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互补性的西藏创新教育模式

2015-03-06郑裳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藏语西藏教育

郑裳裳

(西藏大学师范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基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互补性的西藏创新教育模式

郑裳裳

(西藏大学师范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针对西藏教育发展的特点,以及远程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支持框架在西藏应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互补性的西藏创新教育模式” 和提升其运用效能的措施,这种创新教育模式比传统远程教育有着显著优势。

西藏教育发展特点;远程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支持框架;创新教育模式;显著优势

一、西藏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远程教育教学运行模式在西藏应用的缺陷

(一)西藏教育发展的特点

西藏被视为地球的“第三极”,这里海拔高、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而严寒,在有些天气极端恶劣、环境极度艰苦、道路异常艰险和交通极为不便的地区,开展常规教学活动的难度相应增大,但也使西藏教育呈现出以下独特的特点:

1.边缘性:许多藏族农牧民生活在边远的县城、山区、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方。地理位置的边缘化,给西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四个阻碍:阻碍国家对偏远地区的教育支援;阻碍优质物资、人才向偏远地区流动;阻碍接收中心城市和发达区域教育、经济的辐射;阻碍现代信息传输和教育信息化进程。因此,发展西藏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突破民族教育的边缘性障碍。偏远地区教育支援、优质人才以及受发达区域教育辐射等方面的缺少导致传统教育在西藏偏远地区的开展举步维艰,同时,偏远地区的优质物资流动性差、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水平低,制约了远程教育的建设与普及。

2.离散性:全区122.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仅为300.22万人(2012年末数字),人口密度为2.44人/平方公里,只有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60。西藏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南部和东部是多数人口聚集地,藏北的那曲西部和藏西的阿里等地区人口稀少。离散性导致了覆盖面广、教育战线长、教育盲点多、基础条件差、教育起点低和办学难度大,同样的教育规模、同样的教育产出,在西藏地区就要比内地消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投入。西藏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导致传统的教育模式耗费过多的人力资源,需要借助远程教育节约投入成本,但是单一的远程教育难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处事能力。当地任职教师可以亲手指导学生课后的学习以及大量的实验和实践,及时发现并纠正其潜在或正在出现的问题,如果课堂下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将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每位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传统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并进一步发展为按“个性化”原则来组织教学,同时安排真正的实物接触,更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1]。以上正是传统教育的优势,恰恰也是远程教育的劣势,单一的远程教育需要传统教育的补充。

3.多样性: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西藏教育不仅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和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而且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着差距。教师的区域结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外流现象比较严重,教师专业化程度、教学水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的差别,以及西藏不同地区的教学相关硬件的差距,使西藏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公平的问题凸显。远程教育利用其优质的教师和资料资源跨距离跨区域共享[2],弥补了西藏教育出现的多样性问题,让西藏学生享受一流的教育。然而,作为被动者的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多少知识,远方的在线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地了解,当地任职教师可以面对面地指导和答疑,而且,针对学生的接收情况,当地任职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他们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课下能够零距离监督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和作业,其效果是远程教育难以达到的。同时,远程教育缺少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和纸质考试的有效监督,传统教育却可以保证这些,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4.滞后性:由于西藏省经济总量偏小,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加上群众承受教育消费的能力较弱,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质量。西藏对西藏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 政策,所以牧区办学以寄宿制为主,这类学校必须照顾好学生的衣、食、住、行和学,使得其人均培养成本高出内地一般学校很多,制约着教育经费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从经济效益的长远角度看,远程教育的投入比单纯的派遣教师到西藏各地区花费小得多,解决了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于地理和经济因素的制约,西藏师资水平普遍偏低,远程教育冲破了这些限制,带给西藏学生与教育发达地区同等质量的教育。西藏需要派遣精通汉藏语言的双语教师到藏区学校,采用灵活多样的信息服务模式,开展远程互动教育与藏语面授相结合、多媒体藏语资源与藏语课本相结合、网上互动与课下当地任职人员监督相结合等多种信息服务模式。

(二)远程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支持框架及其在西藏应用的缺陷:

图1

图1模式在西藏应用有如下缺陷:

高山遍布全省,地形复杂、高寒缺氧,有些地方交通极为不便,这些致使网络远程教育设备的运输和搭建非常困难,再加上高原天气多变且多泥石流,相关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变得异常艰难。无论是供电还是设备的运行,高原气候使得这些设备运行效率降低、寿命减短,直接影响了网络远程教育视屏的质量。学前教育发展滞后,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任务艰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短缺,职业教育发展任务繁重,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待提高,这决定了高水平教师的课不一定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高质量的授课不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西藏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暂且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信息技术需求,教师队伍的教学经验和整体素质还不能与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完全适应。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水平落后于教育的发展,很多学校班级学生越分越多,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年轻无经验教师或即将退休教师所占比重过大,年龄结构不合理,还有一些专业不对口或是信息技术缺乏的毕业生,致使教学质量处于较低水平。西藏的学校管理水平总体不高,尤其是地处偏远或是条件恶劣的地方,硬件设备和优秀人才缺乏,那里的学校管理理念和制度比较落后,再加上监督缺失或不到位,教育水平较低。缺少人才,不能给经济以强大的动力,造成了经济停滞不前,所以无法靠自身购买教育方面的硬件来改善教学环境,也缺少能很好地使用网络远程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的教师,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3]。西藏自治区是一个藏民族人口比率占9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藏语言文字的使用有着长远的历史,大部分农牧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藏语言,使得他们的子女入学前只会藏语。因此,在西藏农村远程教育系统中,开发藏语语音和视频资源是农村远程教育得以普及的重要课题。解决藏文字的数字标准化、藏语信息化传播技术、信息资源藏语整合与藏语数据库系统建设等问题,是西藏农村远程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信息资源的藏语本地化可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开发藏语言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资源,分别满足不同教育水平的学生使用,增长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藏文字信息化应用,现有多种信息字库标准,完全按藏语信息交换用国家字符标准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同时加强藏语资源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便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交换。然而,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藏文方面的开发现在还没有达到构建藏文远程服务系统的程度,这样在学前教育或小学的初始阶段难以正常开展远程教育。

所以,开展信息服务需要转换思路、创新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信息服务模式,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派遣精通藏汉的双语教师和相应教师到藏区学校,利用交互式教学、互动答疑、远程咨询、在线学习和测试等功能的远程教育平台(包括藏语教育平台),为西藏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全面提升远程教育服务西藏人民的支撑能力。

二、基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互补性的西藏创新教育模式的模型、提升其运用效能的措施及其与传统的远程教育的对比

(一)基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互补性的西藏创新教育模式的模型和提升其运用效能的措施

基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互补性的西藏创新教育模式如图2:

教师通过卫星或宽带网进行授课,提供课程和辅导的光盘,并实时与学生、当地任职教师互动交流。当地任职教师也可以配合在线教师对学生辅导和监督,也可以现场指导和答疑。学生可以在教学点集中听课,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点播学习,授课教师给学生提供网上答疑、网上作业,学生还可以选择向当地任职教师提交作业和询问,更为直接和快捷地学习。

西藏传统远程教育的师资培养、教学模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成效评估和综合应用等方面迫切需要积极的变革。为了保证在线授课和当地任职或派遣教师的质量,在线授课教师所在学校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必须负责监督和管理。在线教师所在学校负责监督和管理远程教育软件的合理开发和应用,以及教师在线授课的质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基础课由在线教师所在学校挑选的获得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认可的教师担当,专业课由在线教师所在学校或教育厅挑选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并联合当地学校监督和管理教学的正常性和质量性。在线授课教师所在学校和当地学校的老师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和考试,并制作专门的教学课件[4]。然而,合格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课堂讲解和辅导,更需要课后的学习以及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而这正是远程教学的薄弱环节。除了当地任职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还采取了一些弥补措施:将课程、实习、实践等教学资源定期寄往西藏本地学校;选派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赴在线授课教师所在的学校学习,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除此之外,在线教师和当地任职教师还可以通过电话、在线网络、邮件等进行联系、研究和探讨学习或教学相关内容。

图2

(二)西藏传统远程教育出现的优缺点和创新教育模式的显著优势

1.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束缚,但缺乏实际交流。网络教育在任何有条件的地点,你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任一门课程,而且可以选择课程的任何一个章节。可随时随地从网上下载学习信息,也可以通过论坛、邮件、网上实时聊天工具以及电话和老师、同学交流,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然而,网络也在无形中隔开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尤其是缺少人际交往的那类人,由于交流经验和语言技巧的缺失,他们无法正常地或是像其希望的那样与人交际[5]。在关键的成长时期,当地任职教师可以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交流经验和语言技巧,而且常常能与在校的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并纠正其潜在或正在出现的问题,使其行为和思想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2.利于终身教育,然而缺少“感情教育”。学校内的学习属于就业前的“职前教育”,伴随科技进步,就业后还需持续的“职后教育”,以更好地生存在知识经济时代。今后的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途径是网络教育,它对满足终生学习要求的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6]。然而,人不可能一直活在理性的世界中,他们必须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要与有血有肉的人交流与交往,要学会善于人际交往和处事,当地任职教师学生可以提供帮助。

3.变成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但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和自主学习。网络教学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使最新理论成果完美地应用并实现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个体化的自主学习,网上协作学习,接受多种形式的教师辅导。然而,青少年有着贪玩的本性,课堂下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将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当地任职教师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及时发现和解决寄宿学生的问题,让其身心健康地成长。

4.教学的交互性显著增强,但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交互性网络教学是实时的,它摒弃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方式,代之以人机互动、分组讨论和灵活多变的教师辅导。然而,网络教学是“大班课”,不能针对每位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并进一步发展为按“个性化”原则来组织教学。当地任职教师可以有更多地时间与学生相处,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们,针对不同个性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5.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提教升学效果,但缺乏真正的实物接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可以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虚拟学习场景,提供虚拟的动手空间、语言学习环境,模拟各种实验、实习等,能“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和听讲座,或观看工厂“实际的”现场实习,接受其他的情景教学[7]。然而,人是有触觉和感觉的动物,尤其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他们非常需要亲身接触或体验某些实物,这样才能从实质意义上知晓和理解客观事物,亲眼目睹、亲耳听见或亲手做成,更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当地任职教师充当了引路人角色,创造机会让他们亲眼目睹、亲耳听见或亲手做成。

6.极大提升了教育硬件资源和优质教师的利用率,但可能是“填鸭式”教学。为了保证通过互联网远距离传输的是优质教育资源,从事网络教育的学校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势,组织最优秀的教师制作课件和授课,把积累的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送到西藏,让西藏所有学员受到同等高质量教育。此外,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其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越传统的纸质教材。然而,作为被动者的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多少知识,远方的在线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地了解,更别提解决学生藏于心的问题。当地任职教师可以面对面地指导和答疑,即使当时不能当时解决,在其他的许多时刻,只要学生提出疑问就能获得老师的意见。而且,针对学生的接收情况,当地任职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他们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课下能够零距离监督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和作业,其效果是远程教育难以达到的。

7.教学管理实现了信息化,但缺少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和纸质考试的有效监督。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和交互的教学管理软件,实现了网上咨询、选课、求助。个人信息管理和作业管理通过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快速、准确地实现。此外,按照管理人员的指令,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对学生提问、作业和考试的情况分析,自动评估教学情况和效果。然而,缺少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书写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察,例如语文考试中文字的书写和美术课中工艺品的制作,这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地任职老师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很好地指导学生练出一手好字,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工艺品。考试时,他又可以现场监督考试,让考试更加公正、透明,并反映出学生的水平和不足之处。

8.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但对软硬件依赖性太强。卫星或网络远程课堂加网上辅导,再配以授课光盘,提供了课堂教育和课后作业的辅导,让西藏的学生真正接触到名师名课,既节约了成本,又对于他们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针对西藏不同地域和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风格和不同教授方式的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然而,一旦网络或卫星接收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远程课程,当地维护软硬件的信息技术人才缺失,加上交通不便使设备的运输很困难,导致出现问题的远程教育无法正常开展[8]。当地的任职教师恰是补充,借助之前网络联系,他们能够事先做好最近课堂的备份,或者在通过与在线老师视屏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授课,保证了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行。

9.能够提供优质的英语和汉语授课,但藏语教学资源匮乏且质量亟待提高。由于远程教育选择的都是名校的优秀教师,加上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基于汉语和英语的授课质量很高,这对于藏区学生学习汉英发音的标准性和知识面的广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大部分农牧民都只会用藏语交流且只能读懂藏语,不会使用汉语文字,使得他们的子女入学前只会藏语。因此,在西藏农村远程教育系统中,开发藏语信息资源,尤其是开发藏语语音和视频资源是远程教育得以普及的重要课题。藏文字的数字标准化、藏语信息化传播技术、信息资源藏语整合与藏语数据库系统建设等问题,构成暂时没有全部攻克的难关,所以,派遣精通藏汉的双语教师到藏区学校,采用灵活多样的信息服务模式,开展远程互动教育与藏语面授相结合、多媒体藏语资源与藏语课本相结合、网上互动与课下当地任职人员监督相结合等多种信息服务模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信息服务模式可以因时因地而异,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远程教育的效率。

三、结束语

西藏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边缘性、离散型、多样性和滞后性特点,给常规教学活动带来极大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远程教育解决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西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西藏当前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特定的教育现状,远程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支持框架在西藏应用有着缺陷,基于此种情况提出了基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互补性的西藏创新教育模式的模型、提升其运用效能的措施,并将这种新模式与传统的远程教育作对比,凸显这种创新教育模式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基于西藏独特的的地理条件和教育情况,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结合,必将给西藏的教育带来美好的明天,也为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建设培养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1]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37-40.

[2] 王继新,张屹.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1-76.

[3] 张善鑫,孙百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重大举措与主要经验[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5):25-59.

[4] 丁新.国际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设,2008:10-12.

[5] 樊改霞.公共教育的现代性转型及其困境[D].南京师范大学,2007:53-55.

[6] 杜若,杨亭亭,殷双绪,张遐.构建中国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J].开放教育研究,2009(8):4-6.

[7] 肖燕,花芳,曾婷.网络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合理使用[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6:103-107.

[8] 覃贤.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33.

2014-12-10

本文为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项目(编号:175号)阶段性成果。

郑裳裳(1988-),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藏语西藏教育
都是西藏的“错”
国外教育奇趣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神奇瑰丽的西藏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