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以个性化视觉语言解读新闻现场

2015-03-06蔡荣章

中国记者 2015年11期
关键词:纪实性摄影记者摄影

□ 文/蔡荣章

如何以个性化视觉语言解读新闻现场

□ 文/蔡荣章

摄影记者要用照片说话,既要说清楚,又要说精彩。全民摄影时代,专业新闻摄影人必须拍出既述说故事,又打动人心的精彩作品。

新闻摄影 纪实性 艺术性

全面摄影时代需要独特视觉表达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新闻摄影只能以最真实的元素表达,要真人、真事、真场景,过分强调视觉表达则使新闻摄影更偏向“艺术”,背离了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原则。

而站在当下传媒变革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新闻摄影作品如果过分强调对新闻元素的直白表达,忽视独特视觉元素表达,可能会因为画面过于直白、单一,造成阅读乏味。从而降低新闻的有效传播和感召力,无法吸引读者。一幅新闻摄影作品,既要让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要通过画面传递感情,使读者借助画面与摄影记者完成情感交流,这要求新闻摄影作品在纪实性和艺术性方面能有机融合。

摄影记者王文澜认为,摄影记者要用照片说话,既要说清楚,又要说精彩。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照片时,不仅要考虑如何说清楚问题,还要考虑怎样说得精彩。尤其进入全民摄影时代,在抢时效方面,新闻现场的普通人成为摄影记者的有力竞争者。为此,专业新闻摄影人必须要有高于大众的摄影技巧和艺术天份,才能拍出既述说故事,又打动人心的精彩作品。

图1

图2

意大利摄影家乔治•洛蒂在拍摄周恩来总理的肖像照时,以独到的审美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这一瞬间,成功塑造了周总理勤政爱民的崇高形象(图1)。这幅兼具美学价值和新闻价值的优秀作品,在摄影界广为流传,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认识世界奖”。

《信号》是摄影师John Stanmeyer在吉布提海岸拍摄的画面(图2),非洲移民们举起手机接收来自索马里的廉价信号来联系海外亲人。摄影师以低角度仰拍,用人物构成的剪影作为视觉引导线条,将读者视线引导到手机屏幕上,并延伸至月光,使读者产生对远方的联想。该作品既生动展示了当地民众到海边寻找手机信号的新闻事实,也反映了他们的情感诉求。深蓝色的影调让读者感觉到:在那一瞬间,那个遥远海岸充满了空灵和安静。最终,这张作品获得2014年荷赛年度图片大奖。

突发类荷赛获奖作品如何取舍“新闻事实”与视觉呈现?

新闻事实是新闻图片的“内核”,这意味着,纪实是新闻摄影的核心,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甚至牺牲了画面的清晰度和构图。在某些突发事件中,拍摄者身处稍纵即逝的新闻瞬间,真实记录当时发生的事件是第一要务,既使照片呈现焦点模糊,影调失真。在某种条件下,这是新闻摄影对图片画面素质的“宽容度”。

抱着孩子的母亲正在尝试穿过边界隔离带(图3),奔向没有战火的安全地带。就对新闻摄影照片的通常判断标准而言,焦点模糊往往会让一张图片成为废品,可这张焦点模糊的图片所营造的虚幻效果正好映衬了战火纷飞中民众慌乱逃窜的事实。照片通过准确、鲜明的难民形象描述了这一事实,利用视觉产生的紧张感给读者传递了新闻现场的慌乱情绪,还原现场气氛,不仅没有削弱新闻价值,反而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显现出新闻摄影的艺术魅力。

摄影师Goran Tomasevic的作品拍摄了2013年1月30日,叙利亚大马士革,叙利亚反对派士兵袭击政府军检查站(图4,获2014年荷赛奖热点新闻组照类一等奖)。摄影师拍摄了画面人物努力用手护住头部在碎石飞溅的爆炸中躲避的瞬间,飞扬的尘土,激飞的石块,努力求生的场景渗透出笼罩在硝烟中的紧张与恐怖。设想一下,如果摄影师只是躲在较远的地方将检查站遭轰炸的画面记录下来,那么读者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时,是否还能深刻体会到画中人物的感受?然而摄影师大胆深入,以惊恐的人物为主题,在紧张的环境中,凭借现场独特的视觉表达,抓住了令人震惊的瞬间。照片以小见大,飞出画面的碎石,弥漫的尘土给读者带来无限的联想,如同亲临现场,情感被画面打动,激发深入了解新闻事实的阅读欲望。这是新闻摄影作品中纪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代表,展现了对新闻摄影的驾驭能力。

新闻摄影要“求新”“求活”

蒋齐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五求”,即求真、求新、求活、求情、求意。新闻摄影作品要在成千上万的同题照片中脱颖而出,“求新”“求活”显得格外重要,要求拍摄者在“纪实”的基础上,考虑视觉元素的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美观性,以独特的视角、构图更加生动地还原现场、记录事件。

图3

图4

图5

“求情”和“求意”是对新闻摄影的更高要求,强调摄影作品纪实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往往用无声的画面讲述有声的世界,通过某一个瞬间的景象展现事件的主题,摄影师不仅仅考虑画面,更多考虑如何让画面具有典型性,引发读者联想,这考验摄影师的观察能力,要求记者善于发现那些隐藏信息并巧妙利用。

2013年9月21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恐怖分子在维斯盖特购物中心开火,一名妇女和儿童正在躲避袭击,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受伤(图5)。这是肯尼亚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之一,约有39人在此次事件中死亡。摄影师Tyler Hicks以俯视的角度拍摄了她们躲避袭击的瞬间。被摄者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他们尝试尽可能地降低高度,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避免受到伤害。画面中,护板、摆台将画面分割形成三等份,中间夹着3个当事人,稳稳的构图,让读者的视线以中间为聚焦点慢慢伸展到四周,未及整理的餐具、漏着水的地面,再回到无助的3个人身上,“上帝视角”的应用,让读者对画面中人物的安危产生担忧,使读者对画面产生更多的思索。

在苏丹边境战争中拍摄的一张图片记录了一具泡在水中的遗体,身体浮在水中。如镜一般的水面印出湛蓝的天空,美好的画面和一具遗体产生了强烈对比,是暴风雨后的宁静?还是暗夜降临前的预兆?战争带来的重创无法挽回。生命逝去了,只留下残骸,战火带来历史,留下的痛苦却深深烙印在逝者亲人的心中。多元素组合使这张图片产生了不同意境。

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照片纪实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性瞬间,让画面“说话”。这样才会产生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人大》杂志社)

编 辑 翟铮璇 905553195@qq.com

猜你喜欢

纪实性摄影记者摄影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研究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从绘画出走的摄影对绘画的影响
公益广告的纪实性研究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