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游戏课中的应用

2015-03-01盛玮莉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交流游戏数学

盛玮莉

(上海市长宁区绿苑小学,上海200335)

数学游戏课是指以数学游戏为载体,以学生的感悟为基本学习手段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游戏课有鲜明特点:一是有趣味性,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二是启智性。小学数学游戏课区别于传统数学课堂的是,其不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玩数学游戏来“领悟”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充分“自悟”,教师适当“点拨”,“赞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与众不同”。三是典型性。数学游戏课选取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数学游戏,学生通过玩这些游戏,能够领悟到广泛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并对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四是系统性。数学游戏课不是一些数学游戏的简单堆垒,而是经过系统编排的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数学游戏课能使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感悟,在游戏过程中有所体验、促进数学的有效教学。利用学具、玩具操作,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学具,动口叙述操作过程,动脑思考数学规律。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游戏课上兴趣持续?学生如何进行“自悟”、教师如何适当“点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点拨”与“讲授”的度的问题呢?笔者不断进行理论钻研,收集了各种资料。根据教学对象,结合多年数学游戏课的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法方法,摸索出数学游戏课教学的教学策略四步骤:激发兴趣→体验感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活动的一系列教学策略,通过实践教学策略四部曲,用在数学游戏课的教学中颇具成效。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

1.激发兴趣有助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数学趣味游戏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身心潜能,树立正确的思维和学力观,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学者认为要使学生学数学、爱数学,一定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在常规数学课的教学研究中,鉴于常规数学课各种因素的制约,引趣效果不太明显。而数学趣味课在内容选取上可塑性大,教师可以安排更多趣味性强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探索数学问题强烈的好奇心,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高级的心理追求和精神享受。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更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教会他们要勇于面对游戏中的困难,渐渐地让学生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激发兴趣有助于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融入到学习的氛围里,这样的课堂才是活力有效的。在数学游戏的课堂上,学生们边玩、边学、边探讨,俨然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就拿大家熟悉的七巧板来说,看似谁都会玩,其实中间蕴含着很多图形知识。比如凸多边形的边长和边数问题、多边形问题、面积问题等等。在潜移默化的数学游戏中,他们感受到了图形的奇特,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特别是看到对称图形、等边图形这些特殊图形时,学生总是会特别兴奋。利用现有的各类图形拼板拼搭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的美;会拼搭出一些特殊图形,并在过程中寻找不同的方法和其中的拼搭规律;会把多个同伴的拼搭作品合在一起,自己编出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在数学游戏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合作交流的益处,体会着数学的奇妙。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身体正在成长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从儿童心理特征看: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而数学游戏课是以数学游戏为载体,以学生的感悟为基本学习手段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摆脱心中的抗拒因素,顺利地获取数学知识。

另外,从天性出发,儿童喜欢游戏,也需要游戏,游戏能给学生即将活跃起来的心理机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3.激发兴趣有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一种数学的眼光及数学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作为数学的眼光,它是一种感觉、一种意识、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它还带有一定的天赋能力。

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其实,小学生周围的环境,很多现象都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释,很多事物都包含着数学知识。数学游戏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游戏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它可以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普普通通的事物都可以组合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通过游戏,也就能逐渐地使小学生多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周围的事物,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意识,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

三年级数学游戏课《智取小棒》教学片断: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可以找到怎样的好办法保证获胜?如果我拿好后,只剩下三根小棒,你一定能赢吗?

生:对手最多只能拿两根,所以我一定能获胜。也就是说当我拿好后,还剩下三根小棒,我就必胜。

师:再往上倒退,如果我拿好后,还剩下6根小棒,你一定能获胜吗?

生1:当最后留下3根小棒我就一定能胜,那么当剩下6根时,我一定可以保证对手和我一共拿走3根小棒,还剩3根,我一定能获胜。

生2:我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当我拿好后,小棒还剩9根,12根,15根时,我都可以保证获胜。

师:如果改变一下游戏规则,17根小棒,两人轮流,每人每次至少拿1根,最多拿3根,谁拿到最后一根就获胜,你们用刚才得到的方法想一想,可以找到怎样的窍门保证获胜吗?

(学生分组游戏再进行讨论)

生:要保证获胜,只要保证我取好后剩下4根,8根,12根,16根小棒时,就能获胜。

师:你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生:17÷4=4……1

以上游戏课片段渗透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归纳推理思想。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游戏活动,开始领悟到每一次的结果有着必然的规律,师生一次一次往前倒推,就会发现获胜的秘密。整个游戏过程渗透了逆推的逻辑思维,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推得出游戏的窍门。一方面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逆推的逻辑思维能力。“初玩游戏”和“再玩游戏”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整个游戏的理解和整体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在这节数学游戏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教育价值的认识,特别加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思维能力得以增强。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他们得到的不仅是“鱼”,还有“渔”,对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及深远的影响。

二、体验感悟,是学生打开智慧之门的敲门砖

体验感悟策略是通过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游戏以及观看他人进行游戏,慢慢地感悟游戏的窍门和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领悟出游戏的奥秘。

例如,二年级的数学游戏课《火柴棒游戏——变图形》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游戏有:1.椅子变方向;2.小狗掉头;3.房子变方向;4.小鱼变方向;5.使金字塔倒立。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充满趣味的火柴棒游戏活动,在充分的活动中让学生交流、体验和感悟。游戏第一环节,通过移动一根火柴棒,使椅子的方向相反。学生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体验移动火柴棒后图形发生的神奇变化,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深入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些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如使房子、小鱼变方向。尤其是使小鱼变方向,方法有很多,需要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才能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让学生先个人尝试,再小组交流后尝试,最后展示交流。在全班展示交流后,让学生再去试一试,在充分的游戏活动中,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验,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学生经过尝试、体验、感悟和交流,能够从多角度分析、比较,感悟出:根据图形的特点和数目要求移动火柴棒变成另一个图形。在不断尝试图形位置变化的过程中,学会找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图形的基本特点。同时也帮助、带动了一些学困生,充分的活动可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这样就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在数学游戏中寻找“好办法”的时候,就是学生慢慢自悟的起点,教师采用了让学生先体验游戏再通过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慢慢悟出游戏的奥秘,这就是数学游戏课的关键所在。

再如,三年级的数学游戏课《小车突围》就是一个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感悟悟出一些数学方法的游戏课的典型例子。游戏课从NIBOBO小镇的动画短片引入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通过这段短片,明确了游戏的目的是让红色小车突出重围。在游戏活动的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一道有两种解题方法的题目,在课上学生们不断尝试,很快就有了多种解题策略。在游戏最终竞赛环节中,教师特别设计了“二选一大比拼”,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分层游戏。虽然仍有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第一个较为简单的游戏,但是部分有自信的学生选择了第二个有挑战性、难度大的游戏。甚至还有一位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两题都解出来了。通过一整堂的数学游戏课,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考虑问题的方法,教师也做到了锻炼学生思维、启智激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玩数学游戏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由原先的若有所悟上升到有所感悟的思维状态。通过一次次的失败与成功,学生渐渐体会到游戏的规则,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渐渐的感悟到怎么玩游戏可以既快又正确,学生最终靠体验和思考,从中发现了游戏的规律,感悟出玩游戏的诀窍,对游戏的操作也在发生不断的改变。对于教师来说,在数学游戏课上,教师通过趣味十足的游戏,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每位学生提供主动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展开大胆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探索新知。不同的学生对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数学游戏课为他们留出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碰撞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或人机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达到思维、智慧和成果共享的目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习,促进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做好小组调配与分工:小组内各种学习层次学生都要有,如动手能力强的、表达能力强的、组织能力强的等;小组内分工要明确,谁负责操作、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等等,都要在数学游戏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做好分工。

当然,也可以是全班性的“大合作”或同桌之间的“小合作”。不一定要拘泥于小组的形式。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了解各组的情况,搜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有关信息,便于引导辩论,总结升华,让数学课堂在“动态生成”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数学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愉快的合作,进行各种好点子、好办法的碰撞,从而完成任务。数学游戏教学必须遵循合作性原则,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对于整个组来说,它不仅仅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全体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才能够完成任务。

一年级数学游戏课《纸牌游戏》教学片段:

片段一:

游戏要求:

在下面A、B、C三个信封中分别放入2张牌,要求随意摸一张就能使:

(1)A信封:摸到牌一定是黑桃。

(2)B信封:摸到牌不可能是黑桃。

(3)C信封:摸到牌可能是黑桃。

师:小朋友们,如果不让你动手,你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说一说这3个信封里应该放2张什么花色的牌?

生1:A信封放入2张黑桃。

师:唉,这个小朋友他说了在A信封的牌应放2张黑桃,有没有不同想法?如果没有,那谁来说说B信封呢?

生2:B信封放入2张都不是黑桃。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C信封呢?

生3:C信封1张放黑桃,1张放其他花色的牌。

片段二:

小组活动:

1.四人一组活动,每组都有一副扑克牌和三个小信封A、B、C。

2.小组合作一起动手放一放,再摸一摸。

片段三:小组汇报交流A、B、C三种信封各自放牌方案。

师:请其中一组上来汇报(四人一起上来)你们三个一人汇报一个信封,由其中一个人来摸一摸,验证一下,可以吗?

(学生摸牌验证。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小结A、B、C三种信封的牌如何去放。)

师:根据我们验证的结果,谁再来总结一下这3个信封的牌应该怎么放?

生:A信封:放入2张黑桃。

B信封:放入2张都不是黑桃。

C信封:1张放黑桃,1张放其他花色的牌。

片段四:摸一摸,猜一猜

师:老师这里拿了其中一组同学放的三个信封,现在老师随意地摸一张,猜一猜,这是哪一个信封?

1.摸出一张“红桃”——排除A。再摸出一张“黑桃”——排除B,确定C。

2.剩下的A、B两个信封,你觉得再摸几次就能确定了呢?

生:一次。

师:真不错!

以上的游戏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通过“说一说、放一放、摸一摸、猜一猜”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试验、比较、分析、猜想,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充分地体验了可能性,从而体验到动脑筋、探索获得成功的乐趣。在数学游戏课中采用这种小组活动的游戏教学,不但能够促进个体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四年级的《抢24点》游戏,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掌握算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游戏活动贯穿始终并且层层递进,让学生玩的有目的、玩的有方法、玩的有组织、玩的有收获。学生能在合作中学到需要的知识,充分释放个人的潜能和才华,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探索空间。活动目的明确,要求清楚,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仅是手动,更是脑动,使课堂“活”起来,从中得到方法。数学游戏课是以数学游戏为载体,以学生感悟为基本学习手段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合作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游戏活动中领悟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交流分享,让各类互动更密切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儿童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流的世界,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相互作用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通过课程中介而结成的一种交往关系。交往论强调学习的社会环境,强调教师、学生、任务或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正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课堂交流的对象可以是师生间、生生间。生生交流的形式有:两人或多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和小组互相交流;大组交流互补;全班交流互补。在这种多向互动中,教师要能及时点拨,提升种种交互功能:互补式作用(交流一方对另一方的内容进行补充,深化了另一方的意思);正反式作用(交流双方从正反两方面说,使交流内容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相映式作用(指交流中双方说的各是一件事,各自具有完整的意思,而双方又能和谐地统一在一个题旨之中争辩式作用(交流中一方的发言是对另一方的批评和否定,引发了争论)。在这一过程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用,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知。

1.游戏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让学生充分游戏之后围绕问题各种交流。如:你玩纸牌游戏可以赢得那么多的纸牌,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玩游戏时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游戏中,你碰到了那些困难?在数学游戏课上,教师根据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在《取小棒游戏》一课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进行取小棒比赛,和伙伴PK,向教师挑战,在游戏的过程中聚精会神地思考,努力不被淘汰,人人争做最后的胜利者。

在一年级《纸牌游戏——小猫钓鱼》一课中,当学生的手牌与桌面上的明牌皆无法匹配,游戏陷入僵局时,教师并不急于中止游戏,而是给予学生换一张手牌的机会。学生立即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那么多手牌,换哪一张比较好呢?学生们通过探索、讨论、归纳,最终找到最佳方案,获得正确的方法。

教师充分利用伙伴交流、小组讨论、班级展示的机会,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敢于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三年级的《智力魔珠》一课中,孩子们不仅快快乐乐地玩魔珠,积极思考,发现游戏规律,还要善于归纳,组织语言将其清晰、准确、有逻辑性地表达出来,与伙伴们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2.亲子间的互动

亲子互动就是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子女在观念、情感、行为上的交流与沟通。良好的亲子互动表现为亲子之间有较亲密的情感联系,能平等愉悦地交流观念,有一定数量的共同兴趣和活动。亲子间的沟通方式亲子互动的频次、时间、内容、主动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庭成员的沟通情况,而真正的互动并不仅仅指两者都在说话,双方都在做某一件事情,而在于信息和情感的真正交流。数学游戏正是给亲子互动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原先有些家长不理解数学游戏,觉得小朋友玩游戏没有什么益处。通过多年的实践,家长明白数学游戏和其他游戏的区别。家长都感到孩子爱数学、喜欢数学了,觉得不同基础的孩子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渐渐地,家长都很支持数学游戏课。家长和教师沟通中也都会说:“数学游戏,让我和我的孩子一起成长。”还有很多家长饶有兴趣地和孩子参与校园网上的数学趣题、数学故事的互动。双休日也和孩子一起玩数学游戏,增加了亲子活动的内容,家长和孩子更加亲近了。

同时,数学游戏课还对学生分配任务,就是把每堂游戏课的游戏方法和游戏的感悟和家长分享,在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中,家长这样说:“数学游戏课不仅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们家长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这一天,我们家的气氛特别和谐,孩子会把在游戏课上的内容,感悟点和我们分享,并还会经常考考我们家长,更可贵的是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处处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之光,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解法令人拍案叫绝,数学游戏课中的巧思妙解可优化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辐射到平时的数学课。每一个数学游戏都有让学生着魔的魅力,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展开一段奇思妙想的旅程,游戏中的悬念一个个被解开时,给学生带来无限惊喜。通过教学策略四部曲让学生学习得快乐、领悟得透彻,更是让数学游戏课堂成为有意义、更有价值的课堂。

[1] 冯季林.教学的游戏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 严晋蓉.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交流游戏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