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的中国能否调停复杂中东
2015-02-28
日本《外交学者》2月26日文章,原题:在“上帝的世纪”,无神论的中国能担任冲突调停者吗?提到公开对话与和解,人们首先想到的通常不会是中国。但北京已改变“不干涉”原则,主动介入解决世界上一些最棘手的冲突,如巴以、缅甸和阿富汗问题。这种转变凸显中国日益自信,也表明它越来越需要扩大国际接触。中国的介入值得欢迎,但成功机会微弱,除非北京能解决一个重要盲点:宗教。
传统上,中国在中东的接触主要是为扩大贸易和开发能源。在政治事务上,北京仍在幕后,避免采取任何有争议的立场。但2013年,中国先后接待了来访的巴勒斯坦总统和以色列总理,并提出和平建议。虽然最终无果而终,但北京在中东的政治参与今后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在家门口,中国开始关注东南亚持续最久的内战之一:缅甸政府与克钦独立军之间的冲突。更大胆的是,2014年中国接待了一个塔利班代表团,就在此前几个月阿富汗总统刚访华。
中国的无私不应被高估。首先,若冲突恶化,会危及中国的实质经济利益。其次,这些国家的冲突可能扩散并威胁到中国。第三,充当东道主可令中国将自己不喜欢的国家排除在外。尽管如此,北京的调停努力受到各方欢迎。他们大多把中国视为中立方,没有西方那些历史或观念包袱。
然而,北京有必要谨慎从事。中共的物质利益及权力的世界观,很不利于把握极其复杂的宗教形势。在以巴、缅甸和阿富汗,物质权力确实重要,但宗教亦然。它还影响到中国民众——日益宗教化——如何看待冲突和本国政府的参与。
比如要促成阿富汗和平,忽视伊斯兰教将是十足幼稚的。中国虽与阿执政精英关系不错,但中共的无神论影响了阿民众的看法。如果中国外交官的工具包里缺乏宗教常识,将寸步难行。最终,在宗教背景深厚之地,冲突的持久解决需要宗教和政治领袖联手努力。明智的第一步是把“宗教常识”纳入中国外交官的标准培训课程。此外,北京应汲取本国宗教群体的力量,让其协助调停。对于中共来说,这并非易事,但不可或缺。▲
(作者詹姆斯·陈,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