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疏不宜堵,欲速则不达——陆金龙、朱应平、倪捷作客人民网就深圳“禁电”座谈
2015-03-02文/苏變
文/ 苏 變
宜疏不宜堵,欲速则不达——陆金龙、朱应平、倪捷作客人民网就深圳“禁电”座谈
文/ 苏變
2015年6月27日,深圳市交警局下发公告称自7月1日起,本身车重不超过40公斤、最高车速不超过20公里/小时、电瓶最大电圧不超过48伏的电动车,凡上路者面临200元的处罚,实行新的“限电令”。 消息一出,立即在深圳甚至全国引起轩然大波。“限电令”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015年7月27日,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理事长陆金龙,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朱应平,绿源电动车董事长倪捷作客人民网,就深圳“限电令”是否合法、合理展开讨论。
时间:2015年7月27日 14:00
地点:人民网
主持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 马强
访谈嘉宾:
陆金龙: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理事长
朱应平: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宪法教研室主任、公法研究所所长;法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行政法研究会理事。
倪捷:绿源电动车董事长
问题:2014年深圳市出台限定政策后,市场上电动车的销量不减反增,如何看待这样一个现状?
陆金龙:电动自行车正好是普通老百姓乘公交、其他交通运输工具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补充,在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间,电动自行车是最适用、最有效率的。如果法规不具备普遍的服从性,很难执行到位,这也告诫我们各级政府一定要多做调查研究才能解决问题。
华东政治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朱应平
朱应平:电动自行车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交通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制定法政策规、规章一定要考虑现实需求,因为政策法律如果远远脱离社会实际,那么实施起来就很困难。
倪捷:电动车数量的增长是社会需求的一个客观反映,特别是中国这几年巨大的电子商务,还有外卖、物流等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电动车都做了巨大的贡献。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就是非常便捷的、低成本的交通方式。深圳作为现代生活的前沿,电动车数量的增加是中国经济活力的体现。
问题:深圳市“禁摩限电”政策有一项规定,即深圳市600多条街道限制电动车通行,甚至禁止售卖电动车,这在法律上有没有相应的依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朱应平:第一,这对人们的路权产生了影响。第二,从财产权方面讲,我讲我如果买了这个车,你限制我用是限制我的财产权。第三,对厂家来说影响的是生产经营权,对应我国宪法则属于劳动权,因为劳动权中包括这项权利。第四,这涉及到居住侵袭权,有了这个交通工具我可以住得很远,我可以到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它影响的是居住权,我在市里可以住偏一点便宜一点。
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自行车协会理事长 陆金龙
倪捷:如果是因为交通管理者不喜欢电动自行车,认为在马路上不好看,出台这一政策就是违法了,我认为他明确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39条,他已经偏离了自己作为道路交通管理者的职责范围。
问题:深圳政策的出台对整个电动车生产制造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另外还有一个层面,直接生产电动车行业的是最了解中国老百姓出行需求的,老百姓怎么看?怎么想?
倪捷:从实际的销售来讲影响不是太大,但是心理上的打击比较大。电动自行车在短短的十几年、二十年间从零发展到很多很多,现在有2亿辆,全国年产量有3500万辆,说明它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数量最多的交通工具,肯定有一定的理由,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有的深圳人大代表在两会时说过,如果深圳市放开所有的电动车都到街上开,那估计深圳的交通可能要瘫痪了,也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如果不发展电动车,现在已有公共交通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正常需求,也算是影响了发展,对于这个矛盾怎么看?
陆金龙:我们北京、上海这么大的城市都没有瘫痪,深圳怎么会瘫痪呢?从全国各个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着,电动自行车只有对经济发展有大力的推进,而不可能会让经济瘫痪,让交通瘫痪。
朱应平:电动车对于交通安全有弊端也有好处,关键在于是利大于利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政府在立法前要进行评估,因为最后立法也好、政策也好,一定是一个利益衡量。
绿源电动车董事长 倪 健
问题: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如何在老百姓利益、生产企业利益,还有更多方方面面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陆金龙:电动自行车10年间发展得如此迅速,正是因为我们城市的扩大。第二个,技术成熟,故障率低,消费者喜欢。第三个,使用成本几乎为零,静音又环保。
如果没有电动自行车,首先我们看公交,公交是政府部门要管的,地铁、公交,你深圳市现在的公交能不能解决现在深圳这么多人上下班的问题?第二个,如果用摩托车来替代,那么摩托车排放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会有多大?第三个,自行车的速度,它的行驶效率远远低于电动自行车。
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往往是不坐电动自行车的,深圳一下子把600多条车道封杀掉了,这是一种懒政、慵政,不作为的做法。
倪捷:解决一个交通问题,政府要多找专家,多找学者,多找企业,听听各行各业的意见,第二点,还可以做一些时政性的分析,有这么多的数据,各个城市都有,把它调出来看一看,怎么管是最好的,该不该管?有些要管,有些不要管,重点要管哪些?哪些不管?哪些应该放开来,有些东西管是恰恰相反的。
问题:电动车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如果说一刀切把电动车产业横向切掉是不太现实,请三位老师一人用一个简短案例,或者一句话,看看国外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倪捷:电动车应该怎么管理?怎么发展?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有志于解决交通问题的专家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政府也应该多听意见、多做调查研究,分步逐步解决,达到一个最完美,最后让中国的电动车交通成为世界的榜样,只有这样,中国才是用最小的成本、最低的人员解决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解决过的这么高密度人口的交通问题。
陆金龙:我觉得从深圳市的角度来看,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让交通更顺畅、让普通大众更受惠的情况下,应该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并进行科学管理,从0到24小时全都限掉绝对不是科学的管理方法。电动自行车作为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的补充,是不可或缺的。
(编辑:韩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