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读到唐诗,有多幸运?
2015-03-03六神磊磊
□ 六神磊磊
现在读到唐诗,有多幸运?
□六神磊磊
一
400年前,大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公公正在乱搞的时候。有一位老人,默默脱下了官袍,整齐叠好。外面有人喊:胡书记,你怎么还不出来?我们等着接你去德州上任呢。
“上任?”老先生淡淡一笑,自言自语:再见官场!我早已厌倦。
我要回到家乡,用剩余的岁月,去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编一部最全的唐诗,不要再有遗漏,不要再有散佚,让后世子孙都能读到它!”
让我们记住这个老先生的名字——胡震亨。
二
那时候,唐诗正以今天物种灭绝般的速度在失传。据胡震亨估算,到他所处的年代,唐诗已经至少失传了一半。
先问一个好像不太科学的问题:在所有唐诗里,最猛的是哪一首?有不少人会回答:《春江花月夜》,所谓“孤篇压全唐”嘛;那么作者是谁?不少读者也能答上:张若虚。这位张先生写出了这么猛的作品,一定是个大名人了?没错,他当时就被人尊称为“吴中四士”,江湖地位就算不如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也差不多够“五散人”了。
然而,这么猛的一位先生,到今天留下来了多少诗呢?答案很令人震惊——只有两首。
此外,唐代的五言绝句里哪一首最猛?有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王之涣。
这个王猛人有多少诗留了下来?答案令人触目惊心:只有六首。
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白日依山尽”、“海上明月共潮生”被湮灭失传?
三
王之涣、张若虚先生的遭遇,不是偶然的。
李白有多少诗留了下来?最惨的说法是:大概十分之一。伟大的天才写了一辈子诗,估计有五千到一万首,十之八九我们永远见不到了。
李白去世前整理了毕生稿件,郑重托付给了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10卷,然后……失传了。
那些湮灭掉的诗文,都是因为水平烂吗?不是的。比如唐人记载说,李白的《大鹏赋》和《鸿猷文》特别伟大,让上一代辞赋霸主司马相如都汗颜。今天,《大鹏赋》幸运地流传了下来,但《鸿猷文》呢?对不起,没有了,永远淹没在了历史中。
再说杜甫。这个同样伟大的诗人,四十岁之前的诗几乎全部失传,而他活了多少岁呢?只有58岁。
还有“初唐四杰”里坐第一把交椅的王勃,没错,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那个,他的集子艰难地流传了几百年,终于在明代彻底湮灭。
孟浩然算幸运,死了没几年,就有人给他编诗集,但许多诗当时就已经散佚;还有伟大的李商隐,亲自编了四十卷诗文集,可惜全部失传,没一卷留下来。他的诗是多年之后人们陆续一点点搜求到的。
在当时,号称最全最完整的唐诗,叫作《唐诗记》。胡震亨找到这套书,只翻开第一卷就怒了:“开篇就把人家唐高祖李渊爷爷的一首诗给记漏了,这也号称是最全的唐诗吗?”
他下定决心:再不编一本完整的唐诗出来,我们怎么对得住那些伟大的前辈诗人?
有人不解:老胡,这么难的事情,你一个人干,凭什么能干成?
老胡充满信心:就凭我家的万卷藏书!所谓“万卷藏书”,一点也没有吹牛皮。他家有一个巨大的藏书楼,叫作“好古楼”,包罗万象,“收藏图书万余卷”。
老胡本人的学问也很渊博,十八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人,这都不说了,而且涉猎广泛,连兵书都啃。
1625年,老胡挽起袖子,干了起来。无数个昼夜过去了,终于有一日,胡震亨放下笔,完成了著作。时间已经是1635年——他整整工作了10年。这部巨著,被取名为《唐音统签》。更夸张的是,老胡还不过瘾,又用了七年时间,吭哧吭哧写出了研究李白杜甫的《李诗通》《杜诗通》两部大书。这时,已经七十四岁的老人才露出微笑。这样一个人,《明史》竟没有他的传,但那又怎么样呢?历史无视他,却不敢无视他的巨著,《明史·艺文志》里收了好多他的书。
四
至此,全唐诗的编纂伟业算是完成了?还没呢。
第二位猛人登场了,他的名字叫作钱谦益。一听到这个名字,估计立刻有人开骂:呸!大汉奸!没错,你可以叫他大汉奸。他是东林党的领袖、明朝的礼部尚书,却带着老婆投降了清朝,照样做大官。不过,“大汉奸”就一定做大坏事吗?历史要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钱谦益是研究唐诗的大咖。今天要想研究杜甫,都没法不读他的注。老钱下决心要编一本全唐诗,轰轰烈烈地搞了很多年,估计已编到了数百卷的规模,却天不假年,挂了。
另一个猛人出现了,他叫季振宜。他发现了老钱的残稿,重新开始全唐诗的编辑工作。季先生和前面的胡震亨、钱谦益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里的书多。江湖人送外号“藏书天下第一”“善本目录之王”。
他的藏品又牛到什么程度呢?仅举两件他老爹的藏品,你随便感受一下:一件叫作《神龙兰亭序》,是王羲之先生的《兰亭序》传世最精美的摹本,没有之一。众所周知,《兰亭序》的原件没有了,神龙兰亭本就是最牛的。另一件叫作《富春山居图》,没错,现在大陆收了一半、台湾收了另一半。
为了编好全唐诗,季振宜挑灯夜战,努力工作。又十年过去了(这些猛人写书,动不动就是以十年计算的),他终于编出了一部宏伟的唐诗集,共七百一十七卷,每年仅诗人的小传就要写两百篇。
仿佛上天的安排般,在书稿编成的第二年,季振宜就病倒了,很快撒手人寰。
现在,三位猛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两部庞大的书稿,只差最后一项工作——把它们合并起来,修补完善,成为理想中的《全唐诗》。
五
第四个猛人于是出场了。
他是大家的老熟人,康熙皇帝。他撂出狠话:“朕,要把我家里所有的全唐诗拿出来,加上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搞出一本《全唐诗》。”
究竟选谁去修书印书呢?康熙皇帝选定了一个人——江宁织造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公元1705年,曹寅督率十位翰林官,在扬州开局修书,编纂《全唐诗》。仅一年后,曹寅等人就完成了工作,把《全唐诗》放在康熙皇帝的面前。
面对这部中国所有大一统王朝中唯一的断代诗歌总集,康熙亲自写下了骄傲的序言:“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厘为九百卷。”“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荟萃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矣!”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