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学前教育重在普及和提高质量

2015-03-02杨威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普及幼儿教师财政

作者简介:杨威(1971-),女,吉林通化人,吉林省通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室主任。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和民众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一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前教育不仅关乎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而且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从普及和提高质量上扎实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普及学前教育是基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可喜的发展。但与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距甚远,还存在着诸如幼儿教师短缺、经费投入不足、城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是普及学前教育,普及强调的是“量”,只有量变才能质变。

1.国家尽早出台《学前教育法》是普及学前教育的法宝。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我国现阶段已颁布了《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但关于学前教育尚没有专门的法律。这势必造成在推进学前教育的进程中,缺乏法律保证。加快学前教育的立法进程,明确学前教育的地位、性质、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家长的责任以及幼儿教师任职资格、待遇保障等,以利于学前适龄儿童在法律的保护下接受公平、公正的学期教育。

2.明确政府主导职责是普及学前教育的关键。“政府主导”是指政府担负学前教育公共职责,从当地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目标,改革和完善学前教育投资机制,拓展学前教育融资渠道,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主导”是宏观层面的指导和管理,绝不能单单靠财政投入来体现其履职,更重要的职责是保障学前教育各项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

3.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普及学前教育就要有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其中,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是否能达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过少且投入不均衡,是造成幼儿“入园贵”、“入好园、入高品质园”难的根本原因。

解决幼儿入园“难”和“贵”的问题,一方面政府的财政经费投入是关键。着眼于不同阶层家庭对学前教育需求不同的现实,政府的财政经费投入应遵循“抓两头、保中间”的投入原则。“抓两头”一是保证将经费投向少量的高品质幼儿园,以便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二是保证将经费重点投向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各级政府应设立贫困地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分区域、分阶段普及学前二年、三年教育。这是普及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突破口。“保中间”是指继续加大已初具规模的现有普通幼儿园财政经费支持力度,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改善和扩大办园规模,提升办园质量。

另一方面,普及学前教育不能全部指望政府。要大力宣传普及学前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制定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并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更多的有识之士和企业团体投身到学前教育事业当中。

4.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普及学前教育的前提条件。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首先应保证幼儿教师的数量能适应普及学前教育的规模的要求。在学前教育普及阶段,可适当降低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一方面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闲置的资源发展学前教育,把适合(下转22页)

猜你喜欢

普及幼儿教师财政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