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喇昆仑公路:悠悠古道行进者的千年祈盼

2015-02-28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喀喇昆仑卡德筑路

文 / 本刊记者 陈楠枰

喀喇昆仑公路:悠悠古道行进者的千年祈盼

文 / 本刊记者 陈楠枰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传统友谊,必然像喀喇昆仑公路一样越走越宽广。

——耿飚

萨夫卡德开出拉瓦尔品第已经有200多英里了,再往前开服务站将越来越稀少和遥远,为安全起见,他在马蒂开的服务站装满汽油。在萨夫卡德的记忆中,还没有喀喇昆仑公路的时候,这条路向西延伸直到斯瓦特山谷附近,货物都靠骡车拉,需要20天至一个月的工夫才能从这儿拉到伊斯兰堡。

喀喇昆仑公路建成后,路上才开始出现汽车和卡车,当地群众都来看汽车,头几批车就像是大车展,“当时人们看了都很惊奇,这些怪物到底是什么呀,里面还坐着一个人呢!”萨夫卡德和其他司机们便常开玩笑,“那都是活的野兽”。

拥有一众忠实来看汽车的粉丝后,每个卡车司机都开始打扮自己的车了。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卡车的各个部位进行美化、装饰一番,加上几个颜色各异的灯泡,“连上下车的台阶也有细腻的图案”。就像盖房一样,谁都要把房子装饰得比左邻右舍漂亮,装饰卡车也一样。

到达吉尔吉特,萨夫卡德就要上库兰的店里卸货。出来这一趟,他大约能挣到500欧元,给一路换驶的同伴希拉杰发工资后,再扣掉汽油、维修和装饰等费用,兜里只剩十分之一左右,但这也不算少。

吉尔吉特近郊土豆收成刚刚开始,在曼卓尔的介绍下,萨夫卡德从阿里阿巴德载满卡车后斗启程返家。“我有了够多的钱用在回程路上,带着货回家使我能多赚钱,而这次我带回家的,是一卡车土豆。”

对萨夫卡德这样的卡车司机来说,喀喇昆仑公路无疑是一条真正的生命线,穿过极端复杂的地形,在世界屋脊之上敞开双臂,欢迎着光彩夺目的卡车来回往返,生动地描绘和记载下这些卡车司机的命运。

古道凶险

“中巴间的交流互动,早在中国高僧玄奘走流沙,穿长峡,跋山涉水沿着古丝绸之路来到巴基斯坦,将这里的佛教带回中国时便开始了。”据巴基斯坦驻华参赞泽米尔·阿万介绍,在其家乡不远处的佛教圣地——塔克西拉,玄奘曾于此逗留两年。

而玄奘所走的,就是气候多变,凶险莫测,穿行于帕米尔高原,蜿蜒在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之间,通往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那段丝绸古道。

用“百步九折”、“猿猱愁攀援”等词来形容这条悠悠古道再恰当不过。5条长度超50公里的冰川发育于此,群峰之中,高峰与悬崖分崩离析,剥落河中,泛滥的河水阻塞交通,每逢雨季,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更让人视为畏途。

“世界第八大奇迹”,世人曾这样评述于此间修筑一条公路的艰辛。通过几百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破碎地带,这里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观之一,也是地质学家、登山家和旅行家梦寐以求的地方。

从地理剖面图上看,过了北部城镇齐拉斯以后,修筑的公路需要在吉尔吉特、苏斯特等地一步一个“台阶”,每上一个“台阶”,海拔就升高1000米。

寥寥数语的文字记述将这条千年祈盼万人仰望的中巴公路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巴公路,原称喀喇昆仑公路,修建于1966年2月至1979年底。它起于中国新疆喀什,经红其拉普达坂至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长1224公里,其中巴境内的616公里是由我国援助、中巴两国共同修筑的。”

泽米尔·阿万曾于一年中的6、7月份亲临这条公路5000米高海拔处,“那里的雪依旧没有融化,到了夜里温度可降至零下。夏日如此,冬天会更加糟糕。”

“巴基斯坦人民将永远记住中国的援助,因为这条公路将被一代又一代人使用,帮助他们从事边境贸易,为小山村的人们打开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原议会议长米斯基恩认为,“这条公路的建成为巴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要知道,在喀喇昆仑公路修建之前,伊斯兰堡和拉瓦尔品第的商人全年只有四个月可以通过加甘谷和北部地区进行沟通。

巴基斯坦前领导人齐亚·哈克不无自豪地盛赞:“正如中国的长城被认为是古代的一项非凡成就那样,喀喇昆仑公路将被看做是现代的奇迹。”

筑路艰辛

1966年3月18日,时任中国交通部部长孙大光和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罗查在京签署《中巴两国政府关于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的协定》。

根据这一协定,两国将修建一条连接中国新疆喀什和巴基斯坦塔科特之间的双车道沥青公路,其中喀什至红其拉甫达坂段由中国政府负责修建,红其拉甫达坂至塔科特段由巴基斯坦政府负责修筑;中国无偿为巴提供筑路机械、设备及1500人3年生活用品和燃料。同时,配备1个医院,专为巴方伤病员服务。

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中国成立以副总参谋长彭绍辉为组长,外交部韩念龙、商业部李超伯、计委国防局白杨、一机部张剑飞等组成的援巴筑路专案领导小组。由新疆军区牵头,中方工程指挥部迅速成立。

1966年4月的喀喇昆仑仍是一片冰雪世界,张营胜率领第二测设队最先来到施工地点。因交通不便,地势险峻,加之积雪太深,车辆根本无法穿行,勘测队只好身背仪器,骑马往前走。遇到陡峭的山坡地势,连马匹也无法通行,大家唯有从雪地往下滚。有时雪从衣领中灌进去,雪水汗水融在一起,经风一吹,周身寒彻,让人直打哆嗦。

当时的筑路原则是边测设边施工,要求测设队必须在施工队伍开到之前做好测量和设计工作。荒山野岭中,张营胜带领队伍早出晚归,栉风沐雨,野外露宿,“枯树为蓬,戈壁当床”,攀峭壁,涉险滩,爬冰卧雪,克服高山缺氧等种种困难,终于于当年9月基本完成任务。

中巴公路巴基斯坦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特别是红其拉甫达坂到帕苏一段,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冰川密布,水流湍急,是难点中的难点。加上高寒缺氧,许多巴基斯坦民工和工兵上来不久,就得了高山特发病,如肺水肿、脑水肿、高山昏迷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本来就难度很大的工程难度更大了。

泽米尔·阿万曾于一年中的6、7月份亲临这条公路5000米高海拔处,“那里的雪依旧没有融化,到了夜里温度可降至零下。夏日如此,冬天会更加糟糕。”

1969年开始,原本由巴方负责建设的红其拉甫到哈里格希路段改由中方施工,哈里格希至塔科特的路段上的十余座桥梁也由中方建设,塔科特到伊斯兰堡的路段则由巴方建设。

“上世纪60年代,两国的国民经济和技术手段尚较为薄弱,修建喀喇昆仑公路困难很大,死了很多人。实事求是,那个年代的路相比现在而言,建造质量上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在那样物资和技术都相对匮乏的条件下给我们造了一条这么好的路。”泽米尔·阿万告诉记者。

奇迹来之不易。据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春祥介绍:“喀喇昆仑公路修筑时的施工条件异常艰苦,雪崩、泥石流、落石随时会夺走援建人员的生命。”在悬崖峭壁上抡大锤打眼放炮因绳断摔下深谷的,被突发洪水冲走的,被泥石流掩埋的,被塌方砸死砸伤的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结合巴基斯坦为纪念喀喇昆仑公路建成25周年发布的邮票说明和孟祥麟所著《为中巴友谊筑就新的里程碑——喀喇昆仑公路改建工程启动仪式侧记》,我们可以得出的数据是,为修建这条公路,各有810名巴基斯坦筑路人和142名中国援建人员牺牲。同时,中国政府向巴基斯坦提供共计3亿元人民币的无偿筑路援助。

续写传奇

“饼干山,片石飞满天,削不上脑袋,帽子也要削半边。”“一川碎石大如斗,风吹满地石乱走”……一则则筑路工编的顺口溜是中巴许多筑路工地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以巴基斯坦境内公路的两期工程中220到230公里“咽喉要地”哈尔特高大山段为例,山体如饼干状片石堆积,一遇风吹即有滚石跌落。

上世纪末,泽米尔·阿万乘车驶于喀喇昆仑公路上的某段时,就曾遇见过这样的惊险片段。一大块巨石从山上滚落,正砸在车前,“若是车速再快一点儿,或巨石晚落下几秒,我必死无疑。”道路被阻断,司机只好掉头寻别的小路绕行,“那样的场景至今想起依旧容易心惊胆战。”泽米尔·阿万说。

由于道路年久失修,喀喇昆仑山脉岩石的风化、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病害频发,虽经多次修复仍不能适应两国日益增长的贸易发展需要。2006年底,中巴两国决定对喀喇昆仑公路进行道路改扩建施工,由新疆兵团路桥总公司承建。

从地理上看,喀喇昆仑至喜马拉雅高原是中国西部安全一道重要的地理屏障,未来,这里也可能成为中国能源通道的另一道蹊径。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海拔在460米到4733米之间,新疆兵团路桥总公司承建的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KKH·B标段全长79.71公里。合同总产值为5866万美元,工期为48个月。

在国内的大部分参建人员集中进行施工规则、法律法规、民族宗教、英语和乌尔都语等方面的强化培训,并分期分批陆续奔赴巴国施工建设工地,部分在国内购买的道路施工机械设备也如期运抵施工现场。

尽管比起30多年前的居住生活条件和施工设备要好不知多少倍,然而喀喇昆仑山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依旧十分恶劣。施工地段在巴方境内,穿越喀喇昆仑山区域环境变异大,地质结构敏感脆弱,施工难度大。夏季高温高达50摄氏度,60%的相对湿度,许多人的皮肤都脱了几层皮,身上长满了痱子……

中巴公路大多开凿在悬崖峭壁上,将原有公路拓宽,是这次改扩建工程之一,时常要进行爆破,施工人员常常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险情。2010年4月的一天,有着十几年驾龄的王建江正驾驶铲车清理爆破后的岩石沙砾,突然,铲车上方六七十米高的地方发生了局部滑坡,砂石迅速滚落,一块直径约40 厘米的岩石不偏不倚地砸在驾驶室顶上。幸好王建江开的铲车驾驶室顶上进行了特殊防护,这才躲过一劫。

除2010年初,阿塔巴德发生严重山体滑坡形成大型堰塞湖将已修建好的20公里公路淹在水中,工程需要改线外,喀喇昆仑公路大部分改扩建路段已于2013年10月交付使用。由中国路桥公司进行的堰塞湖改线项目隧道主体施工阶段亦计划于2015年9月交工验收。届时,陆路将全面打通,汽车从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山口到巴基斯坦北部重镇吉尔吉特的行驶时间将只需5小时。

扩建后的喀喇昆仑公路由原来的10米宽扩为40米宽,车辆时速可达80公里,运输能力提高3倍。

一位当地70多岁的老阿訇说:“30多年前,中国人民为了建成这条天险路吃了无数的苦,流了无数的血和汗,有的人永远地埋在了卡拉昆仑山下。今天再次见到你们,就像见到了自家的亲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永远刻在我们心里。”

猜你喜欢

喀喇昆仑卡德筑路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英雄虽已离去,精神永驻边关!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喀喇昆仑中生代铅锌矿控矿因素 及成矿演化模式分析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筑路机械控制系统研究
想要什么礼物
妻子想要的礼物
妻子想要的礼物
筑路机械单机核算的思考与研究
从杂志到行业,看筑路机械30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