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移动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实践研究

2015-03-02卢潇等

软件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学习共同体移动学习

卢潇等

摘要:为探究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内部运行规律及其对学习者知识发现的积极作用,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前期需求和后期结果进行调研,以行动研究法开展为期10周的实践研究,并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共同体功能。研究表明,移动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学习者发展,学习者与助学者是主要的内部结构力量,凝聚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成员投入时间、共同学习氛围、个人毅力、移动设备等因素对学习效果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移动学习;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

DOIDOI:10.11907/rjdk.143579

中图分类号:TP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10011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A107)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卢潇(1992-),女,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

0 引言

移动学习共同体兼具移动学习[12]和学习共同体[3]的特点,是泛在学习环境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可以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知识建构与交流协作。目前,移动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较少,其实践研究则更少,其在运行中存在怎样的规律以及如何促进成员发展,实现共同愿景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1 移动学习共同体构建

1.1 前期需求调研

问卷实发1 200份,有效回收1 064份,有效回收率为88.67%。调查对象为大二、大三学生,涉及理科专业11个、文科专业3个,旨在扩大调查人群,消除偶然性及可能因专业不同带来的差异性。调查结果如下:移动设备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基本达到100%,每人至少拥有一种移动设备支持上网,且使用无线上网较为频繁;电脑使用频率一天一次或两三天一次的比例达到82.25%;在调查人群中,66.67%的大学生进行过移动学习,但只有11.23%参加过移动学习共同体;95.66%的人表示在移动学习共同体能促进学习的情况下愿意加入;此外,58.79%的大学生认为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空间很大。

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学生具有参与移动学习共同体的条件;②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愿意参与移动学习共同体。

1.2 共同体成员组成

基于前期的调查结论,本次研究组建了包含20个成员在内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成员来自不同城市的不同大学,其中,师范类、理工类、综合类和医药类院校分别有3所、8所、5所和1所,涉及教育技术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法学、化学、生物工程、药学、预防医学等15个专业。

1.3 学习环境构建

针对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内部特征,本研究团队利用两周时间对学习环境进行如下构建:

(1)移动设备使用。移动学习必须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而且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移动设备具有移动性、接入便捷性、资源易取性、学习辅助性、可扩展性以及能够实现实时交流[4]。在共同体内部调查中,每位成员至少拥有一台支持上网的移动设备,且使用无线上网较为频繁。学习者可利用手机、电脑等,随时查看共同体内的资源,实现成员间的实时交流。这些移动设备为共同体运行提供了条件。

(2)平台搭建。大学生群体对QQ的使用颇为广泛,操作熟悉,且其界面生动、功能多样、简单易用,颇受大家青睐。将其应用于共同体可以很好地为之服务。QQ群的私聊实现个别化交流和辅导,群聊、群论坛实现集体讨论和答疑,多人语音、视频实现群体会话与交流,文件传输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发布和分享,邮箱实现成员之间的随时联系[5]。鉴于上述功能及共同体成员的QQ使用情况,决定利用QQ作为共同体的交流平台,同时利用飞信作为辅助手段,确保每次资源的共享、论坛的发帖、任务的提交能够被成员所接收。为力求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和交流的便捷性,QQ群和飞信群内名片均采用真实姓名、学校,实现共同体的透明性和成员的公开性,减少信息交流的阻力。

(3)学习资源筛选。通过成员间协商交流,本次实践选择“英语四六级”作为学习主题。为切合学习主题,学习资源主要是关于四六级的听力、匹配阅读、仔细阅读、段落翻译、写作等内容,并采用视频、音频、文本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提供网络课程、素材、每日一句、英语美文、英文猜谜语等,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另外,还发动所有成员共建学习资源库。

(4)评价机制设计。对于移动学习共同体而言,成员来自不同地域,在各自的时空里是否真正进行共同体学习不得而知。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用来督促学习、调节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非常必要。本次实践注重发展性评价理念,重视对成员过去、现在的考察,以促进其未来的发展。采用个人及小组二维评价方式,将每位成员的测试成绩绘成折线图,与先前知识水平进行纵向比较,直观表现个体在一定阶段内的学习情况,形成过程性评价;将四级组和六级组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成员间差距,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参与共同体的积极程度、成绩提高幅度以及是否维护共同体规范,并根据标准对成员进行量化加减,如:上传一次资源加0.5分,测评成绩在小组前20%加2分,无故不参加集体讨论减2分,每周测评不上交减2分等。管理员在每周测评之后,将量化表共享至QQ群,供成员查看。

2 移动学习共同体实践探究

基于前期构建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开展了为期10周的实践。根据成员具体情况分为四级组和六级组,并选择两名英语水平较高者兼任助学者角色,内容涉及高频词汇短语、英语美文、英文谜语、网络课程、专项练习、发帖求助、OMG美语、动画故事、周六讨论、每周测评等。

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本研究团队决定采用德金(Deskin)行动研究法进行三轮研究。德金行动研究法以螺旋循环模式为基础,是目前行动研究广泛采用的操作模式,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4个环节[6]。

2.1 第一轮行动研究

计划:这一阶段历时2周,主要任务是阅读理解的练习,每天一篇。周末测试,统计正确率。

行动:每天发送一篇阅读理解、5个核心词汇、5个短语到成员邮箱,成员下载学习。另外,每天不定量上传其它资源至群共享,例如:英语美文、英文谜语、网络课程、专项练习、OMG美语、动画故事等,成员根据个人需要自行查看。周六晚7点进行群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成员间的信任与团结,增强凝聚力,从而促进共同体发展。每周测试截止周日晚7点上交,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考核,以激励成员学习。

观察:成员积极性较高,每日练习积极完成,每周测试按时提交,周六讨论积极参加,但共同体内讨论较少。

反思: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自身的语言特点,词汇问题无需讨论;有些问题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很方便地解决;成员遇到问题求助共同体的意识不太强烈。

2.2 第二轮行动研究

计划:根据上轮反思和下一步的任务,本轮行动研究从第3周到第4周开展以下内容:每日1篇作文;每周准备7个话题(每天1个)发表在群论坛,供成员讨论,培养其发帖求助、积极讨论的意识。

行动:每天发送1篇作文、5个核心词汇、5个短语到成员邮箱,成员下载学习;每天不定量上传其它资源至群共享;周六讨论、每周测评等同上一轮行动。此外,对实践项目增加一个环节:每周准备7个话题发表在群论坛,供成员讨论,讨论以英语为主,可以涉及具体问题和英语学习方法等。本环节的话题有:分析句型结构、选词填空怎样做、翻译有趣的句子、盘点2013十大网络流行词英语版、如何抓住图画作文的核心等。

观察:成员对话题较感兴趣,积极参与,调动了发帖讨论的积极性,并增强了共同体内部的交流互助意识。与此同时,通过交流,发现部分成员学习进度有些落后,甚至不能完成每日的作文练习。

反思:英语做题需要标画,用电脑或手机不方便进行练习;成员课业及日常活动较多,课余时间有限,对于每日资料不能做到及时学习;模块学习不符合个人特点,成员在听力、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水平不尽相同,对提高自身薄弱部分要求迫切,而对比较擅长的内容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3 第三轮行动研究

计划:根据第二轮行动的反思,本轮行动从第5周到第10周作出以下修改:取消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无纸化练习的方式;资料发放的频次降低,不再每日一发;将模块学习进行改版,学习内容不只局限于本周学习点,兼顾其它内容。

行动:进行以下调整改善共同体:①采取纸质形式进行练习,利用个人手头资料,每周一套真题,周末上交(因写作和翻译不好统计,重点统计听力和阅读部分);②考虑到基础学习的重要性,词汇和短语将继续每天发送,其它资料以共享的方式每两天上传一次;③学习内容以本周学习点为侧重点(第五、六周:听力;第七、八周:翻译;第九、十周:选词填空),同时兼顾其它内容,成员根据个人英语水平自主选择。

观察:修改后成员学习的空间、自主选择性、弹性更大,更大限度地保证了成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效果明显提高。

反思:经过三轮行动研究,成员对共同体产生了认同感,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人际交流,培养了自我管理、协作学习、问题探究等能力。

3 实践效果调查

实践结束后,以折线图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对成员的学习结果和共同体实践体验进行调查,具体如下:

(1)根据四级组和六级组的测试成绩,得出两组折线图,每条折线代表每位成员的测试情况,如图1、图2所示,成员的答题正确率大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四级组成员10和六级组成员2、3、5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

图1 四级组测试结果

图2 六级组测试结果

(2)实践结束后,本研究团队向成员发放后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成员对共同体的看法、在实践活动中真实的参与度及对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展望。共计20份,回收率100%。

成员在移动学习共同体中收获很多,如图3所示,全部成员认为在移动学习共同体内获得了多样的学习资源,95%的成员在共同监督下,认真学习,并且75%的学习者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另外,75%的成员在该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60%的人在共同体中获得了情感体验;还有一部分人学到了其它方面的知识,丰富了内心世界。

图3 在移动学习共同体中的收获

此外,与个人学习相比,移动学习共同体发挥了其优势。在共同体中,所有成员轻松获得多种资源;90%的学习者避免了个人学习的难持续性;85%的成员减少了个人学习的盲目性; 75%的人则更快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移动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得到了成员的认同。

4 研究结论

通过对三轮行动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移动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学习者可以培养自主、协作和思考的能力,促进知识建构与自我发展。

(2)学习者与助学者是移动学习共同体主要的内部结构力量。学习者是知识建构、交流对话的主体,是资源的分享者、活动的参与者、共同体的维护者;助学者则担当答疑、引导学习者行为、关注学习动态、调整进度等角色。

(3)凝聚力作为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内在力量,是移动学习共同体取得成功的关键。

(4)在移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投入时间、共同学习氛围、个人毅力、移动设备等因素对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

5 研究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移动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建议如下:

(1)移动学习共同体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构建移动学习共同体前期,应基于学习者的共同愿景确立学习主题以保持统一的学习目标,根据成员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移动设备与交流平台,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设计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实践过程中,分析成员的学习反馈并随之调整共同体活动,以便取得更好绩效。另外,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的特点,需要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来促进学习者发展。

(2)应增强共同体的交流意识和凝聚力。在共同体运行初期,成员间交流探讨的意识往往不太强烈,可在论坛定时发布主题性帖子,为学习者提供畅所欲言、自由讨论的场所,引导他们遇到问题积极交流探讨。运行中期,应组织有意义、有价值的集体参与活动,可每周定时讨论,促进成员交流协作,使成员获得参与感、成就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共同体凝聚力。

(3)资源应丰富多样。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最好采用文本、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样学习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需要的、合适的资源。除了所选课题涉及到的内容,还应包括一些趣味性、激励性等调节学习心情的内容,避免成员产生枯燥感。

(4)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促进共同体的发展。评价机制作为督促、诊断、调节学习的手段,对学习者具有积极作用,对于移动学习来说,更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应由成员共同约定并遵守,包括是否维护共同体规范、参与共同体的积极程度、成绩提高幅度等不同方面,保证标准的多元化,并根据标准对成员进行奖惩。可定期修改评价标准,使评价机制保持活力,激发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学习共同体移动学习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