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词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2015-03-01房日晰
房日晰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914(2015)03-0103-06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房日晰(1940-),男,陕西旬邑县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李白诗歌艺术论》《唐诗比较研究》《宋词比较研究》《论诗说稗》等专著。
On the Depiction of Character Images in the
Ci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FANG Rixi
(Schoo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Shaanxi, 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s in the ci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not only have the self-image, but also character images depicted by the ci poet. These characters, from the emperor and imperial governors, down to the scholar, farmer, worker, merchant and hermit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figures constitute a very magnificent collection of images for ci poetry. The characters to depict characters have many features of narrative literature, such as the plot, the details,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dialogue and other artistic means.
Key words:character images; multiplicity; narrative quality
论宋词者,言意境,说境界,论析透辟,妙语纷纷。然罕有人专论人物形象描写者。因此,讨论人物形象的描写,直是天惊石破。宋词作为古代抒情诗的一种,它是纯情的,是个人感情的熔注,是玲珑剔透的文字小品,供人欣赏,供人玩味,哪有什么人物形象描写?谈到宋词的人物形象描写、塑造,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值识者一哂之。然闭目沉思,宋词中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龙腾虎跃般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当今学术界似乎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头上也没有耀眼的光环。它的崇高的历史地位,因为得不到人们的承认,有屈难伸,迫使它躲在暗处,嘤嘤哭泣。因此,敝人甘冒学界之大不韪,对此试作一点初步的检讨,诚惶诚恐地恭候着有识者的指教。
1 宋词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形式
宋词中有无人物形象塑造?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曰词人的自我形象描写,这类词可称为抒情词;二曰词人描写与塑造的人物形象,这类词或可称为叙事词。前者每每为当今词论家所论析,后者则罕有人论述或提及。故本文的重点,在于对后者的揭示与阐释。
先说词中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就是词人在词中竭力表现的自己的形象,它是通过自我抒情表现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写法上,它往往是词人感情的直接披露与展示。也就是说,它不是通过描写手段塑造的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客观图画的展示,而是主观感情的流淌,由感情倾注而展示出来的形象。词人感情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较广泛的阶级或阶层的代表性,因此,仍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自我形象在宋词中是普遍存在的,词中那些“名曲”的自我形象,尤为论者所关注。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都典型地抒写了词人的自我形象,得到了词论家的普遍赞誉。苏轼《定风波》写他在暴风雨来临之际而又因“雨具先去”时的狼狈处境,然他处之泰然,毫无惊恐之状,充分表现了他性格的旷达。自然界这场暴风雨的来临是偶然的,然他在此之前,已在政治上遭受过暴风雨的洗礼,惊魂未定。他在“乌台诗案”之后,是被贬到黄州的。他在政治上遭到诬陷与迫害,性命几于不保,然却能够做到事事处处淡定自若,没有怯惧惶恐,显示出他的品格之高尚与人格魅力之强。辛弃疾是在隆兴和议36年后,他被免官闲居间写的这首《鹧鸪天》词。在词中他回忆少年时的英雄壮举,对照当前免官闲居的无奈处境,一生虽欲恢复故土,但在议和派的压制阻挠下,壮志未酬,蹉跎至今,仍无为国效力的机会,充分表现了他爱国抱负不能施展的苦闷。苏轼、辛弃疾这两首词,其自我形象是生动而鲜明的,这早为人们所熟悉,故不必词费详说。我们无妨再看不大为人们所关注的黄庭坚的《鹧鸪天》词: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傍人冷眼看。 [1]157
此词作于元符二年(1099),时黄庭坚谪居戎州。他受新党排挤、打击,屡遭贬谪,然却傲岸不屈,狂放自若。词中抒写的自我形象是典型的狂士:他饮酒狂歌,及时行乐,以至“醉里簪花倒著冠”,词中洋溢着愤激与抗争精神,傲岸性格,咄咄逼人。
自我形象是通过词人感情的直接抒发表现的,展示的往往是词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状态,它带有浓郁的主观性。多见于豪放词,特别是爱国词人之词,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文天祥的《满江红·和》等,借自我抒情,表现一种极高尚的思想品格与境界,有着鲜明的形象。
再说塑造的形象。
词人通过叙述、肖像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对话等艺术手段,写出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比起小说、戏剧等长篇叙事性的作品来,它是粗线条的、或一星半点的,而非全方位的、精雕细刻的,然因其所写或细节典型生动、或白描到位、或对话精彩、或特写镜头突出,光彩照人,从而表现出人物形象特别突出的一面,因此,能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它的主调是叙事的,我们无妨称之为叙事词。这些叙事词,有些真如微型电影,其中有动作、对话、细节、声音,甚至还有情节。如李煜《一斛珠》 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2]16他着意写了与小周后调情的一幕,展示了小周后的梳妆打扮,她那娇娜地撒娇,把一个少妇向男子挑逗、戏嬉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结尾嚼绒唾檀郎的描写,从这种动作中来表达出女人撒娇的神态,在以前是没有被发现过的。” [2]18这是对词的艺术创新。这首词的内容无甚意义,然艺术手法的表现是相当高明的,艺术形象是非常鲜明的。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描写新婚生活的一幕,也是极为精彩的: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
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3]180
此词写新婚蜜月之中新妇的欢乐情景:词从新妇的梳妆打扮写起,继以“走来窗下笑相扶”,写出新妇袅袅婷婷的轻盈体态和对新郎的爱恋深情。“爱道”二句,不着痕迹地化用朱庆馀诗句,点出新婚的撒娇撒痴,以博新郎的赞赏。过片伸足上文,以行动突现伉俪情深。“等闲妨了绣功夫”,似对因在丈夫身边耽延而消磨时光的惋惜,情绪稍微一顿,逗出最后一句并以问话结穴。这问话一语双关,特别出彩。此词在形象描写上,有动作、语言、心理刻划,各种艺术手段非常协调,运用自如,使描写人物动作与内心微妙活动纤细毕现。把新妇写得娇声如闻,憨态可掬,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活而丰满。以人物形象塑造说,这首词在词史具有开创性的地位。
苏轼的《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则以点染笔法,写出了生动的农民群像:“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4]232这首词既用重笔写了少女边梳妆打扮边奔走相告,拥拥挤挤争先恐后看太守的热闹场面,充分表现了她们的活泼好奇,展现出他们的青春活力;又写了收麦社的人群与黄昏醉卧的老叟。既有特写镜头,又有全场景扫描,生动地写出了农村景象。踏破蒨罗裙这一细节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少女为看太守争先恐后的热闹场景。余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刘克庄《清平乐·赠陈参议师文字侍儿》等词,描写人物形象,都是相当出色的。
对于这类着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作,当今词论家已作过一些精彩的阐释,指出其有类似小说、戏剧叙事的特点。詹安泰先生在评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时说:它“简直是冲破了抒情小词的界域而兼有戏剧、小说的情节和趣味”。 [2]16其说极是。你看:“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2]25在一个鲜花正开朦胧淡月迷蒙轻雾的环境里,一个女子双袜踏地,一手提鞋,带着慌忙的神色而又轻捷地跑到画堂南边,依偎着心爱的人微微发抖,激动地说出心里话,场景、动作、语言何等鲜明,多富于戏剧性啊!刘扬忠先生在评晏殊《破阵子·春景》时说:“作者具有小说家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能力。” [5]191你看:“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5]190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这两首词,都冲破了小词仅能抒情的界域,而有了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运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很有创新因素。我们可以毫无夸张地说,它吸纳了小说戏剧描写人物的技法,表现出创造的张力。
叙事词是一种篇幅短小的作品,且受词调的限制,不能肆意铺陈,往往是点到为止。然艺术高明的作者,能够充分发挥其艺术创造性,且词体本身也有其优势:能写得精粹、含蓄、隽永。因此,词人所写的叙事词,往往都是诗味浓郁、十分精彩的作品。
2 宋词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宋词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宋词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活跃着各有个性特色的种种人物:上至皇帝与朝廷的封疆大吏,下至士农工商以及隐士与历史人物,构成一部颇为壮阔的词的形象史。这种类繁多的各色人物形象的展示,足以破除宋词反映生活狭窄的偏见。
首先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王观的《清平乐·应制》。这首奉旨而作的小词,将皇帝漫画化了。词人是以戏谑的口吻,揭开了盖在皇帝头上的神圣面纱,暴露了他不理国政贪恋女色的丑恶嘴脸。词曰: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6]261
词的上阕写皇帝与嫔妃亲昵嬉戏,下阕写嫔妃因舞伊州而引起皇帝的欢心,赐予搔头,并命侍寝,遂使“六宫多少人愁”,有众多的失宠者产生怨望。这是写给神宗皇帝的应制词。神宗是北宋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皇帝与嫔妃的嬉戏也是常有的,词人把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以轻佻滑稽的口吻写出,画出了他贪恋女色的真实嘴脸,对其作了尖刻的讽刺与暴露,因此触怒了最高统治者。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高太后以为媟渎神宗,翌日罢职,世遂有逐客之号。” [7]211将其逐出朝廷了之,俾使耳边清静。
宋代积贫积弱,经常受到金国与西夏的侵扰。南宋政权,更是偏安一隅。但统治者耽于安乐,不思恢复国土,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许多爱国志士,思欲奋起抗金,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然其爱国行为根本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反而受到种种压制,壮志无由伸展。岳飞、辛弃疾、陈亮、陆游的词里,都写了一些爱国志士的形象。此类词较多,词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颇有生气。
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本来怀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之壮志,赢得朝野的称誉,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然因朝中大权掌握在议和派手中,其“收拾旧山河”之志不得伸展,遂充满了抑郁的情怀。《小重山》词写其爱国情怀不为朝廷理解,遂使壮志难酬的深沉痛苦。词云: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此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6]1246
收复旧河山恢复故土,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由于议和派的阻扰,壮志无由伸展,遂产生了惆怅苦闷的心情。词的上阕,写了他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与冲突,下阕进一步写壮志难酬之郁闷。结尾写“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与悲苦情怀。此词情感深沉,形象丰满。在议和派主政时期,抗金的爱国志士是遭到排挤压抑的。因此,同类作品较多,譬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借梅花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遭受投降派排挤、打击而不甘屈服,仍然坚守信念的高贵品质,有着蔑视群丑超群拔俗的高标逸致。词风含蓄蕴藉,耐人品味。
辛派词人,更多地写了志在抗击全国、收复失地的英雄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写词人的理想,或者说是词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然却写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在辛弃疾词中,这类英雄人物尤多。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很典型的。词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242
陈亮是南宋有名的爱国志士,反对议和,力主抗金,辛弃疾与之同慨,因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既是对朋友的热情鼓励,又是个人爱国情怀的抒发。词里写了一个极为壮阔的战斗场面。这场战争的主导者,自然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那位英雄。当我们在激赏词人虚拟的这个壮阔的场景时,接着是英雄的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引起我们对议和派的无比愤慨与对爱国英雄的仰慕及同情。
在辛弃疾词中,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与爱国志士。这些词篇有《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等。如《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极力赞扬史帅“鹏翼垂空”,并有着抗敌的坚强决心,有着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能够做到“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8]9有着守住长江天堑、保卫江南的余裕。
在宋代词人笔下,还描写了许多悲剧人物形象,展示了他们的壮烈与激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1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92都描写了爱国人士的壮志悲情。
抗击入侵,消灭强敌,这是宋人的普遍要求。不特辛派词人是这样,即便如苏轼、姜夔那样的词人,也无不如此。譬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射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有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146
作为文人的苏轼,在任密州太守期间,不仅有着射猎示武的壮举:“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而且热切期待着朝廷遣冯唐“持节云中”,担起平定西北这一光荣使命。词的感情充沛,形象丰满。
一生依人为生的江湖词人姜夔,也写了充满英雄气概的《满江红》“仙姥来时”: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10]88
什么仙姥?分明是现实生活中的巾帼英雄。词中所写的这位巾帼英雄,或有梁红玉的影子而加以夸饰,使之充满了理想的色彩。她有“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的本领,并能“一篙春水走曹瞒”,真是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总之,无论是出猎太守,还是爱国志士,抑或是仙姥,都英风勃勃,充满了壮烈郁勃之情,形象鲜明而生动。
我们再看士农工商的形象。
柳永的《鹤冲天》,写了考进士因落皇榜暂未得志的知识分子: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芳。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1]239
虽然考进士落榜,却以“白衣卿相”自许,他是何等的自信又自负。不难想象,他的壮志总有一天可以如意展示。他的《传花枝》“平生自负”,写了书会才人的鲜明形象。余如蒋捷的《昭君怨·卖花人》写卖花为生的小市民,高观国《赋轿》出现了轿夫健捷的身影。辛弃疾的《西江月》“茅檐低小”写了一家农民形象。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写了隐士形象。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晓月”写了靖康之变南渡的士大夫四处奔波、无可依倚的逃难生活。如此等等,展示出一幅幅颇为宽广的生活画面,活跃着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身影,让我们较清晰地看到宋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词人在怀古题材中还写了历史人物。譬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4]398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风采:他风流儒雅,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使百万曹军遭火烧惨败。又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8]348写了他与老英雄曹操、枭雄刘备对峙而立的少年英雄气概。词人写的周瑜、孙权这些历史人物形象,其实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它的出现,使宋词艺术形象更为丰富而多彩。
3 宋词中人物形象塑造运用的艺术手段
词在人物形象描写上采用了多种叙事的艺术手段,使其在艺术表现上显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
首先,叙事词超越了词以抒情为主的艺术手法,采用了叙事作品以情节或细节为主的描写手段,使词有了故事情节的鲜明性与生动性。
情节或细节,是叙事作品必不可少的最常见的艺术描写手段,而非一般的抒情作品所宜有。抒情作品虽然有时也写事写物,但它不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是为了抒发感情。所写事物,是为了引发感情的勃发。它或借事物以抒情,或无所凭借而直抒胸臆。有些词人却打破了抒情词的这种常规,写了被我们称之为叙事词的作品,其中有情节或细节描写,使词中的形象鲜明、生动、具体。譬如晏殊《山亭柳·赠歌者》就写了以歌者生平为线索的简单情节: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12]162
词人以叙事的笔法,写了她的艺术生涯:既有“蜀锦缠头无数”时的光彩,也有“残杯冷炙消魂”的恓惶,并有“知音”难觅的悲叹。通过对她身世的描写,塑造了较丰满的人物形象。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写了一个戏剧性很强的小故事:“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753一个在墙外小道上的行人,被墙内荡秋千的少女欢声笑语所吸引,心生爱慕,踟蹰徘徊。那墙内佳人却不解多情人的心意,翩然而去,将那痴情人抛在墙外,使之暗自惆怅。墙内之佳人并非无情,而是根本不知有人暗恋着自己。墙外行人无法将自己爱慕的情意,传递给墙内人,只是单相思罢了。这个小故事,多富于喜剧性啊!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也以叙事的笔法写了歌妓一生的悲惨命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些词人,在词中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格外传神。譬如欧阳修的《迎春乐》:“薄纱衫子裙腰匝。步轻轻,小罗靸。人前爱把眼儿札。” [3]342写了她特有的衣着、打扮、步法,就已经很生动了。接着又写了“人前爱把眼儿札”这一细节,生动传神,将其聪明、调皮、多情、善解人意等个性特点表现无余了。又如他的《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这一细节,极为生动地写出了她的情意缠绵、娇态憨态可掬的形象。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她对新婚幸福生活的真切感受,对未来家庭美好生活有着更高的憧憬。
词中描写的情节或细节,有着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一般叙事作品,可以随意展开,而要受词的格律的严格束缚,无论是情节或细节描写,都要纳入词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成功的情节或细节描写,事件典型而又笔法工巧,所写或系一鳞半爪,使神龙见首不见尾,而又有其神奇变化之态;或紧紧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的特点,轻轻一点,则个性特点全出。总之,词人喜欢别出心裁,妙笔生花,使其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格外生色。
其次,有些词用了较细腻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叙事作品中惯用的艺术手法,但在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中,主要是用行动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而很少有细腻的心理描写。至于抒情作品,其心理描写更是凤毛麟角了。有些词人却不甘受这种惯例的限制,特别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显现着艺术创新的光彩。如蒋捷的《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13]339
此词是写她看到有人偷折自家园子花时的心理活动:有人折花,她大度地想,随她折去,却不免有点好奇,折花人是谁呢?接着想到,檐牙高处的那朵花最美,虽然难折,且偷折者又怕人发现,但她还希望她能折取这朵最美的鲜花,斜插在鬓边,才娇娆好看呢。这首词颇为细腻地写出了她的大度、好奇、与人为善以及对美的期盼。通过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其形象呼之欲出。柳永的《锦堂春》,写了思妇更深时的心理活动:“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更敢无端。” [11]118写其对丈夫负约的怨情,想着将来团聚时如此这般地对他加以惩罚。心理描写生动传神,令人忍俊不禁。再如欧阳修《醉蓬莱》“见羞容敛翠”,写少女与情人初次约会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十分成功的:“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鬟,被娘猜破。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 [3]263词人以白描的手法,用了鲜活的口语,将其偷情后想方设法掩饰、企图瞒过妈妈的紧张而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的这种心理描写是典型出彩的,它大大地提升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使其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
第三,有些词中写了人物对话,用以表现人物的声情、外貌以至内心活动,这对成功地描写人物形象不可或缺。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词中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例证。词云:“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4]14通过对话,表现出雨后花落叶繁的真实情景,并将主人公惜花心理表现得非常微妙,同时显示出她与“卷帘人”迥然不同的性格。这首词写得委婉而曲折。诚如黄苏所云:“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15]3024苏轼的《定风波》“谁羡人间琢玉郎”,也是用人物对话刻画人物典型个性的例子。“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579从与王定国侍儿柔奴的对话中,折射出王定国善处穷通、乐天知命、随缘而适、随遇而安,表现了他潇洒超旷的心性与气质。苏轼、李清照在词中以对话突现人物性格,是词的一大创举。
词中的对话,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些词似无对话,实则是写法上的省略,以问代答。如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16]32这是她与行人的一段对话,表现出她对行人的关切与挽留。她低声问:“您准备到哪里歇宿?”这里省略了行人的答话。她又说:“已到三更,恐怕城门关了,不能出城。”回答当是:他的马跑得飞快,在关门以前,可以出城。她又说:“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路滑很不好走,路上也没有人。”天晚路滑,路上无行人,“不如休去”的理由很充足,这句话很有力。词中以问代答,简捷、生动、传神,表现出她对行人的无比关切与留恋。
刘过《沁园春·寄稼轩承旨》,更是别开生面的词作。词云:“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17]11词中对话隐括了不同时代三位诗人赞美西湖的诗句,从不同侧面写出了西湖风景之美,伸明自己徜徉西湖暂不赴约的原由,写得诙谐、风趣而别有特色。
如此等等,词中的对话都写得非常出色,从而使人物表现的形象异常鲜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有些词吸纳融汇了叙事文学中特有的艺术手段,加入了较多的叙事成份。即情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对话等,掺进了一些小说或戏剧描写的笔法,这是对抒情词常用笔法的超越与提升。这些新的表现手法因素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使词描写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更富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