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陌生化教学的探索
2015-02-28江苏东台市第一小学224200吉云兰
江苏东台市第一小学(224200) 吉云兰
对陌生化教学的探索
江苏东台市第一小学(224200) 吉云兰
“陌生化”手法是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和新的发现。语文课堂教学采用“陌生化”手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 陌生化 效率
教学生涯伊始,我对语文教学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按照教学参考书来备课、写教案,就像农人耕地,纵横里来回犁地,自己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不领情。百思不得其解,问及几位得意门生,孩子说:“你上课总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鲜感。就连你布置作业的‘三部曲’我们都熟透了,读课文——摘抄词句——完成练习册……”
学生率真的话语令我汗颜,同时也让我茅塞顿开。
如何把每一节课都教得让学生感兴趣?如何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面对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我选择了知难而进,有意识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步,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摆脱俗套,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何入手呢?在理论学习中,理解并掌握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来的“陌生化”这一原理。所谓“陌生化”就是指把与人太接近的事物或现象推陈出新,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使丧失了感觉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陌生化”手法是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式,使人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和新的发现。
“陌生化”的理论,让我眼睛为之一亮。想想我那种固化了的茶壶与茶杯式授受状态的语文课堂,觉得“陌生化”所揭示的正是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突破人的实用目的,超越个人的种种利害关系和偏见的限制;它让人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这些理论对革新我的语文课堂是有帮助的,可以支撑我进行阅读教学研究。
于是,我就尝试着把“陌生化”的理论引进语文课堂,让课堂产生一种陌生化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寻求语文教学的陌生化效应,就是将语文课堂中熟悉的陈旧变为陌生的新鲜,将意料之中变为意料之外,以唤醒或者刺激学生对“新”的感觉,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此,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我总是竭力地摆脱思维定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陌生的眼光来审视文本,努力从文本当中去寻找教学的新意,并注意采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达成教学目标。比如,教学《牛郎织女》这课时,我抓住文中的四个“飞”:织女飞到人间,被逼飞向天宫,牛郎飞追织女,喜鹊飞来搭桥,引导学生品味民间故事神奇的想象、曲折的情节、朴实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织女、王母是一弱一强的两个对立面,一方个人的理想愿望不能实现,另一方自己权力地位不可挑战,两者交织碰撞,矛盾尖锐突出。这样的课堂既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又锻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素养。教学《水》这课时,我抓住文中的三个场景“挑一担水”“淋一场雨”“浇一勺水”提问:明明缺水,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写得水之乐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遣词造句的恰如其分,理解作者的反衬手法。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课时,我抓住了“泉水”这条暗线,引领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构思的精妙。实践证明,寻找这些新颖的教学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用好奇的眼光来审视文本,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陌生化理论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入口。文学阅读含有大量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积极挖掘,系统组合,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以这种理论为指导,可以少走弯路,使阅读教学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正途上来。
因为寻求教学的陌生化,我的学生愈来愈喜爱我的语文课了;因为寻求教学的陌生化,我的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因为寻求教学的陌生化,我感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备课要更加深入,目光要更加敏锐,思路要更加灵活,语言要更加鲜活,设计要更加新颖;因为寻求教学的陌生化,我享受到了做一个语文教师的幸福。
当然,“陌生化”只是求得语文教学实效的一种手段,绝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寻求语文教学的陌生化效应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做表面的文章,注意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突出语文的本体,强化对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责编 韦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10-004