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惯看世间繁华梦 江山依旧枕寒流
——析《枕中记》的教诲主题

2015-03-01张灵芝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卢生杨林士子

张灵芝

惯看世间繁华梦江山依旧枕寒流
——析《枕中记》的教诲主题

张灵芝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自唐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问世以来,黄粱梦的故事得到广大封建士子的认同和追捧,原因在于它道出了文人的内心世界。文章主要通过对《枕中记》中所折射出的唐代社会风气与文化的分析,来探讨士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道路,进而体味其中的教诲主题。

枕中记;封建士子;教诲主题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在封建社会里,做富贵梦是所有读书人的权利,而面对现实,士子们是梦耶亦或醒耶?他们的人生路又该怎样抉择?本文联系作者生平及唐代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通过分析《枕中记》的人物及故事情节,体味作者的价值观,更深入地了解封建社会的罪恶,更深切地体会封建士子们的无奈与悲哀,从而挖掘出封建士子复杂的精神世界——入世不得志,出世不甘心,徘徊于儒道之间所做的艰难抉择。

一、《枕中记》对《杨林》的发展

《枕中记》作为唐传奇中的佳作,现多数学者认为是沈既济借鉴晋干宝《搜神记》中的《杨林》一则敷衍而成。为更好地展示《枕中记》对《杨林》的演变,现将《杨林》原文兹录如下:

宋世,焦湖庙有一柏枕,或云玉枕,枕有小坼。时单父县人杨林为贾客,至庙祈求,庙巫谓曰,“君欲好婚否?”林曰,“幸甚。”巫即遣林近枕旁,因入坼中,遂见朱楼琼室。有赵太尉在其中,即嫁女与林,生六子,皆为秘书郎。历数十年,并无思归之志,忽如梦觉,犹在枕旁,林怆然久之。

《枕中记》袭用了该故事的框架,讲述开元六年,道士吕翁路遇失意但功名心甚重的卢生并授之以枕,圆其富贵荣适之梦。卢生在梦中娶清河崔氏女,立河功边功,经宦海沉浮,屡遭陷害贬谪,最后尽享荣华。梦醒之际,怃然受教,以窒其欲。

对比分析可知,两文在人物、故事情节乃至主旨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杨林》作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只道得故事梗概,目的是搜奇记异,并无甚作意。而《枕中记》却将其铺展成为千余字的传奇之作,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唐代气息,诚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言:“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1]。据此,就主旨而言,《杨林》只是记奇闻异事,并无立意,而《枕中记》的教诲劝惩意味鲜明,此乃一重大变化;其二,在人物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身份都发生了变化,《杨林》的主人公为庙巫和贾客杨林,而《枕中记》的主人公则一变成为道士吕翁和士子卢生,这显示了唐朝道教的神仙思想对儒生的影响;其三,杨林和卢生在梦境中的经历更是大相径庭:杨林在梦中娶官家女子,一生富贵,六子皆为秘书郎而本人是未经历官场的;反观卢生的经历,则可谓是唐代士子宦海浮沉的真实写照了。

二、《枕中记》文本所折射出的唐代社会风气与文化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唐朝可谓是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其开放的文化环境滋养出了唐文学的繁荣和读书人儒释道杂糅的思想境界,国力的强大和多种入仕途径激发了唐朝士人宽广的胸怀、恢宏的气度、雄伟的抱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给予了他们做功名富贵梦的权利。《枕中记》的故事发生在唐开元盛世,这些在文本里都有更为鲜明的体现。

(一)儒道杂糅的思想文化和士人信仰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政治开明,思想界尚无太多桎梏,比较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儒家提倡入世,道家鼓舞出世,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在《枕中记》中,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二者的矛盾,道士吕翁和卢生对“适”的不同理解就是一个极好的说明。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促使儒生们积极入世。众所周知,有唐一代,书生们是极受敬重的,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渴望参与政治。下层文人在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欺凌后,唐朝强盛的国力给了他们极大的自信和宽广的胸怀,开科取士的制度、统治者的倡导更激发了寒门士子浓厚的功名欲望。

正如岑参的诗中所说:“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富贵荣华是所有士人的梦想,也是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动力。卢生对于“适”的理解是对以上所述的最好诠释:“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汲汲于功名富贵,艳羡达官贵族的豪奢生活,是以卢生为代表的失意文士共同的追求。所以卢生才会发出“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的叹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在现实中无法圆自己的梦想时,卢生只好退而求其次,转而在梦中寻求安慰,且看他是怎样在梦中汲汲于功名的。“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崔氏乃唐朝有名的世家大族,这场婚姻初步改变了他穷困的窘境。第二年进士登第如愿踏入仕途,儒家的进取精神一直敦促着他,官职愈高;后立河功边功,历任显职,可谓平步青云。树大招风,卢生终遭蜚语,被贬下狱,险些丧命。最后冤情大白,再登台铉,煊赫极盛,福及子孙。虽是梦境,却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遵循儒家思想最好莫过于走这条道路了。

另,道家的神仙信仰和出世思想也是这篇传奇的构成要素之一。首先,道士吕翁是得神仙术的,方能助卢生在梦中“荣适如志”。其次,吕翁对“适”的理解是“无苦无恙”、“言笑殊畅”就足矣,体现的是知足长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卢生梦中历经沉浮,终也醒悟了何谓“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从而遏制了原来强烈的功名欲望。汪辟疆先生在《唐人小说·枕中记》篇末按云:“唐时佛道思想,遍播士流,故文学受其感化,篇什尤多。本文于短梦中忽历一生,其间荣悴悲欢,刹那而尽;转念尘间实境,等类齐观。出世之想,不觉自生”[2]。《枕中记》中,卢生未必出世,但也不再强烈要求入世,只是窒欲。由此,卢生在儒道中找到了平衡点。

(二)多种入仕途径和坎坷仕途

《枕中记》开头,卢生曾说:“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这是唐朝科举制度和漫游风气的真实写照,此是当时入仕的两个途径。其实唐朝对于士子可谓广开门路,除此两路外,还有入幕府、隐逸等途径,所以有唐一代,真正有才学的士人是有较大可能接触官场的。但入仕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是荣辱并存、坎坷之路的开始。

都说宦海有风波,沉浮无常,从卢生的梦中经历我们就可体会一二。他“两窜荒徼”,其中有次险些丧命,却结局圆满,最后历尽荣华得以善终。这一切也只是场梦幻而已,现实生活中,功德圆满之人却少之又少,从作者沈既济及其周围人的经历就可明了。沈既济原只是小官,经宰相杨炎举荐才召拜左拾遗,但第二年,杨炎就被贬并被处死,沈既济也遭牵连被贬处州。所谓“朝承恩,暮赐死”,这篇作于被贬期间的传奇,定多多少少影射了当时的现实。

卢生在被陷害自刎前说的话让人感触很深:“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人总是在临难前才会追忆曾经未珍惜的生活,想重新来过亦是不能。在政治名利场上的追逐中,类似的叹息很多。《史记》记载,李斯在被夷三族时曾对其中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无独有偶,陆机临刑前亦有“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的悲叹。此三人先前都有着极其强烈的功名欲望,也都是有才之人,即使在仕途中坎坷不断亦深陷不能自拔,直到面临死亡才幡然醒悟,这其中包含的人生辛酸,仕途艰险,怕只有自己才能体味了。

三、《枕中记》中所体现的贬谪文人的精神世界

沈既济在贬谪期间写作《枕中记》,字里行间透漏出警策意味,本人觉得这是作者以自己周边人的经历为蓝本对官场所做的总结,用来抚慰自己因贬谪而带来的痛苦和悲愤,同时给自己和贪图功名富贵的人以劝告——官场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帝国由极盛而转衰。沈既济作为中唐士人,博通群籍,最初肯定是抱有像卢生一样“建功树名”的政治抱负的。但是残酷的现实和被贬的厄运惊醒了他的黄粱美梦。“大丈夫生世不谐”是卢生的悲哀,又何尝不是作者的感触呢!

“在封建社会里,沉浸于黄粱美梦者绝非一人二人,糊涂者有之,聪明者亦有之,遭人嗤笑者有之,未遭人嗤笑者亦有之,大梦难醒,这种人性的扭曲,形式上是喜剧,实质上是悲剧”[3]。高官厚禄,黄粱美梦,人知其乐,不知其悲。对于这一点,沈既济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利用梦与现实的差距,来告诫世人荣华富贵不过是空一场。

《枕中记》的结尾卢生了悟了“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领悟了“人生之适,亦如是矣”,于是“稽首再拜而去”。本文认为卢生的最后选择是以一颗平常心去过普通的生活,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而是“窒欲”,安心务农。这也是小说的主旨——追求人生之“适”,同时也暗含了小说对封建士子的教诲劝惩主题。沈既济以梦的呈现方式来体现现实生活令人失望的实质,所谓人生如梦,劝诫士人不要热衷于功名富贵,亦即生在世间要“窒欲”,“即节制无法满足的欲望。改变不了现实,那就改变自己,同样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4]。

《枕中记》作为中唐传奇的代表作,渗透了唐代士子强烈的功名欲望,对真正的“适”的讨论体现了中唐风气,士子对显贵的追求不再那么激进。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显示了封建士子复杂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儒生们可为人道的和不可为人知的话,都在这里得到了诠释。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2]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赵山林.论汤显祖《邯郸记》的成就及其影响[J].戏曲研究,2007:72.

[4]周承铭.重新评估《枕中记》的思想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6):5.

(责任编辑:周锦鹤)

Used to Look at the Dream of Prosperous in theWord,the Country stillPillow the Cold Snap:Analyze the Teachings Theme of the Pillow Note

ZHANG Ling-zhi
(College of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0)

Since the legend of the Tang Dynasty—SHEN Ji-ji's Pillow Note was published,the story ofGolden Millet Dream had been in hot pursuit from the broad masses of feudal scholar,it revealed the inner world of the literati.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ethos and cul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from Pillow Note,this papermainly explores the spiritualworld and life path ofscholars,in order toappreciate its teachings theme.

Pillow Note;the feudalscholar;teachings theme

I207.41

A

1673-1883(2015)02-0015-03

2015-03-31

张灵芝(1988-),女,汉族,山东滕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卢生杨林士子
朋友当如是
赶考步履不停
党员下乡行,支教践初心
他们请我去的
做屋
“良知”的颜色
生活历练了我,戏剧造就了我①——编剧杨林访谈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
卢生做梦
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