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态生成 打造精彩课堂
2015-03-01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224700葛小娟
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224700) 葛小娟
捕捉动态生成 打造精彩课堂
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224700) 葛小娟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品德与社会课 动态课堂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过程。”“它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刻意追求预设,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活经验、情感态度。那么,教师如何处理思品教学中的预设与临时生成的矛盾,如何把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开放地纳入到预设的课程目标中,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于预设,搭建生成平台
一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的统一,预设中促进着生成,生成完美着预设。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精心“预设”。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可能”,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才能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当然“动态生成”,也不是“散乱的活跃”,而是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或是内容的巩固、拓展、深化,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凸显教师独特鲜明的教学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执教《为人正直》时,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值周生到班级检查红领巾佩戴情况时,有时候班主任也会帮助学生借红领巾,老师的这种做法是正直还是不正直?”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没有呵斥学生,而是立即表扬他说:“你提的问题很好,你的问题本身就说明你为人很正直,大家一起来分析,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吗?在遇到同学不戴红领巾时,老师到底该怎么办呢?”教室立刻由刚才的沉寂变得热闹起来,通过激烈的讨论,课堂由尴尬变得活跃,学生得出了恰当的结论,加深了学生对正直这一道德品质的认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跳出预设,追寻生成目标
每一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它既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也要求教师跳出教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艺术化地调节教学过程的轻重缓急。如在一节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有一位学生把书包挂在小树枝上,还折下枝条来玩。“假如你是小树会怎样呢?”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不停地向教师挥动着。一个小男孩离开了座位,小手几乎举到了教师的鼻尖上了。教师微笑着请他回答。男孩激动地站了起来,可张口结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教师耐心地俯下身子说:“别急,慢慢说。”可是,男孩紧张得始终没有说出一个字。此刻,教师没有皱起眉头,依然笑盈盈地说:“噢!我明白了,你心疼受伤的小树,难过得都说不出话来了。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学生。”小男孩使劲地朝教师点点头,高兴地坐下去,身子挺得更直了,眼睛也更亮了。教师激励性评价方式的生成,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更激发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心里“认同”。
三、善于捕捉,留住精彩瞬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因势利导,进行教学。如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在请这些学生发言时,有一个学生怎么鼓励都不敢说。这时教师并没有放弃,而是亲切地对她说:“请跟我一起说‘让我试试’”。这个学生终于和教师一起说了出来,赢得了一片掌声。
四、明放暗收,优劣为我所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的意外的事件,机智、巧妙地生成,让它变成了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变为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生长点。
五、顺水推舟,机智巧妙引渡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行为、语言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放大,能够起到烘托、补充、增效教学效果的作用。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我的小手》一课时,教师安排了“串珠子比赛”,一学生在经历了几次珠子掉在地上的失败后,一边把串珠子用的绳子打了一个大大的结,一边自言自语道:“这回看你还掉不掉。”这个细节被善于捕捉的教师发现了,及时引导他在课堂上讲自己成功的体会,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手脑的关系(教学《手脑歌》)。这种浑然天成的过渡是事先没有想到的,与之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是事先无法预设的。
总之,教师只有精心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这些精心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教师还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更多地在动态的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才能打造精彩课堂。
(特约编辑 陈兮琰)
G623.15
A
1007-9068(2015)0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