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
——基于要素密集度的行业分类视角

2015-03-06陈兆明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资本密集型密集型生产性

陈兆明

(淮阴工学院 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
——基于要素密集度的行业分类视角

陈兆明

(淮阴工学院 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通过对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考察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工业部门不同特征的三类行业的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工业部门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但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带动最大,而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带动最小;不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差异。

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差异性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产业关联角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的作用。Feder(1982)认为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逐渐深化,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1]; Engelbrecht(1992)基于各国投入产出表,在关于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张小兵利用产业增加值,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3]。另一方面是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性角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的影响。Eric C.Wang(2000)检验了台湾金融服务部门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和工业对金融服务部门的外溢效应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4]。纵观现有文献,对生产服务业对工业不同部门作用的差异性研究略显单薄。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工业部门不同要素密集度特征的三类行业(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同时探讨特定地域单元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不同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作用[5]。

1 模型设定、数据说明与样本数据

1.1 模型设定

假设模型是经过扩展的含有三种投入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这三种投入要素是:固定资产-K,劳动力-L,生产性服务-P:

(1)

其中,Y表示总产值,A表示一个效率参数,ε表示一个波动的干扰项(即忽略的因素,测量误差等),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α,β和γ分别表示与劳动力、固定资产以及生产性服务相关的生产弹性。

本文扩展了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的传统假设。例如,不考虑连续的规模收益的存在。在投入了与劳动力,固定资产以及生产性服务相关的要素后连续盈利的情况下,α,β和γ三者之和必须一致,但是,自从允许盈利上下波动以后,α,β和γ三者之和在本文中不受限制。

生产函数的估计是通过取对数值进行的,原则上,这个生产函数的估计导出了一次线性回归方程式(小写字母代表变量的对数值):

log(Yit)=Ai+αlog(Lit)+βlog(Kit)+γlog(Pit)+εit

(2)

1.2 数据说明和描述

本文采用资源集约度产业分类方法将选取34个工业部门,将其分为如表1所示的三类,并对这三类行业当中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实证检验。

表1 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分类

1.3 样本数据

本文采用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5.1软件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工业部门经济增长的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为主,本文以上述产业增加值的加总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变量L是每个产业的员工人数;固定资产K是每个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因变量Y是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其中生产性服务P的数据来源于2010~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计算而得,其余数据来源于2010~2014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除了劳动力是以雇员的数量来计算的以外,其它所有的数据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

2 计量回归结果及评价

2.1 全国分行业检验

我们运用EVIEWS5.1软件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三个要素密集行业进行计量分析。先进行F统计量检验,以决定使用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拒绝了混合回归模型;再用Hausman检验来决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具体见表2),表2给出的是相应的模型估计结果。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估计结果稳定可信,各变量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表2 2010~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度的行业发展作用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的数值为参数的t检验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2.2 分区域检验

根据前文的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在不同的要素密集行业业间有着差异,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地区要素密集行业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将本文所分析的根据大多数文献和统计年鉴的划分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版块。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11个省(市、自治区)。并分别对它们运用模型进行回归分析,F统计量检验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是中、西部劳动密集型行业模型采用混合回归模型,东、中部资本密集型行业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其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表3是运用回归模型的结果。从估计的结果显示,各解释变量的方向与显著性与各地区和行业分析的模型估计结果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地区(行业)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表3 2010~2014年中国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度的行业发展作用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的数值为参数的t检验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的不同行业影响如何?在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表现又是如何?通过对全国和地区要素密集度的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对此进行了检验,形成了三点结论。

其一,从全国范围内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工业部门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三个回归模型所有系数均显著。就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工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工业的发展。工业企业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或者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组织所提供的服务,而专业机构因为经验丰富和存在外部竞争,收费较低,企业因此节省了费用,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促进工业企业的效率提高;(2)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有助于工业的发展。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者之间所交换的商品数目和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也会带来各种交易成本的不断上升,这将抵消一部分由于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因此需要中介机构提供生产性服务来帮助制造企业降低交易成本。

其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工业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差异。从回归结果可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资本密集型行业要明显低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2、0.159和0.195,并且是显著的。从回归结果看,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带动最大,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带动次之,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带动最小。这也说明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依赖性最大,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依赖性较大,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依赖性较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次比较低。从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来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是以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从表4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达到30%左右,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而对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依赖性小。所以我国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有利于促进劳动密集性行业发展;而资本密集型行业主要集中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比重逐年增加,到2013年金融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比重达到20.2%,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比重维持在12.9%左右水平。从回归结果看,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影响是显著的,但带动作用不大,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集中在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相应科技、技术服务业以及软件业需求量加大。但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科技、技术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到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的比重仅占5.8%。从回归结果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影响是显著的,但如果加快科技科技、技术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更有利于技术密集形行业发展。(2)不同要素密集度的行业特点决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规模小、产业链短、技术含量低,对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粗放式生产,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中分销性需求较大;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由于企业规模大,各种配套服务齐全,对外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依赖性小,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带动作用偏低,同时也说明现阶段我国资本密集行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层次偏低,一定程度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收益与不断增加的技术投入是紧密相连的,而技术投入即是一种服务的投入,这说明技术密集型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性较强,所以,尽管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所占份额较少,但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带动作用还是显著的。

表4 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产值占生产服务业的比重(%)

资料来源:2011~2014年《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其三,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对工业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差异。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东部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促进作用不够显著,从表3可知生产性服务业的T统计量仅为1.22,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促进作用比较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的T统计量分别为6.52、3.19,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这主要由于东部的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发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低,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所占的比重高,从表5可知上海、广东、江苏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分别为17.3%、17.1%、23.6%,明显低于中西部,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明显高于中西部。这主要由于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市场化程度高,金融服务相对发达,专业化分工比较细,市场交易成本低,经济系统中许多专门从事技术、信息、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促进作用显著;中部生产性服务业仅仅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有显著作用,生产性服务业的T统计量为

2.33,达到5%显著性水平,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促进作用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的T统计量分别为1.09和1.84。主要由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偏高,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偏低,由表5可知安徽、河南和江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分别为37.9%、42.9%、33.6%。这说明中部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业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工业大多还处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阶段,其高成本、低效率的运作造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低需求;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促进均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的T统计量分别为3.493、3.591和6.241,均达到1%显著性水平。这一方面由于西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层次低,产业的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从表5可以看出青海、宁夏、新疆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呈现传统服务业比重大,而现代服务业比重小,从产业规模来看,东部的人均生产性服务业是西部的2.5倍。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工业尚未脱离传统工业化道路,工业企业,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末端,即销售和运输等低层次生产性服务。

表5 东、中、西三地区部分省、市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产值占生产服务业的比重(%)

资料来源:各省2014年统计年鉴。

[1]Feder,Gershon.OnExportandEconomicGrowth[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1982(6):537-552.

[2]Engelbrecht,H.J.NewPerspectivesonIntersectoralRelationshipsbetweenManufacturingandServices[J].EconomicsofPlanning, 1992(3):165-178.

[3] 张小兵.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以江西省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08.

[4]EricC.Wang.ADynamicTwo-sectorModelforAnalyzingtheInterrelationbetweenFinancialDevelopmentandIndustrialGrowth[J].InternationalReviewofEconomicsandFinance,2000(2):93-111.

[5] 韩峰,王琢卓,阳立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14(2):1-10.

(责任编辑:蒋 华)

On the Differences of Producer Services on Industrial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Study of Factor Intensity

CHEN Zhao-ming

(Faculty of Business,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The paper studied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effect of producer services on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ic growth. Our empirical study was made on sector panel data sets. The results prove that producer service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different factor-intensified industries. To be specific,producer services bring much more drives to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than to the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There exists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s of producer services on promoting the industries among industries in different areas.

producer services; economic growth; differences

2015-09-15

陈兆明(1975-), 男, 江苏淮安人,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经济学及经济法研究。

F721

A

1009-7961(2015)06-0065-05

猜你喜欢

资本密集型密集型生产性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大国雁阵模型可分析我国产业转移吗?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工资、失业与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区域差异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以网络教育组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