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教学案例
2015-03-02于明明
于明明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 吉林 松原 131400)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教学案例
于明明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 吉林 松原 131400)
所用教科书书名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所教年级高一
所教册次、单元必修1,Unit 4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教学设计是以唐山的“不眠之夜”为文本依托的阅读课教学设计。本堂课采用任务型(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和互动型教学方法(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在预设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多方互动和情感交流中,完成文本的解读、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
教师在阅读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能,如运用预测、略读、寻读、细读、研读等方法去捕捉文章的事实细节;归纳文章的段落大意;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等。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处理中,应关注学生,遵循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的原则。通过明确的目标定位、合理的活动的设计、科学的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表达,落实阅读教学的各项目标。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单元围绕“地震”这一主要话题,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分八部分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通过任务型活动(Task activities)和项目完成(Project)来实现阅读课教学目标。本节课为本单元的一堂阅读理解课(Reading),阅读部分题为——地球的一个不眠之夜。文章叙述了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大地震,介绍了地震发生前的征兆,地震带来的损失以及灾后的救援工作,是本单元语言知识、语法项目、文体表达和情感教育的主体部分。
阅读部分是本单元内容的主体和语法结构的重点,内容以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文本依托,从知识、语言、信息、情感、语篇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和地震相关的信息知识,比如震前的征兆、震时的逃生;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房屋倒塌、桥梁被毁、家破人亡,惨不忍睹;思考灾后的重建、信心的恢复、赈灾救灾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教学设计源于教材,同时又整合汶川地震等相关时事,通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听读结合、读说结合等形式,落实从词-句-语篇的目标语输出目标,完成阅读课的各项任务。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更直观、充分地认识到地震的特征和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在生-师-文本的真实情感互动中,提高与之斗争的意识、勇气和决心。
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英语起点低、底子薄,英语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欠缺,对于这样的细节内容丰富、词汇量大、篇幅长的文章,学生在事实细节的捕捉、关键信息的提取、文体脉络的把握、深层含义的理解上还存在困难,因此我选择授课前先教部分词汇,扫除学生的语言障碍和心理恐惧,为后面阅读课文的教学做好铺垫。
3.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Knowledge aims):
(1).帮助学生充分了解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情况。
(2).学习更多关于地震的词汇。
(3).对定语从句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能力目标(Ability aims):
(1).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如:略读、查读、细读和猜测词义。
(2).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如:主题句的位置、记叙文以时间为线索、呈现细节和修辞法。
三、情感目标(Emotional aims):Emotion aims:
(1)引导学生在地震中学会自我保护和逃生。
(2).启发教师在地震中如何保护学生。
(3).加强中国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整篇理解文章。
2.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技能。
3.达成情感目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修辞的使用与它的功能,学会使用定语从句造句。
5.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导入
让学生观看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导入关于地震的话题,创造汶川地震带给人们忧伤和沉重的氛围。
步骤2:速读文章,寻找段落大意。(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略读技能,获得写作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步骤3:查读,寻找细节,数字和一个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查读技能和合作意识。
步骤4:通过做练习2,讨论文章的线索。(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时间作为线索,获得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完成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步骤5: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1):学习语法项目,了解定语从句,做29页练习1。
设计意图:更好的理解文章和强调定语从句的功能,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任务(2):通过细读来欣赏修辞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文章,获得写作技能。欣赏使用修辞的美。比如明喻、暗喻、拟人,重复等。同时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Question:The sentences below are special,Can you tell me which rhetoric is used?
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明喻)
Hard hills of rock became rivers of dirt.(暗喻)
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拟人)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拟人)
步骤6:通过讨论图片对地震进行思考(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实现情感目标,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任务1:看图讨论地震发生时我们在教室里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教室时发生地震,如何自我保护。
Don’t be nervous and keep calm.
Don’t try to run out of the classroom.
Protect your head by putting your bag on your head.Squat or sit down under your desk.
Leave the classroom after the earthquake.
任务2:观看和比较一组关于唐山和汶川的新旧面貌的照片,让学生对新旧唐山和新旧汶川的巨大变化谈感受。
步骤7:作业
用今天所学过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汶川地震的文章。
设计意图:学习使用关于地震的新词汇,运用定语从句,以时间为线索和运用修辞法来描述汶川地震,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6.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努力构建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把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上,因此,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其它语言学习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行为和课堂反应,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然后做出判断和评价。
从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评价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主体的参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策略的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评价方法:
一、观察法
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听说读写的经历、学习的态度方法、学习上的困惑以及取得的进步等,以观察日记、成长档案等形式进行,并把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学生。
二、自主评价和合作评价相结合的机制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亦可引入这样的机制。通过制定细化的评价表,让学生对课堂行为、知识的掌握、学习的效果、参与的程度、合作的精神等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给出改进意见。
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就是对评价机制进行了改革,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改变了过去只看重学业成绩的单一评价模式,提出了过程和结果并举的评价机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如利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背诵评价、考试评价以及成长档案评价等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