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台市高校体育隐蔽课程开展现状研究分析

2015-02-28王国强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邢台体育分析

王国强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邢台市高校体育隐蔽课程开展现状研究分析

王国强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当前,世界上许多教育先进的国家都开展了体育隐蔽课程,而我国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展还相对落后,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邢台市高校体育隐蔽课程中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要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绝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文化与体育氛围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较好的体育风气与传统;体育教师不能够在教学授课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将隐蔽课程融入其中,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达到的效果相对也就有所欠缺,从而对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了积极的影响,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参与缺乏热情。就此对以上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体育隐蔽课程;精神文化要素;物质文化要素

1 前言

1.1 研究意义

目前国外教育先进的国家,早已扎实的走出了第一步,那就是开展体育隐蔽课程。先进的学校教学课程中包括了显性课程和隐蔽课程,前者是实现教学大纲的根本。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积累和思想品德与道德方面的提高,都是学习显性课程来实现的。但是往往依靠显性课程还远远不能够达到教育所定的目标,那么就需要隐蔽课程的教育方式来弥补显性课程所不具有的作用。隐蔽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书本上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学习欲望,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达到提高显性课程教学效率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隐蔽课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直到8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参考外国一些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才逐步对隐蔽课程进行科研。一些国外隐蔽课程专家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学生除在课本学到知识以外,还受到学校的校园风气、课堂教学气氛、教师个人修养的影响。我国体育隐蔽课程目前还在初级阶段,主要是对其基本理论体系的研究。而在高校里,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做了一些仅是尝试性的试验工作,且尚未见到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报道。

1.2 研究现状

针对本课题,从《中国知网》检索体育隐蔽课程相关的研究论文近百篇,研究内容包括: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浅析高校体育隐蔽课程、体育课中“隐蔽课程”特点分析、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曲宗湖,姚蕾的《体育隐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刘根平,黄松鹤的《潜课程论》、王加强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设想与实施方法》、孙波的《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隐蔽课程的理论探讨》、庞学光的《关于隐性课程的探讨》、李复新的《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等论著,从各方面对体育隐蔽课程进行研究。多数论文是对体育隐蔽课程教育的特点、内容构成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而本文是对学生除从课堂和教科书中学习外,还受到学校的制度特征、学校氛围和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的研究,科学合理的分析邢台市高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邢台市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邢台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1200名在校大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隐蔽课程方面的书籍,并且利用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检索到近百余篇有关我国体育隐蔽课程开展现状的相关文章,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理论指导和数据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对河北省高校教授和相关专家等进行访谈,了解体育隐蔽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影响体育隐蔽课程开展因素,为本文的问卷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2.3 问卷调查法

在借鉴有关学者理论研究成果和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及专家访谈的结果和本研究的思路及预期目标设计问卷。通过对邢台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四所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1200份。各院校分别发放问卷300份。回收1123份,回收率93.50%,其中有效的问卷1107份,有效率为98.57%。

2.2.4 数理统计法

把调查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对调查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运用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2.5 逻辑分析法

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当前存在的普遍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与建议,提出合理化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体育隐蔽课程中精神文化要素现状的调查分析

3.1.1 对体育传统与风气在高校形成状况的调查分析

据调查显示,认为形成了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学生有355人,占32%;认为正在形成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学生有321人,占29%;认为没有形成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学生有431人,占39%。 体育隐蔽课程中学校体育的传统和风气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教学氛围,它能左右学生的心理走向,使学生在平时很自然的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会使学生莫名产生一种对体育无比的浓厚兴趣,为体育教学定下基调,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

3.1 .2 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分析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体育教学做出良好的贡献,可以消除不必要的隔阂与矛盾,也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健康的形成。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还未确立起来,由此可见封闭传统与专制型的教育方式目前仍是较为常见的,这种关系对学生自信心的成长,良好的创造性的形成都持阻碍作用,更严重阻碍了自我为主的体育教育的实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这种局面尽快改善。

3.1.3 教师对学生期望程度的分析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帖上不同的“标签”,从而形成不同的期望,而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则持较低期望,有的甚至不抱期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们更应充分觉察到这种不合理的期望很有可能会给学生造成极重的心理负担,加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因各种因素带来的差异,使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水平上取得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4 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调查分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老师给学生做示范,还是在对体育一项专项技能的解释都是在一定的情景及气氛之中产生的,技术的形成和对问题吃透的程度都是在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中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体育课程好的教学气氛一旦形成便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教学效果,所以说课堂气氛对体育教学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创造性却做得不甚理想。

3.1.5 对体育教师个人修养的分析

体育教师与其它学科的教师相比较,由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肢体语言会更多,从而使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专业技能外,丰厚的职业素质更是重中之重的。

3.2 体育隐蔽课程中物质文化要素现状的分析

物质文化要素是体育隐蔽课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化要素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硬件等因素构成,其中包括体育器材设施、场地大小与周边绿化等,物质文化要素保障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3.2.1 对体育场地设施情况的分析

据调查显示,认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完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和锻炼需求的学生有453,占41%,认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和锻炼需求的学生有654,占59%。学校体育的中心思想是全面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身体素质得以加强,但是由于场地设施与器材的不足,使得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学生身体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使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3.2.2 对体育场地绿化现状的调查分析

据调查显示,有479人,占43%认为学校重视体育场地绿化,认为学校不重视体育场地绿化的有628人,占57%。校园绿化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美化,同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场地绿化已经刻不容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绝大多数学校对体育文化与体育氛围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较好的体育风气与传统。

(2)体育教师不能够在教学授课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将隐蔽课程融入其中,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达到的效果相对也就有所欠缺,从而对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了积极的影响,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参与缺乏热情。

(3)目前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缺乏场地绿化、体育设施不完备,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要,学生满意度较低。

4.2 建议

(1)提高教师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再认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2)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控制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技巧,增强学生求知兴趣;开发多种交往渠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维持课堂秩序;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创造极佳的学习氛围,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物质环境,同时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1]赵栩博.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1):110-112.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曲宗湖,姚蕾.体育隐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张清江.对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61-62.

[6]孙波.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隐蔽课程的理论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1,(3).

[7]于晓东.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245-247.

[8]张自力,陈飚,谢风辉.试论隐性体育课程的本质、结构和特征[J].中国学校体育,2004.

[9]姚蕾.体育隐蔽课程价值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24).

[10]刘根平,黄松鹤.潜课程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1-20.

[11]庞学光.关于隐性课程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4,(8).

[12]李复新.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J].课程·教材·教法,1998,(10).

[13]潘涌.论著为校园隐蔽课程的教师人格魅力[J].教育艺术, 2001,(11):44-46.

[14]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15]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16]孔祥.浅析高校体育隐蔽课程[J].体育世界,2008,(5):112-113.

[17]方向丽.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再认识[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3):55-56.

[18]邹渝.论高校隐蔽课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281-285.

G807

A

1672-4658(2015)04-0152-03

2015-09-14

王国强(1979-),男,河北沙河人,毕业于河北体育学院,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邢台体育分析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游邢台动物园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2016体育年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