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为例

2015-03-01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语文

吴 岚

(上海市川沙中学,上海 201200)



“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为例

吴岚

(上海市川沙中学,上海 201200)

摘要:翻转课堂是最近两年教育界的热词,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应该至少包括三个步骤: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学生前测与后测的设计和反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文章试以《高中语文》第五册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翻转课堂”的实施特点及其价值。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一、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与回顾

“翻转课堂”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通过微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学生知识消化,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因此,翻转课堂应该至少包括三个步骤: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学生前测与后测的设计和反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从国外研究资料看,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所著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中,完整展现了萨尔曼所理解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从中可以了解萨尔曼提出的教育理念——精熟教育法,以及碎片化和“知识地图”式的学习方式。这些都为我们研究语文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中国知网搜索国内相关研究来看:最早进行研究的是张金磊等在《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4期发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文,通过围绕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特点的分析,在对国外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型。然而,其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分析,缺少实践操作的案例,并且没有体现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多从理论方面进行探究,实践方面还刚刚起步,比较多的主要是借鉴可汗学院及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一些案例。搜索中国微课网(CN微课)就会发现,许多微课其实是不符合“翻转课堂”的理念的,大量微课是课堂实录的截频或说课稿,有的还特别把教师的头像放在视频一角,有些时间过长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要使“翻转课堂”教学形式真正产生实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应该紧密结合。

从2013年至2014年的研究文献看,研究者们渐渐从一味转述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实施过程,开始转向实证研究。杨凯峰在《教学月刊》2014年第5期发表《翻转课堂课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文,探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翻转课堂教学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给笔者很大启发。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固然重要,但翻转课堂前的前测设计也很重要,其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课堂上如何支配增加的自由时间?在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只搜集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15期王书瑶的《国外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设计述评》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2期赵兴龙的《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两篇文章,可见翻转课堂中最重要的部分——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材料还是比较缺乏的。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最近两年的热词,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然而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资料内容重复较多,相关实证研究资料更是比较缺乏。从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看,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审美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已刻不容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基本理念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翻转课堂”可以成为变革学习方式的有力抓手。由于 “翻转课堂”前的微视频学习,学生能在课前进行充分而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下载,随时随地学习,甚至可以多次重复观看。在课堂中,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中心,通过活动来完成对知识的消化。这些都充分表明,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及高中语文教学中“适合翻转的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等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经过多次尝试和探索,笔者试以《高中语文》第五册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为例,谈谈对“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二、课堂“翻转”的起点:探究文本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没有微视频这一环节,学生主要是通过完成纸质的预习作业来完成对文章的预习。微视频是实现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载体,为课堂的研讨提供知识准备和讨论平台。翻转课堂由于有了课前的微视频学习,学生的预习针对性得以加强。微视频能够呈现更加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微视频的课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自主掌控学习的节奏、进度,并且能随时随地,甚至反复学习,这样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课堂上因为时间限制所导致的知识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传统的纸质预习作业很难达到的效果。

笔者认为微视频的制作难度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内容的设计上。微视频和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个整体,或者讲,它是整个整体中的起点。在《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设计上,笔者认为首要问题还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只有依据学情,挖掘出文本真正的教学价值,确定好文本的教学内容,翻转才真正有意义。这样,做出来的微视频的内容才能明确而集中,设计的活动才能有效而深入。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真研究文本,依据学情,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微视频的主题。

作为一篇散文,把握作者情感,无疑是教学内容中重要的部分。这篇文章的作者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敬仰、赞颂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高中生来讲,读出这样的情感应该比较容易,甚至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可是,仅仅是这样一种感情吗?真正地把握作者情感必须从精细地品味语言中读得。然而,这是一篇外国作品,笔者查阅了德语原文和两种译本,就发现了许多不同的译处。因此,涉及到译者的问题,研究单个语词可能不太合理。然而,语句结构是来自于原作者的,因此研究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搭配关系是可以尝试的。

词语的搭配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正常搭配,即符合一般语法规则、逻辑规律、语义特征和语用习惯的搭配。正常搭配重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一种是超常搭配,即超出这些条件限制的搭配。超常搭配重在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最美”的“坟墓”无疑是具有超常搭配的特点的。从常理上看,坟墓一般不用美来形容。但这样强行组合在一起的搭配就有了一定的修辞意义,给读者新鲜感。超常搭配在语义上表现为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不一致。表层语义是超常搭配中的词语字面意义,深层语义是搭配中的整体意义、作者意图。

超常搭配可以显示词语组合的巨大张力,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接受者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审美联想。就如这《世间最美的坟墓》,题目便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和想象:什么是美?怎样才算得上是最美的?除此之外,托尔斯泰的墓用“宏伟”、“深刻”、“感人”这样的词搭配;还有“朴素”搭配“逼人”、“纪念碑式”的修饰词。发现这些超常搭配,分析这样的超常搭配的语词结构与作者心灵之间的关联,就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主旨,才会读出一个立体的、真实的、活生生的作者。

⑤可管理性。系统提供了完善的用户管理、系统日志及系统设置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远程登录系统进行所有的系统管理工作,可以从任何地方实现远程访问,无论是在公司、家里、任何地方,用户都可以利用标准的Web浏览器软件,实时查看现场的实时、历史曲线,报警信息等。

于是,在预估学生学情并充分研读课文后,笔者把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品读散文语言的“超常搭配”之处,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

确定好教学内容后,微视频主要内容为:强化散文语言分析的方法,以课文中的一处语言现象为例,重点讲述了什么是“超常搭配”的语言。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以学过的课文《合欢树》、《老王》为例,讲述“超常搭配”的语言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和效果,及如何品味超常搭配的语言,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探寻文中的“超常搭配”。这样设计微视频的内容,主题更集中明确,也有利于课堂的推进。

“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制作微视频,能进行微视频制作的相关软件有许多,比较简单的是利用电脑、白板加摄像头进行录屏。也可以用Explain Everything、Camtasia Studio、Wps等软件进行录屏。微视频需要控制时间,一般5~10分钟。这样符合“碎片化”学习的心理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炼,不能有多余的话语。

笔者先制作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同时编写与之相配的解说词。然后运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边解说、边录屏的工作。制作完后,把微视频发布在网上学习平台中,并要求学生在课外先阅读课文,再观看微视频。看完微视频后,完成微视频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并在交流社区进行初步的交流。

三、课堂实现“翻转”的重点:精心设计活动、注重体验过程

传统课堂由于缺少课前微视频、前测等环节,学生可能无法有效把握学习重点。尤其对于《世间最美的坟墓》这样的文本,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品味超常搭配的语言从而感受作者复杂情感”这一教学目标是有难度的。因为既要讲述“超常搭配”这一语用学的概念,又要细读文本,学生可能难以消化。课堂上由于要进行必要的知识传授,势必挤压活动体验的时间。于是,就会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便精心设计了活动,也可能会因为知识传授的环节而使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常规的处理是把真正有难度的语言赏析也就是体验的过程,作为回家作业。而在翻转课堂中,将“超常搭配”这一知识呈现的过程做成微视频,学生课前进行微视频的学习,初步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也就是基本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这样,学生“有备而来”使课堂的交流更具广度和深度,也使“知识的消化”在课堂中得到了更有效的解决。

有些人认为,翻转课堂就是课前看视频、课上做作业。笔者认为,如果只是把做作业的时间放在课堂上,其实不是真正的翻转。因为,翻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识的消化”更充分。因此,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活动的设计。翻转课堂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和运用知识。为此,整堂课笔者主要设计了这样三个学生活动:

活动一,设置情境:请为托尔斯泰墓地写一份景点说明

要求: (1)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并做好笔录;

活动二,比较文本与景点说明的区别

活动三,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作者茨威格,请你描述一下“超常搭配”语言背后你的心理活动。

要求:请以这样的句式开头:“我想到……,所以我写下了……”

三个活动的展开都是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品读散文语言的“超常搭配”之处,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而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活动一是阅读文本的第一层次,利用景点说明概括墓地特征,也就是“体物”的过程。活动二是阅读文本的第二层次,通过比较发现散文中的作者蕴含的情感,也就是“悟情”的过程。活动三是整堂课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活动,以此品味“超常搭配”的语言,从而把握作者复杂情感,这就是“循文会心”的过程。三个活动之间有逻辑关联,也有一个由简入难的梯度。最终,学生通过一些“超常搭配”的词句品味发现:作者不仅仅是要表达对托尔斯泰的敬仰,更表达了对朴素、自然、宁静的理想世界的肯定和对趋附声名、追求奢华、喧嚣嘈杂的现实世界的否定。这两种交织的情感隐藏在语词之中,所以,这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更是理性其中的散文。

从文本特征看,《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看似简单实则蕴藉深远的文章。对于这类文章,如何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这是教师在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翻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生疑”的过程。只有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以充分的活动“生疑激趣”,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消化知识。

四、翻转课堂的亮点:及时反馈学情、提供交流平台

传统课堂中,由于缺少学情及时反馈与交流的平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往往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更有甚者直接搬用教参上的内容,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在翻转课堂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学情的及时反馈,师生、生生之间进行针对性交流。为了使反馈和交流更有效,需要设计前测或进阶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前测:

1.对于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2.在文本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语句的“超常搭配”,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搭配?

3.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建议:结合课文和视频完成问题)

在前测的反馈中,学生大多能读出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同时,学生在交流社区中提出了这样一些阅读疑惑:本文主要写了托尔斯泰令人敬佩的精神和其朴素本质,但为什么全文着重于坟墓描写,而对其中之人托尔斯泰却只字未提?托尔斯泰的墓为什么会给人强烈的震撼?文末将托尔斯泰的墓与莎士比亚等其他伟人的墓相比,说是最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是否言过其实?从学生的疑惑看,学生其实还未很好地把握作者言语背后的复杂情感。笔者从前测的问题反馈中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学生的疑惑入手,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整。这样做,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将教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的需求上。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还设计了后测(内容略)。用后测检验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从后测情况看,92%的学生认可“翻转课堂”这一形式。其中,55%的学生认为课前观看微视频,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这篇课文的兴趣。23%的学生认为“有备而来”的学习使他们增加了学习的自信,12%的学生认为讨论的时间增多了,课堂更活跃了。

五、“翻转课堂”的启发和再思考

课堂实施过程表明:由于微视频的学习和前测的反馈,笔者有效掌握了学情,学生更明确学习重点,课堂活动得到了充分展开,给课堂交流更多的时空。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以往教授《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常常觉得课堂容量大。因为,自认为要“交代”给学生的东西太多,比如讲托尔斯泰、茨威格、美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品味语言。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不足,品味文本的活动不够充分。而翻转课堂可以把本该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放在课前做初步的学习。而课堂上就以学生的初步学习为教学起点,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活动,这样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也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尽管初步尝试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对于部分未认真学习微视频的学生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督促?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具体操作模式?是否所有的文本类型都适合翻转?哪些是更适合翻转的教学内容?“翻转”后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都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4).

[5]熊炯.“翻转”语文课堂之教师手记[J]. 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2012,(3).

[6]朱宏洁, 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课程与教学,2013,(8).

[7]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J].课程与教学, 2013,(8).

[8]杜悦.“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4-04-09.

[9]尹达.对“翻转课堂”的再认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2).

[10] 宋艳玲, 孟昭鹏, 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11] 杨凯峰.翻转课堂课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 教学月刊,2014,(5).

[12] 王书瑶.国外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设计述评[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

[13] 华师慕课(MOOC)[EB/OL].http://home.c20.org.cn/mooc/index.php

Vol.19, Sept. 2015

A Bold Attempt to Apply “Flipped Class” Model to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 The Most Beautiful Grave in the World”

WU Lan

(Shanghai Chuansha High School, Shanghai 201200)

Abstract:Flipped Class, a hot word in recent years, is an emerging teaching model. It consist of at least three procedures: designing and making micro-video, designing pre-class and post-class tasks and feedback from students and designing and conduction of teaching.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text “The Most Beautiful Grave in the World” from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flipped class model in actual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flipped class,Chinese of high school,the most beautiful grave in the world

作者简介:吴岚,上海市人,上海市川沙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