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本资源,扮靓写作语言
2015-02-28杨德全
◎杨德全
初中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很强的典范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适当地设计写作语言的训练,是扮靓学生写作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捷径。那么,如何利用课本资源,扮靓写作语言呢?
一、诵读课文,储备写作语言
语言需要积累,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诵读,培养学生诵读的良好习惯,熟读成诵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背诵篇目和段落,尤其是大纲要求背诵的古文、诗词,达到感受和品味其语言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或直接引用,或化用,或仿写,扮靓自己的写作语言。如初一下册课文,“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游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的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摘自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在作文中仿写:“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有时赐予我们恩惠,仿佛置身于坦荡的平原;有时却要教训我们,仿佛置身于崎岖的山路。”有的学生在作文中直接引用:“李大钊曾经说过:‘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游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的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可见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选取精华段落,练习写作语言
课文的语言特色,往往突出表现在某一段或某几段里。这些段能用精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含义,富有感人的表现力,成为全篇课文的精华段。选取这些精华段,学习其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进行片段作文练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在《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假装发怒一段,用“落、迎、轻轻、敲”等词语,很好地表现出孩子真实的感受和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借鉴本段的写作技巧,仿写作文片段,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这样写“再看爸爸,简直比运动员还紧张,双眉紧皱,那眉头就像高高的山峰,双眼全神贯注地盯着那小小的球,嘴里还不停地叫嚷:‘好,快射!’‘拦住他!快点拦住他!’”这段文字中的“盯”“全神贯注”“不停”“叫嚷”等词,生动、准确地体现了“爸爸”当时的兴奋、激动的心理,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爸爸”对足球的喜爱。
三、学习课文修辞,增色写作语言
教材里有着丰富精彩的修辞语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就能为作文增色添彩。
(一)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能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描绘事物,会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比喻说理,能化抽象为具体,浅显易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精当的比喻句,是学习语言的很好范例。如:“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摘自冰心《谈生命》)作者把生命比作“向东流的春水”,形象地写出了人生历程中必定会遇到成功与失败,必定会有高潮与低谷这一道理。有的学生这样仿写:“生命像向上成长的参天大树,它从土里萌芽,种子是它的旧梦。”这句把生命比作“向上成长的大树”,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壮大和追求梦想的过程。
(二)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用于写事,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条理清楚。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还能更集中地表达事理或感情。如:“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摘自刘成章《安塞腰鼓》)这段话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弘、雄浑有力。有学生这样仿写道:“骤雨一样,是奔跑的脚步;闪电一样,是飞快的过人;利箭一样,是快速的传球;猛虎一样,是勇猛的灌篮;舞蹈一样,是精准的投篮。”这段仿照课文,描写篮球比赛的场面。
(三)引用
文章中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见解的修辞手法叫引用。引用可以使叙述语言简洁凝练,可以使议论论据确凿充分。课文中有许多引用恰当的范例。如:“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摘自黄天祥《落日的幻觉》)这段引用古诗说明人们很少对日落关注的原因,同时使文章充满诗书气。中外名人名言和诗词名句,表达精练、含义深刻,在作文中如能恰当引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如学过杜甫的《春夜喜雨》后,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引用:“看着淅淅沥沥飘落的春雨,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啊,我们辛勤的老师,不正像春雨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学生引用杜甫的诗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反语
反语是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运用反语可以使语言富有变化,不死板,生动有趣。反语有两大类,即讽刺反语和风趣反语。讽刺反语是为了揭露、批判、讽刺、嘲弄,表达贬义的反语;风趣反语是为了风趣、幽默、诙谐,表达褒义的反语。运用讽刺反语可以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往往能增强语言的战斗力和嘲讽性。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把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摘自鲁迅《藤野先生》)“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的手法,表明了作者对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有学生在作文中也成功运用了反语,如:“最近,科技迅猛发展,假币深受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在超市、商场、菜市场,就连街边的小卖部里都可以看到它美丽的面纱。干脆以后让这万能的假币代替真正的人民币吧!”这段用反语讽刺现实生活中假货泛滥的现象。
除了以上修辞方法外,常用的还有: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学生在作文中学习课文中精彩的修辞语句,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修辞方法,不仅能使语言变得有文采,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使表达富有个性,增添文章的亮点,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四、学习课文意蕴,深化写作立意
文句有意蕴,一般是说语言富有哲理、内涵深刻、风趣幽默。这种文句看似简单,却往往含有作者的思想火花和深刻的道理,让人沉思,耐人咀嚼,隽永而睿智。古今的名家大家都十分注意语言的意蕴美。学习课文中富有意蕴的语句,不仅有利于把握课文思路,深入地理解课文意蕴,而且还可以从中揣摩出起承转合的技巧和升华主题的方法。如:“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命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日》)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有人为了追求尊严会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没有尊严的活着——恰似一具行尸走肉,还不如有尊严的死去。”这段学生学习课文中富有意蕴的语句,不仅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优美,而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总之,语文教材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语言文字宝库,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扮靓写作语言,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