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2015-02-28田海燕
田海燕
(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吉林长春130052)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田海燕
(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吉林长春130052)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规律,把握方法,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本文从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激励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数学教学学生兴趣师生关系问题情境学生参与激励评价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规律,把握方法,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1]
一、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一个学生害怕或厌烦的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就会无精打彩,整节课都将处于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中,而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每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应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而且要做到堂堂要新,要让学生意想不到,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根据教材的需要安排设计,如讲故事、生动的数学趣题、做游戏、幻灯片等等都可随机使用。以此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巧设悬念。[2]
三、让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做到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另外,我们要改掉过去的“我讲你听”的上课模式,这样的模式易让学生厌烦,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讲学生听”。在做一些习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仍有学生弄不明白,可请一些已经弄明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这在学生心理觉得:自己讲给自己听,要特别认真讲,也要特别认真听。这跟老师讲的意义不一样,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了参与的快乐,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
四、激励评价,拓展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五、联系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1.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发现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例如,在教学“旋转”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摩天轮,风车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旋转时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它的大小和形状都没发生改变!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3]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数学就不再那么枯燥无味了!。
3.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4]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当然,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意义深远,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应注意以上几个问题外,更多的问题还待于实践中解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1].陈常宽,《小学教学参考》,2012,第1期(1):24-24
[2].赵宝玲,《大众文艺》,2009,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3].王芬芳,《广西教育》,2004,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周乔龙,2010,《成功:教育版》,浅谈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