族传统体育的审美价值、缓解精神压力或愉悦心情;社会关系需求主要包括获得朋友的认可、获得家人的认可、获得同事或同学的认可、获得社会的认可;身体需求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防病与治病与延年益寿。
2.涉入路径方面,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地方体育管理部门主办、承办的各级少数民族运动会,以及地方少数民族文艺与民俗表演活动及传统节日表演活动为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起到了最为直接的作用;人际交往、网络与师徒传承是其次;通过电视、报刊与杂志等途径接触民族传统体育的比例只占极少数部分。
3.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的影响要素包括体育设施设备、体育管理部门政策、当地群众的体育价值观、建筑环境、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生活设施条件、社会生产方式、社会风俗习惯与经济发展水平10个影响要素。
4.文化应对策略方面,主要采用自由整合、强制整合与文化竞争性整合策略。分离、同化和边缘化应对策略属于极为个别的现象。
5.江浙地域少数民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是联接其外部文化生态环境与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的核心环节。当江浙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支持其需求时,便会促进其采取文化整合策略,提高其涉入水平。
[1]白晋湘.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2.
[2]柴国荣,王蕾,薛宇.对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成绩特征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43-48.
[3]陈国强,石奕龙.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92-94.
[4]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武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43.
[5]范纯,伍广津,刘靖南.民族传统体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9.
[6]冯宏鹏.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设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9):139-141.
[7]林天孩,林小美,刘树洋.吴越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4):202-205.
[8]鲁平俊,丁先琼,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11):16-26.
[9]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36(2):186-194.
[10]项明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幸福的路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13,33(8):21-28.
[11]赵祿祥.国史镜鉴 第一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380.
[12]朱国权,陈雪红,吕金江,等.大学体育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5-256.
[13]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0.
[14]BERRY J W,KIM U,POWER S,etal.Acculturation attitudes in plural societies[J].Appl Psychol,1989,38(2):185-206.
[15]BERRY J W,SABATIER C.Variations in the assessment of acculturation attitudes,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J].Int J Intercult Relat,2011,35(5):658-669.
[16]BERRY J W,TRIMBLE J E,OLMEDO E L.Assessment of Acculturation[M].London:Sage,1986:291-324.
[17]DECI E L,RYAN R M.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 Inquiry,2000,11(4):227-268.
[18]EDWARDS J R,LAMBERT L S.Methods for integrating moderation and mediation:A general analytical framework using moderated path analysis[J].Psychol Methods,2007,12(1):65-115.
[19]RYAN R M,DECI E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 being[J].Am Psychol,2000,55(1):68-78.
[20]RYAN R M,FREDERICK C M.On energy,personality,and health:Subjective vitality as a dynamic reflection of well-being[J].J Personality,1997,65(3):529-565.
[21]SHERIF M,CANTRIL H.The Psychology of Ego-involvements[M].New York:Wiley,1947:2-16.
[22]STEIGER J H.Structure model evaluation and modification:An interval estimation approach[J].Multivar Behav Res,1990,25(2):173-180.
The Participating Path and Element Analysis of Minority Sports Culture in Jiangzhe Area
LIN Xiao-mei1,LIN Tian-hai1,CHEN Yu-ling2
In order to improve systematic entirety cognition on the minority sports culture participant path of Jiangzh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ath and structural order of Jiangzhe ethnic groups participated in the Ethnic minority sports.Based on John Berry cultural double latitude theoretical models and 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interview,field visits,questionnaire research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participating path,and process,element structur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rough Cronbach α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the use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spiritual needs,social relations needs,physical needs,to representa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needs elements of Jiangzhe ethnic groups who participated in traditional sports projects have been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2) The mainly approaches of participation was through the way of traditional sport competitions and performances,followed by the interpersonal,networking and mentoring heritage,access to information through television,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nd other means of accounting for a very small number.3) Through Cronbach α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xtracted one dimension of Jiangzhe 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and named as Jiangz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4) Cultural coping strategies mainly adopt cultural integration strategies which contain positive acculturation,negative acculturation and cultural competitive integration coping strategies.5) Judging from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the needs for traditional sports were the pivotal point to connect its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articipating in traditional sports.In addition,it could be taken to reinforce their cultural integration strategies and improve their level of participation when Jiangzhe minorities sports 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pport Jiangzhe ethnic group needs.
traditionalsportsculture;Jiangzheethnicminority;participationpath;elementanalysis
2015-03-29;
2015-07-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TY045)。
林小美(1962-),女,浙江温州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E-mail:linxm66@163.com;林天孩(1976-),男,浙江平阳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E-mail:395804920@ qq.com;陈玉玲(1983-),女,四川广安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E-mail:940897301@qq.com。
1.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 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2.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323000 1.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2.Lishui College,Lishui 323000,China.
1002-9826(2015)05-0072-06
10.16470/j.csst.201505012
G8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