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校微课教学录像建设研究
2015-02-28高磊
高磊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210)
微时代下高校微课教学录像建设研究
高磊
(山东省威海市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210)
2011年佛山市教育系统系统面向全市征集"微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高校微课将教学过程压缩到5到8分钟之间,以其简短、明了、系统的影像元素,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观众的视听感官刺激。针对短小而精悍的微课教学而言,如何运用镜头语言把教学内容、教学板书及课件、学生反馈表现出来,成为教学环境下表现的重点。教师应着重提升当前教学质量,运用教学资源内容与独特的教育活动形式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进行结构化与模块化组合,使之形成"切入点明确、主题性突出、针对性强烈、实用性明确、互动性灵活"等特色。
统一制作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开发传播渠道
正文:
一、微时代下高校微课教学概述
21世纪伴随微博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微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微民、微时代、微生活等新型文化符号以网络为传播介质,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更快的传播速度极大的冲击着受众的感官刺激。微时代下影像传播的高效率带给观众更强的视听冲击力。对于高校而言,基于精品课建设的教学录像,如何以更短的时间传播更多的信息量?这些话题成为微课教学建设的棘手问题。
2011年佛山教育系统开展面向当地全市征集“微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关注。本次微课模式将以往50分钟的精品课程压缩到5到8分钟之间,极大程度的调度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微课模式的推出打破了传统50分钟教学,精华了课程重点、难点等问题,同时加强学生课上学习效率与课下巩固与反馈等问题。胡铁生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对“微课”进行了解读:按照中国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以现代化教学录像为工具,在5到15分钟内。以影像的方式展现教师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同时能够疑惑、启思、导疑学生。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形式[1]。
二、微时代下高校微课教学录像现状分析
1.高校微课教学录像建设理念未形成。微课教学建立在传统精品课之上,姚恩全教授在解读精品课程建设中倡导:理念、重点、系统、管理等方面因素。他倡导多种因素共同组建精品课程建设。而与之对立的李尚群教授则提出精心设计与经验铸就元素。精心设计彰显着跨越式组成。经验铸就彰显循序渐进过程。有些专家从内容、教师、教材、教法、机制、反馈等方面思考。高校微课教学核心在于教学录像,这些元素都要统筹于教学录像。微课教学录像理念未形成导致建设道路曲折,微课教学录像仍走在实验阶段。微课教学录像创作理念有待探究与发展。
2.高校微课教学录像制作标准分歧。有些专家认为微课教学录像应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准确性并能够真实的记录教学过程。而有些专家认为微课教学录像只是展示平台,不用指定统一的标准制度。微课教学录像是基础层,需要更强的内容层次进行创新。有些专家认为微课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录像为核心,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板书、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元素相结合,着重提高学生基础素质、解读问题能力。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维持学生最高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其实,纵观不同的观点:我们必须明确微课教学围绕教学录像而展开的,体现教育先进性,同时浓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特色学科教学录像,并能够通过一站式服务,依托网络技术推动教育资源传播与共享的先进性优质教学活动。
3.高校微课教学录像评价体系未统一。微课作为新兴教学模式,现阶段评价体系仅局限于前期评估体系,而对于效果反馈评价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微课教学录像可以参考相关标准和制度对网路课程的定位,并结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目标,综合对微课教学进行质的评价。微课教育录像可以参考多方面因素:整体规划、课程实施、课程反馈等角度对微课进行评价。贾树问教授从网站设计的功能、形式、作用等方面构建了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对于微课建设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纵观相关政策,微课教学的评估体系相对薄弱,现阶段仅局限于教学内容及质量方面。微课教学录像制作以后,相关受众、专家等人可以即时给予评估,这对于微课发展、建设、管理、推广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三、高校微课教学录像建设策略
(一)植根精品专业,打造特色微课内容。微时代下,“微”代表了一种精品的象征,高等教育学校应整体统筹教学内容并聚焦特色学科。曲阜师范大学作为扎根孔子故里的高校,其精品课程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儒学等传统文化。根据专业特色申报并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根据各二级学院教学特色,设计并开发精品特色学科录像。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针对影视艺术学、广播电视学等优势学科,打造电视摄录像技术精品课程。微课教学录像涉及专业深度不要太高,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教学录像更会被学生接纳。
(二)强化微课制作技术,完善微课版权机制。微课教学录像做为新型教学形式,并没有相关录像技术指标。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结合微课教学基础特点,相应技术技术指标应控制如下:
1.网络视频数据应输出为流式媒体格式:rm、ra、wmv、asf、flv等格式;每帧画面色彩大于256色;视频流编码方式采用Mpeg-4标准;视频码率不低于300kbps;帧频25fps;原视频采样采用Y、U、V风量采样模式,采样基准频率为13.5MHz.
2.网络音频数据输出为流式媒体格式:rm、m3u等格式;音频采样频率大于11KHZ;量化位数不低于8位;声道为双声道立体声;音频电平指标-20db至-80db;音频信噪比大于48db;音频码流率128kbps
3.视频图像与声音文件必须实现即时同步,视音频文件同时支持Window Media Player或者Real One Player等常见视音频文件播放器,客户可是随时实现下载、观看、停止、快放、倒放等功能。同时支持外挂SRT字幕,用户可以随意更改SRT字幕显示语种,方便用户使用。
(三)开发多元传播渠道,注重反馈建议。随之计算机技术与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语态已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微时代下微课教学录像传播渠道更多依靠于网络媒体。对于高校而言,应该开发相应的共享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自由地观看、下载,并且可以规范性的评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硬件条件,进行开发相关网页进行展示微课教学内容。传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