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助词“的话”的语用功能考察
2015-03-04姜露
姜露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假设助词“的话”的语用功能考察
姜露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的话”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可以做话题标记、假设助词和停顿助词。从三方面考察假设助词“的话”的语用功能:(1)从与关系标记搭配的情况考察其搭配机制;(2)从与“如果”的比较考察其语义管控范围;(3)从与假设连词的搭配,考察其是否加强假设语气。
假设助词“的话”;语义管控范围;假设强度
一、引言
学界专门研究“的话”的文章并不多见,张谊生(2002)指出“的话”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里使用频率很高,分为“的话1、的话2、的话3”。“的话1”为结构助词“的”+名词“话”;“的话2”附在具有表述性的各类语言单位之后,既具有一定的关联功能、情态功能和管界功能,又具有多样的篇章功能和语用功能;“的话3”在反问句中形成,以反问的方式来否定对方因误解而说的话,以消除对方误会。[1](368−373)江蓝生(2004)则主要讨论了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过程。[2](387−388)罗进军(2008)将“的话”放在“如果说……的话”整体框架中,检视整个有标假设复句。[3](21)赵国军(2009)认为,“的话”是现代汉语中专职表示假设语气的语气词,它用在假设条件分句的末尾,表示假设语气。[4](50)谢晓明,陈琳(2012)考察了“的话”的话题标记功能,认为“的话”可以用来标记论元共指式话题、语域式话题和分句式话题,它对话题具有强化作用,对话题焦点具有调控作用。[5](31−33)付琨(2012)考察了后置关联标记“的话”的篇章分布与关联特征。[6](99−103)贺娟萍(2014)比较和区分了表假设的“呢”与“的话”的异同。[7](22−23)金莉娜(2014)讨论了话题标记“的话”的四种标记功能。[8](79−82)从“的话”具体可以和哪些关系标记搭配以及搭配机制,以及当“的话”前出现多个小句时,“的话”的语义管控范围如何,假设强度如何,来讨论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看到。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的话”与关系标记的搭配情况及其深层搭配机制,以及假设助词“的话”的语义管控范围和假设强度。
二、假设助词“的话”与关系标记的搭配情况及其搭配机制
假设助词“的话”除了单独使用,还可与假设关系标记、部分让步关系标记搭配使用。由于假设助词“的话”与假设关系标记具有逻辑上的顺承性,因此,与假设关系标记的搭配毋庸置疑。本文重点考察“的话”与让步关系标记的搭配情况。让步句式是先让步后转折的复句句式,也叫让转句式。让步句的四个子类,可以分别叫做容忍性让步句、虚拟性让步句、无条件让步句和忍让性让步句。在表达上,它们所起的作用有实让、虚让、总让和忍让(邢福义,2001)[9](467)。本文按照邢福义的分类标准,对51个让步关系标记(姚双云,2008)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10](106),逐一考察了与“的话”的搭配情况,见表1。语料采自华中师范大学复句研究语料库,该语料库收录了《人民日报》和《长江日报》中关于“的话”的4263条语料。
通过检索发现,假设助词“的话”与实让标记、总让标记、忍让标记语义上不兼容,只与部分虚让标记搭配:与“即使”搭配14次,与“即便”“就算”“哪怕”分别搭配1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弄清楚“假设”的内涵以及让步句的实质。理论上说,如果假设助词“的话”和虚拟性让步句能搭配,两者必然有契合之处。如果和实让、总让和忍让标记不能搭配,两者必然有冲突之处。
表1 让步关系标记分类表
罗晓英指出“假设”是指目前还未成为现实的情景,分为:一,“可能假设”指假设前项是未知或未然的。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前项的情况对听话人来说是没证明的或是未知的,后项往往是一种猜测,常用疑问句表示。②暂未实现的,虽然现在暂未实现,但将来完全可能出现和存在。二,“违实假设”指不符合事实的,由于说话人的某种需要临时模拟出来的一个情景(“事实”包括真理,自然规律,自然界的特性和已发生的事情)。[11](9)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假设”与“事实”不具有同向性,要么在空间上与之背向而驰,要么在时间上超过“事实”的范畴。只要复句关系标记蕴含以上任意一种情况,那么和“的话”搭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容忍性让步是对事实的让步。[12](368)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对事实的让步”不等于“违背事实”,又因为该标记重在事实,不具备表示“可能假设”的条件,所以不能和表示假设意味的“的话”搭配;无条件让步是对各种条件的总体让步[12](370),所让步的情况是虚是实并不重要;忍让性让步是心理上意志上的让步。[12](369)在虚指问题上,和总让相同,而表示假设意味的语气助词“的话”具有严格的搭配限制,不能和表客观事实的让步标记搭配。
虚拟性让步是对虚拟情况的让步[12](369),分为实言虚让和假言虚让。可以和假设助词“的话”搭配的只有假言虚让。由于让步具有让转之意,具有逆属性,而表“可能假设”的句子具有顺承性,所以假言虚让的虚拟和假设的范畴只能属于“违实假设”。而实言虚让重在对事实的让步,强调事实,而不违背事实,可以用“虽然”替换,退出虚让的范畴,所以不能和假设助词“的话”搭配。举例如下:
(1)即使安排的话,也极易浮光掠影,很难摸到真情。(《人民日报》1988年02月03日)
(2)克拉克称,即使行动快一些的话,在拉塔还没被指明杀害了他妻子时,也不会将他关进监狱的。(《长江日报》1993年02月17日05版次)
(3)我们希望,乔森潘和我有可能同宋双举行会晤,即使我们不能举行一次像去年九月新加坡三方会议那样的正式会议的话,至少也应该举行一次三方会晤。(《长江日报》1982年02月22日03版次)
(4)越南老百姓即使实际上没有饿肚皮的话,也是经常不够吃的。(《人民日报》1980年02月16日)
(1)(2)属于违实假设范畴,假言虚让。(1)与现在事实相违背,表示现在还没有安排。(2)与过去事实相违背,指当时行动有些慢。(3)(4)属于实言虚让。(3)表明我们的确没有举行一次像去年九月新加坡三方会议那样的正式会议的能力,(4)表明老百姓实际上没有饿肚皮。这里必须明确的是,“即使”可以替换为“虽然”。“的话”在这两个句子中,并不表示假设语气,而是表示停顿,可以删去。
(5)我们希望,乔森潘和我有可能同宋双举行会晤,虽然我们不能举行一次像去年九月新加坡三方会议那样的正式会议,至少也应该举行一次三方会晤。(《长江日报》1982年02月22日03版次)
(6)越南老百姓虽然实际上没有饿肚皮,也是经常不够吃的。(《人民日报》1980年02月16日)
三、假设助词“的话”的语义管控范围
“如果”放在句首,通常和“那么,就”连用, 表假设意义。“如果”的假设意义可以管控到“那么,就”之前的所有小句。此时,“那么,就”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承接上句,引出结果;二是成为和“如果”不在同一层级上的表假设语义管控范围的形式止标。本文对“如果A,B(C,D……)的话,……”(A,B,C,D均为小句)进行了统计,发现在有效的107条语料中,“如果……的话,……”69条,占总数的64.49%;“如果……的话,就……”20条,占18.70%;“如果……的话,那么……”18条,占16.81%。这表明“如果”和“的话”连用后,就很少再用“就”或“那么”衔接后面小句。此时,“的话”不仅是一个假设助词,而且替代了“就,那么”,成为了和 “如果”在同一层级上的表假设语义管控范围的止标。由于“如果”作为起标,常和不在同一层级的止标“那么,就”以及处于同一层级的止标“的话”配对出现,所以具有强大的语义管控能力,可以管控止标之前的所有小句。而“的话”作为表假设意义的止标,单用时,能否管控前面的所有小句呢?和“如果”的假设语义管控范围相同吗?本文对上述107条语料逐一进行了裁剪,通过删去起标“如果”,考察止标“的话”表假设义的管控范围。
A类: 当“的话”前出现关联式复句时,“如果”和“的话”的管控范围相同。关联式复句主要包括转折类复句(转折标“而,而是,但”,让步标“宁肯,也”)、并列类复句(递进标“且,而且,并且,并,甚至”,选择标“或,或者”,并列标“又”)、因果类复句(目的标“从而,以此”)。张谊生指出:“‘x的话’的x都具有明确的表述性,都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事件。”[1](362−363)由于复句内部有这些复句标记将小句连结起来,因而具有整体性和表意上的完整性,所以即使删去“如果”,“的话”的假设意义仍然会管控到前面的整个复句。举例如下:
(7)a. 如果这个公司纯属是出于“义举”,而没有商业目的的话,为何不将价值160万元的住房捐给“无房户”? (《长江日报》1995年07月20日05版)
b. 这个公司纯属是出于“义举”,而没有商业目的的话,为何不将价值160万元的住房捐给“无房户”?
(8)a. 如果“请客吃饭”是工作需要、交往需要,又是在规定范围内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能科学地吃呢?(《长江日报》1997年01月05日01版)
b.“请客吃饭”是工作需要、交往需要,又是在规定范围内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能科学地吃呢?
(9)a. 如果在幼儿时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刺激脑细胞活动的话,记忆分子的核酸就会增加,就能培养出脑细胞质量高,头脑聪明的人来。(《长江日报》1993年02月02日06版次)
b. 在幼儿时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刺激脑细胞活动的话,记忆分子的核酸就会增加,就能培养出脑细胞质量高,头脑聪明的人来。
(7)有转折标“而”,(8)有并列标“又”,(9)有目的标“以此”,所以(7)(8)(9)的a,b中“如果”和“的话”的假设语义管控范围相同。
B类:当“的话”前出现意合式复句时,“的话”与“如果”的管控范围要么相同,要么小于“如果”的管控范围。
(一)“的话”与“如果”的管控范围相同
第一,意合式复句的第一个小句中包含心理动词如“想,以为,认为,希望”或者能愿动词,如“能”。举例如下:
(10)a. 试想如果赠方本着对公不对私的原则,秉公节俭办事的话,那些“管事者”当真就会“卡”住你的脖子么?(《长江日报》1987年01月06日02版次)
b. 试想赠方本着对公不对私的原则,秉公节俭办事的话,那些“管事者”真就会“卡”住你的脖子么?
(11)a. 如果我们以为躺在历史和古人的身上,就可高枕无忧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长江日报》1991年10月25日04版次)
b. 我们以为躺在历史和古人的身上,就可高枕无忧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12)a. 如果能用心力去思考,以自己的内力来带动的话,这种使用的效率要比利用效率高得多。(《人民日报》1994年05月27日)
b. 能用心力去思考,以自己的内力来带动的话,这种使用的效率要比利用效率高得多。
(10)(11)中的心理活动动词“想,以为”和(12)中的能愿动词“能”都能表示可能性,实际情况并未发生,只是假设某种情况,所以即使删去“如果”,“的话”的假设语义仍可以管控到整个意合式复句。
第二,意合式复句中的第一个小句是典型的违实假设。
(13)a. 如果我是上帝,能够决定谁将赢得世界杯的话,我当然选定巴西队。(《长江日报》1998年06月08日14版次)
b. 我是上帝,能够决定谁将赢得世界杯的话,我当然选定巴西队。
(13)中“我是上帝”是明显的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属于典型的违实假设,所以“的话” 的假设语义可以管控到“我是上帝”这个小句上。
第三,意合式复句中的小句之间共享某一成分。
(14)a. 如果政府在此日期之前还不作出让步,答应大学教授们的要求的话,他们也会给政府点“颜色”瞧瞧。(《长江日报》1994年12月26日10版)
b. 政府在此日期之前还不作出让步,答应大学教授们的要求的话,他们也会给政府点“颜色”瞧瞧。
(14)b“的话”前的意合式复句的两个小句共享了否定副词“不”。“政府在此日期之前还不做出让步,(不)答应大学教授们的要求的话,……”后面的小句对前一小句有一定的依赖性,不能脱离前一小句而单独表假设。“政府在此日期之前还不做出让步,如果答应大学教授们的要求的话,……”显然,此句不成立。假设助词“的话”的语义管控范围必须延伸到前面一个小句。
(二)“的话”的管控范围小于“如果”的管控范围
(15)a. 如果刘发光给他讲道理,不替他顶班的话,那是会引起他反感的。(《人民日报》1986年02月27日)
b.刘发光给他讲道理,不替他顶班的话,那是会引起他反感的。
(16)a. 如果谢、齐、约3人最后积分一样,要比小分的话,谢军的小分并不占优。(《长江日报》1997年12月29日10版次)
b. 谢、齐、约3人最后积分一样,要比小分的话,谢军的小分并不占优。
(15)a中“如果”管控A. 刘发光给他讲道理B. 不替他顶班,表明事实上刘发光没有给他讲道理。而b中由于A,B小句之间既没有关联标记,又没有共用成分,A中既没有心理动词也没有能愿动词,且A也不是典型的违实假设,一旦删去“如果”,小句A马上变为既定事实,“的话”仅管控小句B。同理(16)b中删去“如果”则“谢、齐、约3人最后积分一样”成为了事实。
四、假设助词“的话”的假设强度
张谊生在《助词“的话”的附着对象和表义方式》中指出:“所谓情态功能,就是指‘的话’同假设连词一起合用时,其表达功能,从连接的角度看,成了可用可不用的羡余现象。”同时指出“的话”的情态功能主要是表或然性的。[1](362−363)这里的“或然性”就是“的话”的假设功能。谢晓明(2010)指出:“如果将标示假设关系的关系词语重复使用,可以使所假设的条件在语义上得到强化,进一步增强假设的语气,从而使语言表达显得更加委婉,舒缓。”并认为“如果……的话,……”比“如果”单用时委婉客气一些。[13](35)
本文通过考察大量语料,发现假设助词“的话”和假设连词搭配,并不都能加强假设语气,但都能使表达更加委婉。以物理学中的电学概念为类比,一个物体可以带正电、负电,也可以不带电。正电和负电结合在一起时,两者相斥,所带电量减少。正电和正电相吸,所带电量增加。“的话”和假设连词搭配时,有时会增强假设强度,有时会削弱假设强度。由于假设有可能假设和违实假设两个范畴,因此越偏离事实,假设强度就越大。本文以典型假设连词“如果”和“的话”的搭配为例,采用独创的图示法进行演绎。
A类:假设强度:如果……的话<如果(客观事实只有一种情况)
(一)事实取代法
(17)a. 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这么做。
b.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不会这么做。
(17)a、(17)b均有责备语气,但(17)a语气强硬,(17)b较委婉。由于现实生活中,“我”和“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体,因此不能等同。如果一个句中的“我”能够完全等同 “你”,则这个句子的假设强度最大,见图1。
图1 事实取代演绎图
(17)a“如果我是你”表明了客观事实只有一种情况,即我取代你,然后实行后面的行为。可以表述为“我1→你”,此时“如果”的假设功能已结束。由于(17)a、(17)b共享“如果我是你”这个成分,因此,(17)b中此部分也可以表示为“我1→你”。(17)a中“我2”是“我1”取代“你”后的产物,和“我1”完全等同。即“我2=我1=你”。(17)b中“我3”是我1取代你后的产物,但由于“的话”的出现,“我3”按照事实又分为“我参与”和“我不参与”两种情况,因此,削弱了我的主观参与性,从而,导致“我3”不能完全等同“我1”也就不能完全取代你。综上所述,(17)a由于完全违背事实,所以假设强度相对(17)b而言最大。从语用学角度分析,(17)b有旁观者的心态,而(17)a主观参与性更强。
(二)事实反转法
(18)a. 当时如果休息好, 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复发。
b. 当时如果休息好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复发。(《长江日报》1996年06月12日13版)
“当时如果休息好”表明客观事实只有一种情况,即当时没有休息好。 用了“如果”,“休息好1”强制性地取代了“没休息好”,可以表述为“休息好1→没休息好”。(18)a“休息好2=休息好1”因而可以完全取代“没休息好”。(18)b“休息好3”是“休息好1”取代“没休息好”的产物,但由于后附“的话”,表明事实是“没休息好”,因而削弱了“休息好3”的意味。所以,“休息好3”不能完全等同于“休息好1”,也就不能完全取代“没休息好”,见图2。因此,(18)a的假设强度高于(18)b。
图2 事实反转演绎图
B类:假设强度:如果……的话 > 如果(客观事实为两种情况)
(19)a. 如果邱吉尔的党愿意,我们也可以同它合作。
b. 如果邱吉尔的党愿意的话,我们也可以同它合作。(《人民日报》1994年06月19日)
“如果邱吉尔的党愿意”表明客观事实有两种,一是邱吉尔的党愿意,一是不愿意。“如果”的假设功能表现为在两种事实中选择一种作为条件。(19)b中由于“的话”的出现,所以事实又分为了“愿意”和“不愿意”两种情况,“的话”的假设功能在于加强了“愿意”的可能性,所以从整个句子看来,(19)b比(19)a表“愿意”的假设强度更大,见图3。
图3 事实选择演绎图
(20)a. 取证时间如果4个月不够,也是可以延长的。
b. 取证时间如果4个月不够的话,也是可以延长的。(《长江日报》1995年01月05日05版次)
同理,(20)b中当“如果”和“的话”连用时,假设强度要大于(20)a,见图4。
图4 事实选择演绎图
综上所述,当客观事实是一种情况时,假设连词的功能是用一个虚拟的条件取代客观事实。而与之搭配的“的话”的假设功能使虚拟的条件不能和客观事实进行等值替换,因而削弱了假设强度。当客观事实本身存在两种情况时,假设连词的功能只是在其中选择一种,“的话”进一步加强了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因而,和假设连词搭配时,加强了假设强度。
五、结语
根据本文的讨论,对于假设助词“的话”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的话”除了与假设关系标记搭配外,还与部分虚让关系标记搭配。二是“如果”和“的话”的语义管控范围相同,当且仅当①“的话”前出现关联式复句;②“的话”前出现包含心理动词、能愿动词的意合式复句;③意合式复句中的第一个小句是典型的违实假设;④意合式复句中的小句之间共享某一成分。若“的话”前只是单纯地出现意合式复句,则“的话”小于“如果”的管控范围。三是“的话”和假设连词搭配时,有时会增强假设强度,有时会削弱假设强度。由于假设有可能假设和违实假设两个范畴,因此,越偏离事实,假设强度越大。
[1] 张谊生. 助词与相关格式[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2] 江蓝生.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 中国语文, 2004(5): 387−400.
[3] 罗进军. “如果说p的话,q”类有标假设复句检视[J]. 汉语学习, 2008(5): 21−26.
[4] 赵国军. 表假设的“吧”与“的话”[J]. 汉语学习, 2009(4): 50−55.
[5] 谢晓明, 陈琳. “的话”的话题标记功能及相关问题讨论[J].语文研究, 2012(4): 31−35.
[6] 付琨. 试论后置关联标记“的话”的篇章分布与关联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3): 99−103.
[7] 贺娟萍. 表示假设的“呢”与“的话”[J]. 语文学刊, 2014(10): 22−23. [8] 金莉娜. 论话题标记“的话”[J]. 现代语文, 2014(1): 79−82.
[9] 邢福义. 汉语复句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10] 姚双云. 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1] 罗晓英. 现代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研究[J]. 广州: 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10
[12] 邢福义, 汪国胜主编. 现代汉语[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3] 谢晓明. 假设类复句关系词语连用情况考察[J]. 汉语学习, 2010(2): 29−36.
Exploration into pragmatic function of hypothetical auxiliary “dehua”
JIANG Lu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The word “dehua(的话)” can be used as a topic marker, hypothetical auxiliary as well as pause auxiliary. The essay analyzes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 auxiliary “dehua”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ly, the word is examined from the collocation with relation markers. Secondly, the essay discusses the sphere of semantic governance of the auxiliary“dehua”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ruguo(如果)”. Thirdly, the hypothetical strength of the word is explored from the angle of collation with hypothetical conjunction.
hypothetical auxiliary “dehua”; the sphere of semantic governance; hypothetical strength
H146.3
A
1672-3104(2015)04−0257−05
[编辑: 胡兴华]
2015−04−17;
2015−06−19
姜露(1987−),女,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国际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