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氢氰酸中毒的诊断和防治

2015-03-02王亚锴

乡村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氢氰酸繁殖率繁殖力

羊氢氰酸中毒的诊断和防治

羊在进行放牧时食入含有氰苷的植物(玉米苗、桃、李、杏叶子等),容易引起氢氰酸中毒。其原理是氰苷经胃内酶及酸的作用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从而造成羊氢氰酸中毒。

一、临床症状

初期,病羊咳嗽并伴有体温升高,最高在40℃以上,呈弛张热型;呼吸较浅且频率变快,多呈混合型呼吸困难。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羊出现精神不振、头部不时摇摆、四肢无力、口中流涎、体温下降、浑身发抖等症状,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出现死亡。

二、剖检症状

剖检病死羊可见:血液凝固不良,呈鲜红色;口腔中有血色泡沫,喉头、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有大量出血点,并伴有大量出血充斥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在心内外膜也发现有点状出血;肺部水肿,并伴有充血和出血症状;胃内充满苦杏仁味的气体,胃肠黏膜伴有出血和充血症状。

三、诊断

根据羊的临床症状和采食情况,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则需进行实验室诊断。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四、防治措施

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以玉米苗等含有氰苷的青绿植物作为配合饲料时,要严格控制羊的采食量。玉米苗等含有氰苷的青绿植物应尽量避免长期堆放,以免造成氰苷的生物热解。

羊群发病后,对未出现明显症状者应立即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或3%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反复洗胃,从而抑制氢氰酸在胃内的产生和吸收;出现中毒症状的病羊,用2%亚硝酸钠溶液(1毫升/千克体重)和5%硫代硫酸钠溶液(2毫升/千克体重)按照先后顺序进行静脉注射,并配合注射5%维生素溶液10毫升。●

王亚锴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450011

如何提升小尾寒羊繁殖率

小尾寒羊的繁殖力较强,在饲养管理中可利用其常年发情的特点,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殖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那么,如何提升小尾寒羊的繁殖率呢?

一、选择多羔公、母羊留种

双羔或多羔具有遗传性。因此,在选留种公、母羊时,其上代最好是产双羔及以上的公、母羊。将这些具有良好遗传基础的公、母羊留作种用,能够充分发挥其遗传性能,提高母羊一胎多羔的概率。

二、充足的营养

加强公羊营养,使其保持旺盛的性欲,配种时精液中精子数量多、活力强、受精能力高;加强母羊营养,使其体格健壮,胎儿发育良好,产后奶水足,羔羊出生体重大,成活率高。因此,提供充足的营养是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手段。

三、实行两次配种

母羊发情时,实行双重配种或两次配种输精,可以增加产双羔的概率。采用两次配种方法可使母羊生殖道内经常保持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存在,增加受精机会。具体方法:对确认发情的母羊,在发情12和24小时后各配种输精1次,一般2次输精间隔10~12小时。

四、提高羊群中青壮年母羊的比例

幼龄初配母羊和老弱母羊的繁殖力不如青壮年母羊。母羊一生中以3~4岁时繁殖力最强,繁殖年限一般为8年。为提高羊群的整体水平,应合理调整羊群结构,适当增加3~4岁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及时发现并淘汰老、弱或繁殖力低下的母羊。

五、羔羊适时提早断奶

缩短母羊哺乳时间可促使母羊提早发情,实现一年多产。早期断奶羔羊需要人为训练采食能力,在羔羊10~15日龄时喂一些鲜嫩的青草、菜叶或易消化的干草、叶片,以刺激其消化机能的早期形成,并向自主采食方向过渡。为使羔羊尽早吃料,可将玉米面和豆面混合煮粥喂食或拌入水中让羔羊饮食,也可将炒过的精料盛在盆内让羔羊自由舔食,一般羔羊20~30日龄后即可正常采食。●

来源:中国养羊网

猜你喜欢

氢氰酸繁殖率繁殖力
木薯种质资源中醇腈裂解酶基因12G132600编码区终止突变及频率的研究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头足类鞘亚纲繁殖力研究进展
湖南沅水下游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的变化研究
等离子体合成氢氰酸研究进展
通过营养改善母猪繁殖力的要点
家畜饲养中植物中毒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烤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释放量的差异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猪群繁殖力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