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商报》:以“三聚焦”提升地方媒体外向度
2015-03-06□文/金烨
□ 文/金 烨
《义乌商报》:以“三聚焦”提升地方媒体外向度
□ 文/金 烨
如何把国家战略变成现实,如何推动与聚焦义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家地方主流媒体,《义乌商报》围绕新丝绸之路建设和“义新欧”(义乌—新疆—欧洲)中欧班列开通系列报道做了一次有益尝试。
一带一路 义新欧 中欧铁路
聚焦阿拉伯商人 宣传铺垫新丝绸之路
2014年6月5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重要讲话中,以“义乌元素”作结语,引用了约旦商人穆罕奈德在义乌开阿拉伯餐厅的创业故事。
《义乌商报》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读者。6月7日,《义乌商报》头版头条刊发《习主席以“义乌元素”诠释中国梦》《穆罕奈德:义乌开出创业之“花”》组合报道,并配发主打照。这组文章,向读者解读了约旦商人穆罕奈德怎样在丝绸之路的这一端——义乌,收获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他的故事成为见证中阿友谊、新丝绸之路复兴的平民样本。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义乌国际商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境外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义乌常驻外商有1.4万余人,来自19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广泛地分布于义乌各个社区。其中,长期居住在义乌的阿拉伯人已经超过了3500人。另外,还有数目庞大的流动性阿拉伯人在义乌经商、工作、生活。
约旦商人穆罕奈德是常驻义乌众多的阿拉伯客商之一。2002年,穆罕奈德和叔叔在义乌开了一家阿拉伯餐厅,成为义乌最早的阿拉伯餐厅之一。2004年,穆罕奈德与妻子刘芳正式接手了义乌的这家餐厅。随着在义乌做贸易的阿拉伯人越来越多, 餐厅的生意日渐红火。
穆罕奈德在义乌12年,一直是《义乌商报》关注的对象,先后刊发了《阿拉伯商人的义乌情结》《在义乌经商的阿拉伯人》《穆罕奈德和他的“花”餐厅》《穆罕奈德的创业故事》等10多篇文章 。
阿拉伯商人不但在义乌采购各种商品,还纷纷在义乌注册外贸机构,有约旦、叙利亚、阿联酋、伊拉克等等。一些阿拉伯商人还看准商机,向他国有偿提供“义乌指数”。浙江首家外商合伙企业——义乌市阿里巴沙信息咨询服务部负责人、叙利亚客商瓦森和阿里巴沙,做的就是有关商品价格信息的生意,有偿为叙利亚的客户提供“义乌指数”上的商品价格信息。2010年3月19日,《义乌商报》在头版详细报道了《两位叙利亚商人专卖“义乌指数”》,成为市场经营户的热点话题。
《义乌商报》不仅在新闻版上及时报道有关阿拉伯等外商的消息,还在经贸、社会文化、生活、时事等版面开设栏目,如“聚焦外商”“义乌人看外商”“老外眼中的义乌”“中阿往来”等。从2013年3月开始,《义乌商报》和《浙江日报》同步推出《新义乌人的义乌梦》系列文章,目光再次聚集阿拉伯商人,先后刊发了《阿拉伯商人的行医情结》《老外迈克把“义乌”作为博士论文》《一个“国际公民”的义乌印象》等数十篇组合式报道,十分吸引眼球。
聚焦外商,特别是聚焦在义乌的阿拉伯商人,已成为《义乌商报》宣传铺垫新丝绸之路、提升地方报纸外向度的一大特色。
聚焦“义新欧”班列 宣传讴歌新丝绸之路
2014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时说,“义新欧”铁路计划从浙江义乌出发,抵达终点马德里,中方欢迎西方积极参与建设和运营,共同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
2011年3月初,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的又一综改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内容的试验区。
2013年4月23日,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一项尝试项目,义乌海关“铁路转关”模式得到海关总署批准并付诸实践。为此,《义乌商报》在中英文版面上推出了《义乌小商品13天摆上阿拉木图超市》《义乌小商品沿新丝绸之路“快步”通中亚》等报道。这些报道引发众多外贸公司、中亚常驻义乌采购外商、物流公司等对海关“铁路转关”模式的关注,大力度推动更多小商品沿新丝绸之路通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
2014年1月21日,《义乌商报》刊发《义乌首发直通中亚国际集装箱专列》,把“义乌直达中亚的国际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并在9月底实现了该段班列每周一列的常态化运行”的消息告诉读者。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乌直达欧洲的货运班列发出。这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再穿越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等亚欧7国,全程13052公里,成为目前所有中欧班列中最长的一条。
为了全面展现“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的开通,《义乌商报》不仅要求记者采写班列开通的消息,还力求深挖班列开通的精彩故事与外商的反响。每次活动,报社都会派出多路记者,对主管部门、班列运营商、外贸公司、外商及小商品市场经营户等进行深度采访。如,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出发的第二天,《义乌商报》就推出3个专版:刊发了《义乌直达欧洲班列昨首发》《82标箱小商品奔赴西班牙马德里》等文章,有消息、通讯、综述,还配发了班列首发现场、班列运行线路、途径站点等照片与图表。专版图文并茂,有很强的立体感与纵深度,营造了舆论氛围。
随着“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进展,《义乌商报》不仅做好了义乌出发的新闻,还对班列抵达西班牙马德里、回程班列带回欧洲“礼物”等予以了浓墨重彩的报道。
2014年12月9日,首趟“义新欧”班列成功抵达西班牙马德里,记者在第一时间以电话连线方式,全方位采访远在马德里aboriginal火车站参加接车仪式的有关方面负责人及班列运营方,深度挖掘 “义新欧”中欧班列这位“东方客人”抵达目的地的社会反响。
记者从连线中获悉,西班牙政商各界、中国驻西班牙外交官、西班牙华人华侨协会负责人都一致赞誉新丝绸之路的开通。面对诸多的反响,记者深度挖掘、理清思路,进行了连续的报道,推出了《首趟“义新欧”欧洲班列昨抵马德里》《西班牙各方盛赞“义新欧”中欧班列》等述评,以不同视角予以表现。
□ 来自“义新欧”中欧班列沿线10余个国家的华侨华人代表,2015年5月16日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座谈会,探讨如何抓住机遇,积极转型,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新华社/发)
《义乌商报》还通过义乌新闻网,及时刊发有关“义新欧”的报道。因此,无论在哪里,只要轻轻点一下鼠标,就能了解到“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进展情况。据统计,2014年度《义乌商报》共刊发了相关文章60多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新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英语版和海外媒体合力助推新丝绸之路
义乌作为一座国际商贸城市,要求报人放眼全球、环顾四周,为此,《义乌商报》适时推出英语版和七个海外专版。在新丝绸之路建设和聚焦“义新欧”中欧班列系列报道中,这两块阵地得到很好利用。《义乌商报》以不同语言、大篇幅报道在义阿拉伯商人和“义新欧”中欧班列出发、抵达、回程等相关内容。
2006年1月,《义乌商报》推出了英语专版,作为义乌对外宣传的新窗口。外商特别是阿拉伯商人的报道便频繁刊登在英语版上,英语版还着重介绍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读者更好了解,也有利于经营者寻找投资经商途径。如2014年4月22日,《商报英语》介绍了摩洛哥的经济状况,标题是《摩洛哥: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平台》。文章介绍了摩洛哥的优势、摩洛哥企业的期望,介绍了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的唐人区,那里有很多来自中国义乌的小商贩。这些小商贩们因为语言不通聚集在一起生活,很少与当地人交流。来自中国的小商贩人数正在减少,因为摩洛哥人现在会来到中国义乌自己开商店,然后把商品运到摩洛哥出售。整个版面内容新鲜,可读性强。英语版采用中英双语,便于阅读。很多读者来电说很喜欢这样的报道。
以全球视野办报,做深做透焦点报道,这让常驻义乌采购的西班牙商人卡洛斯异常兴奋。他说,读了《义乌商报》英语版上《习近平欢迎西班牙共建“义新欧”铁路》《市领导拜会西班牙驻华大使》等文章,很有亲切感,这不仅使他更加了解新丝绸之路建设,更看到自己国家政商各界对“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评价,相信这条贸易通道肯定会越走越广阔。
在成功创办《义乌商报》香港文汇版的经验基础上,《义乌商报》又相继创办了《美国侨报》义乌商报版、《义乌商报》加拿大版、《欧洲时报》义乌商报版、《南美侨报》义乌商报版、《非洲华侨新闻报》义乌商报版、《澳洲日报》义乌商报版以及亚洲版等七个海外义乌专版。7家报纸每月一期,每年共计各84个对开专版。这些专版加大了对新丝绸之路和“义新欧”中欧班列的海外宣传力度,得到了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也触动了很多外媒的新闻嗅觉。据统计,2014年度七个海外专版共刊发相关文章260多篇(次)。《欧洲时报》义乌商报版、《南美侨报》义乌商报版等海外专版还为《习主席以“义乌元素”诠释中国梦》《“义新欧”中欧班列带来更大商贸机遇》等文章配发了短评。为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助推作用。 (作者是《义乌商报》总编办主任记者)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