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46例临床分析
2015-03-02马景华
马景华,严 磊,朱 冰,陈 翔
(湖北省新华医院 胸外科,湖北 武汉,430015)
纵膈肿瘤虽然恶性较为少见,多以良性为主,且通常并无明显症状体征,但随着肿瘤的增长,体积的增大,可对周围组织压迫而导致胸闷、疼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1]。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显示,纵膈肿瘤以畸胎瘤最为常见,另外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胸内甲状腺腺瘤以及支气管囊肿等也是纵膈肿瘤较为常见的类型。纵膈肿瘤中,除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差,其他患者多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较为良好的预后。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在纵膈肿瘤中也得到了较多应用[3]。为了探讨全电视胸腔镜在纵膈肿瘤中的应用效果,作者对46例接受全电视胸腔镜切除术的纵膈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纵膈肿瘤患者92例,其中男43例,女49例,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34.7±17.6)岁。其中畸胎瘤44例,神经源性肿瘤24例,胸腺瘤11例,胸内甲状腺腺瘤9例,支气管囊肿6例。肿瘤直径2~7cm,平均为(4.3±2.6)cm。病史1~10年,平均(5.4±3.6)年。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经CT 检查确诊为纵膈肿瘤,且除外手术禁忌证。将上述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大小、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观察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采用健侧单肺通气。患者取左侧或右侧卧位。对于前纵膈肿瘤,取左侧或右侧第5、6 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界处做一小切口作为胸腔镜入口,而胸腺切除多选择腋前线与第3 肋间隙交界处或锁骨中线与第5 肋间隙交界处,其他肿瘤则视位置而定;中纵膈肿瘤,取腋中线与第6、7 肋间隙交界处作为观察孔,而将腋前线与第4 肋间隙交界处及腋后线与第6 肋间隙交界处作为两个操作孔;后纵膈肿瘤则以腋前线第5、6 肋间隙交界处作为观察孔,操作孔则根据肿瘤位置进行适当调整[4]。经上述位置置入胸腔镜,于镜下采用超声刀、电凝钩进行肿瘤周围软组织解剖、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将肿瘤取出之后置入标本袋,送病理检查,术后0.9%生理盐水进行胸腔灌洗,常规置胸腔闭式引流。
对照组患者于全身麻醉下、平卧位接受手术,均采用常规经胸骨开胸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经0.9%生理盐水胸腔灌洗之后置胸腔闭式引流。
疗效评价标准[5]:①治愈:术后无明显疼痛及手术并发症,术后4~5 d 顺利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未见肿瘤复发者为治愈;②术后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半年有复发则为差。对比2组患者治愈率。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观察组治愈率为91.3%,对照组治愈率为80.4%,2组患者治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观察组术后出现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无胸膜粘连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7%(4/46);对照组心律失常5例,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3例,胸膜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4%(P<0.01)。见表3。
表2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3 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纵膈肿瘤多数为良性肿瘤,除外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外,多缺乏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多数患者仅在健康体检过程中被发现[6]。由于部分患者纵膈肿瘤体积较大,导致纵膈附近心脏、大血管、肺、支气管等重要组织器官以及重要神经受压或牵连而引起相应的症状体征,此时则需手术治疗。关于该病的手术治疗,以往主要依赖传统的经胸骨开胸手术,该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术后恢复较慢,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多,另外该手术由于经胸骨实施开胸手术,对美观与上肢的功能恢复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传统开胸术在临床应用中已越来越局限[7]。
电视胸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技术的一种,近年来被广大医务人员与患者广泛认可[8-9]。为了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作者对46例纵膈肿瘤患者采用全电视胸腔镜切除术治疗,并与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中,2组患者治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过程中,由于观察组采用的手术方式为微创手术,故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故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也就较短(P<0.01);微创手术无需常规开胸,组织切开较少,对组织内血管的损伤较小,故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P<0.01);微创手术仅需将胸腔镜置入,所有操作均于胸腔镜下进行,故无需行较大切口,故手术切口长度较短(P<0.01);胸腔镜手术仅需行小切口,经小切口将胸腔镜置入即可开始操作,故手术时间相应明显缩短(P<0.01);又因术中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也较短(P<0.01);创伤小,自然术后患者疼痛较轻,故术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1]徐庆元,温剑虎.115例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4):395.
[2]汤万鑫,郑平,肖敏,等.螺旋CT 多平面成像扫描技术在纵膈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3,9(3):195.
[3]车国卫,刘伦旭.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181.
[4]李海鹏,张保平,王军岐.胸腔镜在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8.
[5]蔡仁中,李高,蔡用清,等.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手术临床价值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75.
[6]周霞,杨智峰,樊艳青.误诊为右上纵膈肿瘤的胸腔内脊膜膨出症1例及相关病例回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5):623.
[7]王箴,吴新天,王明松,电视胸腔镜自体血回输治疗自发性血胸和血气胸[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04.
[8]赵桂彬,崔键,张凯,等.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血气胸[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7):623.
[9]张坤谋.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原发性纵膈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z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