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5-03-02朱丽娟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朱丽娟
(黑龙江省龙江县畜牧兽医局动物检疫站 1611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又称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或红皮病。 该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多发于以仔猪和母猪,其中哺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野猪不被感染。此病传播面积大,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发病和继发病。
1流行病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较大的时候,以及气温易变的春、冬两季。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带菌猪在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气候恶劣、疾病等情况下都可引起血液中附红细胞体数量增加,导致病情加重。另外,该病可通子宫和胎盘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活的媒介和被污染的器具进行水平传播。 此外,在交配和人工授精时,也可传播此病。
2临床与病理表现
仔猪发病症状明显,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无血色,皮肤黏膜苍白和黄疸等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四肢无力,体温达到40~42℃,可视黏膜苍白,耳尖有紫斑,后逐渐蔓延全身,一般情况下,3~7天后发生死亡。慢性患病仔猪表现为,眼结膜苍白,耳尖冰凉,耳尖出现紫红色斑点,腹泻与便秘的症状交替出现,尿色棕黄,部分患病仔猪发生呕吐。大概7天左右,腹部皮肤表面出现大片紫红色斑块,少数耐受性经过的仔猪往往生长不良变成僵猪。病猪不愿走到,喜欢扎推趴卧,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发红,体温41℃左右,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少数出现后肢瘫痪的症状,病猪在频死期时,体温下降,排出红色尿液。母猪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感染常见于临产母猪或分娩后3~4天。急性期母猪表现厌食、沉郁,体温升高到42℃,贫血,黏膜苍白,乳房或外阴水肿,分娩后,母猪产奶量下降,母性缺乏,产下的仔猪发育不良。慢性期母猪出现繁殖机能障碍,表现为早产、产弱仔和死胎。母猪的受胎率降低,不发情或发情期不规律。
皮肤黏膜苍白,全身黄疸,剖开血液稀薄,呈浅红色不易凝固, 大部分胸腔和腹腔有积液,心包有较多淡红色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呈熟肉状。皮下大面积淤血,皮下组织干燥或黄色胶胨样浸润。全身淋巴结肿大,潮红,切面外翻,有液体渗出。肺肿胀,呈小叶性肺炎状。 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胆囊肿大膨满,内有大量明胶样胆汁。肾脏肿大,苍白或呈土黄色,包膜下有出血点,膀胱黏膜上有点状出血。脾肿大明显,质柔软边缘不齐有点状出血点。肠道有大量出血性斑块。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可初步诊断。确诊可取发热期病猪血液,预温至38℃后涂片瑞氏染色后,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做好疫病监测,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杜绝外来人员、车辆的进入,防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入和发生。做好驱虫工作,消灭体内外寄生虫,杀灭成蚊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夜间喷洒蚊虫易于附着的墙壁、顶棚、圈舍等处。灭螨、虱可采用螨净、辛硫磷、敌百虫等喷洒猪体,且可选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肌肉注射或内服灭螨。
临床中常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天肌肉注射10mL/次,连续2~3天,或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4~5次。也可在发病初期用土霉素和四环素,剂量按体重15mg/kg,分2次肌肉注射,可连续使用1周。或按强力霉素300~400ppm拌料或150~200ppm饮水,连续使用,直至症状消失。或在确认虫体感染后用0.1%~0.2%土霉素拌料,连续投喂10天,停喂7天,然后根据症状决定是否进行第二疗程。对于确诊阳性感染的母猪族群来讲,离乳10天后的小猪可于水中添加水溶性的土霉素来治疗,对于群体的病猪可于每吨饲料中添加150g的土霉素来做治疗。对病情较为严重病猪,可用血虫净1瓶(1g),先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按每2mL加入10%葡萄糖500mL内,再加安钠咖10mL,采取静脉注射(为体重50kg的量),每天1次,用至症状平稳后为止,此外还要在饮水中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和C各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