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2015-03-02曹嘉纯
作者简介:曹嘉纯(1992-),女,江苏苏州人,扬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一、终身教育的基本理论
在1965年,由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设想,系统地对终身教育原理做了说明。在他的理论中,终身教育是解决人类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当时传统教育观认为,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时期,前半生负责受教育,后半生负责工作。保罗·郎格朗则是强烈地批判了该观点,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人口的增长,民主化需求的日益增强以及信息传播的加快,使得传统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保罗认为,教育应该是伴随着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到生命结束为止的持续性过程,也就是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
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的教育(水平方向)和个人与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垂直方向)的统合”。也是就说,对于每个人而言,终身教育贯彻于人的一生能接受的所有形式的学习,如婴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老年教育等等。而对于社会而言,教育应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并且全体成员都是终身教育的教育对象,他们都有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权利。因此,终身教育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教育机会的统一。
二、终身教育的特点
终身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拓展,他的创设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阶段性、终极性、封闭性的弊端,适应了社会变化对教育领域的挑战。总的来说,终身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覆盖范围整体化。一方面是教育对象的整体性,终身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论其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如何,实现每个人都受教育的社会现状。另一方面是教育时空上的整体性,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都需要有接受教育的过程,有句俗语,“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对终身教育在时间上的诠释。而教育在空间上的整体性则是指突破单一的学校教育,实现家庭、社区、学校教育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如今非正规教育的飞速发展,给了终身教育在空间上的更大自由。
2.实现形式多样化。传统教育的观点是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唯一形式,学生每天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接受教育。这样单一的教育并不能满足如今多元化知识的需求,同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终身教育注重对学校正规教育的外延思考,充分集结社会各界力量,开办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利用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结合社区,共同实施终身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3.培养目标个性化。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独特个性,并且生来就有各种的发展需要,对于社会也是如此。终身教育并不是旨在创造特定的所谓“完人”,也不是塑造整齐划一的“木头人”,而是以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第一要义。但是传统教育中,只有在特定的时间阶段,才是被认为应该接受学习的。在这一阶段中,学习者丰富多彩的个性又是难以充分显现出来。终身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上的限制,用人的一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培养个性的完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三、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终身教育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宏观认识水平,我们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终身教育思想的理解模糊。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终身教育观念之后,要建立以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决议在我国很多重要政策报告中提出,虽是如此,大多数人还是缺乏对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刻认识,比如终身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终身教育体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体系,这样的体系对广大人民有什么意义,相当多的人是无法回答的。很多人甚至把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混为一谈。思想上尚是如此模糊,何来行动一说。根据一份来自“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调查,对我国10个省市的七千多名在校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因为“喜欢读书而上学”的仅占高中生的4.3%,而却有30%的初中生以及32%的成人认为高等教育普及和终身教育“太荒唐,没必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生如此偏差,一部分原因无疑是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即使现在成人教育十分风靡,这从每年成人高考时的壮观景象就可以看出,但是成人教育的盛行也并不代表我国大众对终身教育这一思想的接受与内化,其中大多数人的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成人教育的发展,所以以一纸文凭为目标的教育明显不符合我们所说的终身教育理念。
2.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终身教育的建构地区之间差距很大,东部沿海地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较早,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开放,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加之医疗卫生的发展,所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很多人愿意并且有能力再接受教育,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但是在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停下来再去学习,而且自然地理环境也对中西部的办学条件以及学习者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使得那里的终身教育刚起步,发展较慢。我国又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教育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影响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总体来说,要使人人都参与学习,接受终身教育这一思想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实,终身教育体系的不均衡发展,也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衍生物,所以加强对地区终身教育建构不平衡的关注,是十分有必要的。
3.政策导向不明显。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教育,“科教兴国”作为国策得到了广泛地重视,并且政府也付诸实践,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鼓励民办学校的建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在终身教育这个与提高国家国民素质息息相关的方面,政府在政策上则显得有些薄弱。虽然我国制定了多项法律,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虽然这些法律中或多或少融入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但至今没有一部针对终身教育的法律。事实上,国家政策法律的缺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同时,社会上普遍的“文凭热”,虽然能推动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但在这样背景下的成人教育,对建立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不利的。根据现阶段教育发展,政府所提供教育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学习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根本达不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4.学习型组织处于萌芽阶段。终身教育的一大目标就是建立学习型社会,使得人人都在学习,但由于我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政策立法的缺失,导致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尚处于萌芽阶段。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国教育的社区化程度不高,而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开展方式。社区教育以全体社区成员为教育对象,开展各种道德法律教育、职业教育、生活教育、卫生保健等多方面,促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我国目前的社区,教育基层组织只是零星地开展活动,极少有政府出面将多个基层组织重新组合,但又会由于不同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难以形成具有规模的社区教育。除了社区教育这个学习型组织显示出萌芽的状态之外,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国家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学习发展也缺乏引导、支持和鼓励。学习型企业的逐渐弱化,也是我国学习型社会处于萌芽阶段的一个表现。
5.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难以做到为学习者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入学难一直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是配套资源紧缺的一个直接表现。甚至在有些偏远地区,必备的桌椅都是宝贵的资源,更不用说配备计算机等电化教育手段了。虽然近些年来兴起了很多网络教学模式。一直被大众所推崇,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以及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很多高校也开展了现代的远程教育,但他们的教育对象仅仅是部分城市的少数人,我国的农村和边远山区的人很难得到这种机会接受教育,这些都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结果。
四、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策略
1.加强宣传,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和发展的先导是让人们首先从观念上开始转变,要让社会每个成员构建终身教育思想,突破传统教育的枷锁,认识到一次性学习是狭隘的。首先,加强终身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认识。我们需要加强舆论导向,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广泛宣传,大力赞扬那些一生都在学习的人们,并让大众感受到终身教育的益处,使得在了解并接受终身教育的含义之后,社会上形成一股崇尚学习的风气,这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前提。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经济文化教育都相差很大,高等教育程度更是极不平衡。所以国家在推行该体系的时候,只能也只有遵循先试点再整体的原则,分阶段地进行实施。最后,我们必须改变传统以学校教育为单一的教育模式,树立面向每个人的一生、面向全社会的大教育观。因为“一次性成才”是不可能的,也不利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而“唯学校办学”的传统观念,忽略了社会、家庭对学习者的影响,也无法做到教育的全程性与全员性。
2.健全终身教育保障机制。要使终身教育体系正常运行,除了大力宣传、改变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之外,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做保障。一方面,加快立法进程,这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实际上早已制定了终身教育法,系统地规定了终身教育作用、地位等,为促进终身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相比来说,我国的相关法律就显得缺乏力度了。其实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也都涉及到终身教育问题,如果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具体情况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一些散落在各个教育法规中关于终身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修订,并加以完善,形成纲领,制定出我国的《终身教育法》,那就能为终身教育真正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教育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实行并重,促进岗位培训,对老年教育以及残疾人教育提供保障等。同时,教育观念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校的教育功能也应该辐射周边社区,其中高等院校更应该发挥核心作用。高等学校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料、先进的科学实验设备、大量优秀的教师,教育辐射范围广,能成为该地区终身教育的中心。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对推进其终身教育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根据教育立法的规定,政府应每年拿出GDP的4%投入在教育上,同时适当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注重职高与社区的联系,加强职高与普高的融合与衔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高等教育模式。
3.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终身教育实现的一大可能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就能获取知识,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能扩大受教育的途径和方式。首先,高校拥有着大量的资源,要继续发挥其辐射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其远程教育。很多高校将优秀教师的教育视频以及讲义资料传上网,供有需要的人学习;学校也可建立一个实时答疑的局域网,供师生之间讨论与学习。我们更加应该鼓励学生去听一些世界级的高等学府,如哈佛等大学的讲座,拓宽思维与见识,让学习者通过远程教育能收获更多。其次,提高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水平。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辅助教育系统,特别要注意为农村以及边缘的地区提供教育的需求,同时加大设施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除此之外,政府通过建立庞大的学习网络,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文化展览馆融入到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教育需求提供广泛途径,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硬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