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化“可追溯”监管让食品安全更放心 拜耳植保解决方案为京郊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助力示范样本
2015-03-02中国农资汪洋
□《中国农资》记者 汪洋
食品安全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监控食品保障安全的政策有很多,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仍存在较多担忧。近日,记者参加了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织赴河北固安现代农业园、北京京客隆超市参观“优质安全蔬菜从田间到货架全程化管理体验式活动”。
记者采访发现,蔬菜产销若采用新模式经营,通过从种到收、从仓储加工到运输上架的科学化管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化环节监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蔬菜。
“订单生产+定向销售”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每天晚上9点以后,位于河北省固安县牛驼镇前庞家务村的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储运配送中心内总是灯火通明,一箱箱白菜、萝卜、黄瓜等鲜嫩的蔬菜被整齐地分好类、装好箱。配送中心内,“三里屯”“劲松”“回龙观”等一些北京市社区、街道牌子在一摞摞印有“京客隆”标志的蔬菜箱中格外醒目。”据顺斋合作社理事长张顺斋介绍,顺斋合作社早在2006年就与京客隆集团建立了瓜菜供求关系,至2009年5月,顺斋合作社又与京客隆生鲜配送中心签订了为期15年、年供12000吨,共计25个品种的订单合同。此外顺斋合作社的菜还配送至北京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及部分大型单位的食堂,实现了农超、农食、农餐的无缝对接。
在北京京客隆甜水园超市,记者看到,购买的人群络绎不绝。“超市每天都会把各门店需要的品种和数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再根据不同门店的具体要求采收、分级、分类,然后直接运送到各门店,相当于把超市的配送车间搬到了合作社的蔬菜储运配送中心。”在张顺斋看来,“订单生产+定向销售”模式实现了消费者、合作社和城市供应三方共赢。一是减少了流通环节,蔬菜最快6小时就能上餐桌,价格也比市场上更加实惠;二是延伸了产业链条;三是采后初级加工,变毛菜销售为净菜销售,节省了运力和成本,减轻城市垃圾处理压力。
食品安全实现全程“无缝监管”
近年来,顺斋合作社发展迅速,目前已有社员1400户,种植基地面积1.5万亩,辐射周边34个村街,带动农户5000余户,年销售额8000万元以上。张顺斋坦言:“消费者担心吃菜不安全,我们更担心食品安全事件在日常种植和供应过程中出问题,因此也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能有效地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来供应消费者。”值得欣喜的是,2014年,顺斋合作社加入了拜耳公司的“KA优质安全蔬菜生产关键客户合作项目”,双方共同筛选出优质、高效、低残留和有效、规范、适用的植保管理方案,推进“绿色、安全、健康”生产模式在蔬菜生产中的推广运用。
参加本次活动的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贺远波说:“该项目旨在利用拜耳先进的植保理念和技术,实现提前预防、减量用药、降低农残、生产优质高效的蔬菜的伟大目标。拜耳提出的作物植保解决方案是为作物量身定制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通过安全、科学用药技术,从源头上保证了蔬菜种植优质、安全。”此外,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的管控,顺斋合作社还制定了六个统一: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标识、统一推向市场、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检测。为了对生产过程的源头把控,该合作社还引进先进检测仪器,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问题进行自检。
北京京客隆甜水园超市内一名顾客正在向售货员咨询并购买新鲜蔬菜。
领先模式催生安全用药理念转变
在顺斋合作社基地,记者先后走进黄瓜和西红柿育苗大棚,发现通过采用拜耳植保解决方案中种出的黄瓜、西红柿无论在产量还是在品质上效果都显得较为突出。记者翻看大棚门边的一个农事活动记录本,发现相关农事记录、农资投入品记录、采摘记录等表格一应俱全。负责这个大棚的技术员刘雪清告诉记者,虽然此前种植大棚菜多年,但上岗前仍被合作社送到青岛去培训了10天。“这里不光新技术多,而且样样技术有标准。”每项技术有标准、每项标准落实到园,是顺斋合作社标准园创建的一个重要指标。
“实际上,在番茄生产过程中,抓住育苗、定植、开花、坐果、膨果、盛果几个关键阶段,提前制定防病防虫植保组合方案,提前预防,减少农药用量,不仅让作物高产稳产,同时还降低了农药用量,大大减少了残留。”拜耳作物科学蔬菜关键客户经理孔宪阳解释说:“对于作物常发病虫害,我们主张‘打预防针’,防患于未然。”而这也与张顺斋自身的转变如出一辙。随着与拜耳公司进行优质安全蔬菜生产项目合作的深入,张顺斋说:“种植理念和安全科学用药的行动变了,结果自然也变了。”他表示,以前种菜是有病治病,见虫打药,通过与专家的学习和交流,原来发现通过以防代治、合理安全用药的理念才是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