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中的教师介入

2015-02-28李晓黄艳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5年2期

李晓+黄艳

【摘要】研究者从角色定位、介入时机、目标指向、介入方式、关注倾向性等方面对某幼儿园6名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中的介入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教师在介入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时存在角色定位多为控制者、介入时机把握不当、介入过度、介入效果不佳等问题。据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自主性结构游戏;教师介入;观察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17-06

自主性结构游戏对幼儿的认知、生理、社会与情绪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1〕自主性结构游戏强调要以幼儿为主体,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空间,但仍需要教师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指导,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应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开展游戏,让幼儿在与材料和伙伴的互动中,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从而获得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邱学青,2001)。

国内外研究者对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介入行为进行过不少研究。例如,邱学青、华爱华、包红英等人总结了教师常用的介入方法;〔2-4〕常璐总结了教师介入所要达成的七个层次的目标;〔5〕Reynolds和Jones希望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可以扮演观察者、记录者、管理者、支持者、调节者和参与者等角色;〔6〕James E Johnson 等人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的角色概括为不参与者、旁观者、游戏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游戏领导者和指挥者或教导者等六种类型,等等。〔7〕

然而,以往研究鲜有涉及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中教师的介入行为,且缺乏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真实游戏情境中教师的介入行为,分析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时的角色定位、介入时机、介入方式、关注倾向等方面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青岛市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中选取了小、中、大班各2个班级的幼儿以及6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6名教师均为女性,教龄为5~20年。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本研究通过时间取样和情境取样方法,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观察记录了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的情况。观察时间是幼儿园的自主游戏时间(8:10~9:00和14:10~14:50为大班幼儿自主游戏时间,8:15~9:10和14:15~15:20为中班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8:20~9:25和14:15~15:20为小班幼儿自主游戏时间)。观察地点是各个班级的建构区。幼儿的自主性结构游戏主题主要有“兵工厂”“拼装家具”“城堡装饰”“搭建建筑物”等。研究者按照事先设计的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观察结束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访谈法

访谈分为前期访谈和后期访谈。前期访谈在观察前进行,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对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的认识和平时的介入情况。后期访谈在观察中随机进行,以分析教师介入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态度。例如,观察中发现,某教师经常以某一种角色身份介入幼儿的自主性结构游戏,对此,研究者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该教师对这一角色定位的认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介入的角色定位

研究发现,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时的角色定位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

1.支持者

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如果视自己为支持者,主要会在一旁观察。如幼儿遇到困难请求帮助时,教师会提供材料或方法技能上的支持,以促使游戏顺利进行。教师一般不会进一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

【观察记录1:中班游戏“兵工厂”】幼儿A:“老师,我的枪不牢固。”教师:“少个把手啊。”幼儿A马上找来了可以用来制作把手的材料。幼儿B:“老师,我总是被小C的枪打中,我的冲锋枪怎么也打不中他。”教师:“那你看看你的枪是不是需要一个瞄准镜呢。”幼儿B马上开始制作起了瞄准镜。

2.合作者

作为合作者,教师视自己为幼儿的助手与玩伴,会关注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倾向,给予相应的指导,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

【观察记录2:大班游戏“5月的风”】教师和大班幼儿一同搭建青岛的标志性雕塑“5月的风”。幼儿主动分工合作,教师作为其中一员帮助出谋划策。幼儿A:“老师,我觉得这个可以再搭一块。”教师(问幼儿B):“你觉得呢?”幼儿B:“我也觉得可以。”教师:“那我们试试看。”结果积木倒了,两名幼儿都很惋惜。教师:“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幼儿A:“我觉得放一块大的积木架在中间就更加牢固了。”两名幼儿继续搭建。

3.控制者

作为控制者,教师会以教育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控制游戏的进行,通常会忽略幼儿的游戏意愿和发展需求。

【观察记录3:小班游戏“拼装家具”】幼儿A正在尝试拼装一个长方形橱柜,拼装中遇到了困难,拆开、重装了很多次。教师发现后开始介入。“你看应该这样,把上面的先装好!”教师边说边将幼儿手中的半成品拼装好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班级的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所扮演的角色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班级的教师对介入幼儿游戏时角色定位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见表1)。

(二)教师介入时机的选择

研究者对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进行了分析(见表2),发现教师介入时机的选择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旨在引导幼儿游戏的介入行为最多,且随幼儿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小班教师比较关注幼儿自主性结构游戏的持续性,当幼儿半途而废或注意力分散时,教师会通过提供材料或以合作者身份参与游戏的方式重新唤起幼儿的兴趣。中班和大班教师介入时往往会通过设置难题引导幼儿思考。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会引导更多幼儿参与,共同解决问题。总的来看,教师的过度介入现象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