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表外信息披露重要性及局限性

2015-03-02陈晓乐

时代金融 2015年20期
关键词:自创商誉财务报告

陈晓乐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向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决策的信息。而财务报告正是承担这一信息的载体。它是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成果,是沟通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一、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

在财务报告体系中,财务报表处于财务报告的中心地位,报表附注及其他财务报告起支持和补充作用。某些有用的信息最好通过财务报表提供,但是某些信息要由或只能由附注、其他财务报告提供。如重要的会计政策、重要的估计和判断等[1]。

根据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项目是否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这四个特征。又可分为表内和表外。符合这四个特征的即可分为表内进行确认,不符合的要在表外进行披露。

(一)可定义性——该项目必须符合某个会计要素的定义

比如:与自创商誉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以及商誉的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因此,《商誉不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2006)的第十一条中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可计量性——应予确认的项目应具有相关并充分可靠的可计量属性

即可以用数量去描述规模,具备可操作性。比如外购商誉是由于企业间并购行为而产生的,IASC第22号《企业并购》明确提出:“交易发生时,企业的购买成本超过企业从相关方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应作为商誉并确认为一项资产。”[2]而自创商誉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项费用的支出究竟哪部分是可以形成自创商誉,而哪部分又能确认为费用,我们很难区分并且也没有办法计量。因此自创商誉不应确认入账。

(三)相关性——应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息息相关

(四)可靠性——信息应真实可靠、不偏不倚

而报表之外的披露也就是表外披露可以不完全符合这些特征。表外披露是指在财务报表内不能反映出来的,但是又必须进行说明以确保能够帮助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准确理解财务信息。比如:最近企业的经营情况、最近发生的重大事项以及采用的经营战略等。凡是对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但是却无法在表内进行确认时,都应该在表外进行披露。表外披露由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两部分组成。

二、表外信息披露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

(一)在偿债能力分析中的重要性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的,与偿债能力有关的主要就是或有负债。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以下四方面内容必须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其他或有负债”[3]。

由于存在或有负债,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负债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的负债总额,因此,利益相关者在对该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时,必须要将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或有负债考虑进去。比如在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如果存在或有负债,那么分母数值增加,企业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这样就可以发现该企业有夸大短期偿债能力的情形。

(二)在营运能力分析中的重要性

比如,存货有多种计价方法,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上市公司如果采用不适当的计价方法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那么就可能降低该企业的销售成本,从而增加营业利润。

利益相关者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时,要注意附注中披露的应收账款的金额、账期以及该企业信誉等各方面资料从而正确评估企业的坏账风险的高低。金额很大的应收账款以及账龄很长的应收账款都可能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坏账风险,这些坏账风险从轻来讲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重则导致对上市公司*ST,甚至摘牌。

(三)在盈利能力分析中的重要性

在附注中披露的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中,关联方交易是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提高企业利润,粉饰财务报表,达到上市的目的。如母公司将资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卖给子公司,子公司回头在把这些资产按市价或高价卖出,这样就会赚取高额收入,制造出虚增利润的假象,广大投资者因此受到蒙蔽。

总而言之,在财务分析中,如果仅靠会计报表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那么得出的结论过于片面,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要重视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进而做出正确的合理的决策。

三、表外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一)表外披露过载的定义

表外披露过载是指随着经济事项的逐渐复杂化表外披露的信息越来越多,许多与财务不相关的信息也罗列其中,而这些信息对于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没用的,这样就导致信息披露表现出机械增长,大量重复、复杂甚至有不真实数据的存在,而对于信息披露的重点更是让人难以理解,这样就对信息使用者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进行了考验,增加了筛选成本[4]。

(二)表外信息披露的表现及后果

1.披露的信息过于重视披露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这样就导致了在财务报告中会计报表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威胁到了会计报表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表外信息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如果附注本身就难以理解,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更是增加了理解难度,因此降低了信息披露的可理解性。

2.表外信息披露到现在为止尚无统一的规范,披露的内容、方法以及形式等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就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利空间来规避报表确认,在信息披露时使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大显身手”。他们故意将对企业的一些不利的会计信息列入附注中,并仅仅用文字性描述而并不进行量化,或披露也似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相反对于有些不重要的表外信息或者对公司自身有利的财务信息,不管相关与否,就进行大披特披。从而就导致了只需要少量披露的或不需要披露的信息,满满的充斥在表外披露的数量中,信息充分过量,这种行为无疑会降低披露的相关性与有用性[5]。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燕星池.上市公司自创商誉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1983.

[3]佟志超.《浅析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3年第32期.

[4]李培根,许琳.《浅谈表外披露与财务会计的边界问题》[J].《兰州商学院》2010.12.13期.

[5]谢锐彬.《表外信息披露过载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

猜你喜欢

自创商誉财务报告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商誉泡沫中寻找投资机会
体验言语运用之美 激发学生从模仿走向自创
迷雾与历史现场——读李欣荣《自创良法:清季新刑律的编修与纷争》
兰太公司纪委举办庆“七·一”职工自创廉洁文化作品展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事业单位自创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我国部分商誉与国际完全商誉的会计处理比较及启示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